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3.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3.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5 17: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生态交流中学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交流能量流动的特点
2、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交流重要功能之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以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生态交流能量流动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那么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关系如何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探究活动:(一)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
分组讨论:下面的小题
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连线接
起来。
分析、讨论、总结。
生态系统的组成:再对其课本中所出示的资料,并与自己经历中的生态系统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四个成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另外提供生态球,让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四种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各自的生态功能及四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首先针对课本中的所出示的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教师做好指导,及时指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名称引出其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物质与能量就是沿此结构流动的。
(2)、在上述的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胶带的使用是表示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在写食物链是要用箭头来表示,此时可以展开一个竞赛活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紫泥”,让学生自己尝试来写出食物链,在书写中要教师要对此及时进行纠正,箭头指示方向、生产者为起点、不能出现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等。(这里仅限于初中阶段对食物链的认识),这样的基础知识必须应强调落实到位。
(3)、另外还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出示一副简单的食物网图示,结合课本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数出有几条食物链,谁处于最高消费级别,生物之间存在有竞争、捕食等关系等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讨论水族箱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
分组讨论:
1、水族箱中的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2、水族箱中的各种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的能量的?
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
流动?
4、各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活动?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提出:1、水族箱中的动物食用植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
1、能量来自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蓄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2、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的各种生物之间流动。
3、每种生物获得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活动,因为一部分能量在流动中损失。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单位流动,逐减递减。因为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且捕食物是不能利用被捕食物的全部能量。
探究活动:(三)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分组讨论:
1、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到生物体的?
与生产者比较,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3、生物体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碳在生态系统中是怎样循环的?
根据碳循环的途径和特点,推测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途径和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对本节课总结。
七、板书设计。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八、作业:动手做一做,制作生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