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 李白 课件(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 李白 课件(7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4 21: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将进酒
李白
将进酒
李 白
导 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将 进 酒
   李 白
关于酒的诗句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
“酒”
  背景简介: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将进酒》解题?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诗歌朗读·读准字音
1、范读:
2、正音






zūn

zhuàn
qiú
pēng
xuè


将(
qiāng
)进酒
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
径须沽(

)取对君酌(zhuó)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A、径须沽取(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C
C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读法。
诵读 点拨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诵读 点拨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诵读 点拨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译文: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感情上大起大落?
?????开头四句?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

??
?“钟鼓”以下六句?
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豪门贵族集团
“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黑暗卑污行径“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借曹植说自己怀才不遇(自比)。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愤激
????“主人”句至结尾?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狂放
??这首诗中,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诗人感情的基调是什么?
???
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脉络
悲----欢----愤----狂
品味情感
悲?悲叹人生短促

?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
愤激?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狂放?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悲伤(板书: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
(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
全诗的感情脉络
悲伤
欢快
愤激
狂放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总结
中心思想: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和“天生我材必用”的自信与自豪.
艺术风格:豪放
表现技巧:夸张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喜、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探究艺术手法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千金”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
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兴
夸张
《将进酒》测练
一、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愤激


狂放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
朝如青丝暮如雪
与尔同销万古愁
佳句赏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诗人自我价值的宣言。诗人一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失望与消极,有力地展示了诗人深藏着的一颗怀才不遇而渴望积极用事的痛苦的心灵,完全可以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媲美。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总能施展,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是李白面对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础,是引导他不断进取的一盏明灯,就连无数吟诵此诗的后来者也深深体会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
什么?
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
就可以纵情高歌
坚定信念
3.
“酒逢知己千杯少”,
那么李白是怎么劝酒的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杯莫停
会须一饮三百杯
纵情、放纵
4.
为什么要劝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古,惟有饮者留其名。C
(怀才不遇)
人生得意须尽欢,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A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
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6.引用典故,用意何在?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
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
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
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7.
“古来”两句:“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钟鼓馔玉”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
  豪华富贵的生活。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荣华富贵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愿意长久地沉醉下去而不想再清醒过来。)
这是作者的真心话吗?
(1、可以结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其中一层含义理解;
2、可以结合《黄鹤楼闻笛》之“一为迁客去长沙,希望长安不见家”。)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讨论:
对权贵的鄙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原长醉不复醒

这是作者怀才不遇心中郁闷借酒浇愁的愤激之词。
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作者在此以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
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陈王”呢?有何用意?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古来圣贤皆寂寞
分析下列诗句所蕴含的感情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悲伤。
尽情享乐的欢快
怀才不遇的忧伤
鄙视权贵的愤激
无法排解的忧愁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反客为主的狂放
圣圣寂寞的愤激
你觉得诗人是在羡慕这些因为饮酒而留下美名的饮者呢,还是另有所指?
结合这四句。前面两句是写自己的遭遇,后两句是写古人的遭遇,所以这是诗人由己及人,由今及古。反观过来,古代圣贤尚且有此遭遇,那今天我李白有这样的遭遇,也就不足为怪了。似乎,李白从这层关系中找到一点安慰。所以,“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句所表达的,并不是李白对古代因为饮酒而留名的圣贤的羡慕,而是觉得自己与那些被统治阶级所冷落的圣贤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是同病相怜。
  所以,诗人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表现出了一种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诗人为什么偏偏要举陈思王曹植呢?
  文才上:一样的才思敏捷,李白心中有敬佩
  命运上:一样的遭人排挤,有同病相怜之感
  诗人实际上是以曹植自况,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
此六句,可谓酒后吐真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诗行到此处,酒已至半酣。此时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请看: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喧宾夺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颐指气使)
不拘小节,狂放。
探究学习: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探究学习:
在李白的“酒诗”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飘逸的诗风,试找出一些诗句加以说明。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这些诗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张是如此的大胆,足见李诗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
  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
  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
  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鉴赏诗歌的方法
1、了解时代背景
2、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态
3、反复通读全诗
4、掌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5、分析诗歌的手法及修辞
6、重点语句反复挖掘内在含义
7、体会诗的意境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及他另外的一些饮酒诗,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但李白的狂歌豪饮毕竟还是一种倾消极的行为。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旦与酒结缘,是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因此,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切不可贪杯啊!”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