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1传染病和免疫 巩固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1传染病和免疫 巩固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6 23: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1-传染病和免疫
巩固测试
一、选择题
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各种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A.
静脉注射毒品
B.
不安全性行为
C.
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D.
共用卫生间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主要通过握手等体表接触而感染
B.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
C.
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是注射疫苗
D.
感染过艾滋病后,
机体就具有了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如果抵抗力弱的人与流感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
流感病毒就会通过飞沫或空气进入前者的体内。在这一过程中,
“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流感病毒”和“飞沫或空气”依次是(
)
A.
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
B.
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D.
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简称的音译,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为了宣传防艾,让人们都了解艾滋病知识,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各项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A.
静脉注射毒品
B.
不安全性行为
C.
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D.
握手和拥抱
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
乙型肝炎、夜盲症
B.
艾滋病、流行性感冒
C.
手足口病、糖尿病
D.
色盲、肺结核
引起人体患病的病毒是()
A.
传染病
B.
传播途径
C.
病原体
D.
传染源
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增强机体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下列关于防控手足口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这样做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③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④学校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做到早报告、早诊治、早隔离,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⑤人类对手足口病有特异性免疫,因此,患过本病后没必要采取防控措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C.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
D.
目前,艾滋病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
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
①②
B.
②①
C.
⑤③
D.
③①
“万众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必须依靠科学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B.
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
C.
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
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
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
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是传染病
B.
张某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张某对麻疹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C.
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
只有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后才可产生抗体
我国对海关入境的外国人都要进行血液检查,严禁艾滋病患者入境;另外,还禁止一切血液制品进口。这样做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B.
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
C.
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
下图表示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
又吸食乙的血液的过程。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了该病。这个过程中,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
)
A.
甲;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蚊子
C.
甲;蚊子
D.
蚊子;乙
狂犬病是由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在传染病的分类上,狂犬病属于(
)
A.
真菌性传染病
B.
细菌性传染病
C.
寄生虫病
D.
病毒性传染病
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搞好个人卫生都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C.
日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
D.
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下列对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抵御疾病能力减弱,出血不易凝固
B.
某人扁桃体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几天后患了中耳炎,病菌从口腔侵入中耳的通道是鼓膜
C.
7世纪的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现在看来就是用猪肝中储存的维生素A治疗色盲症
D.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气管疾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______.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______结构。
(3)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此病多发生于儿童,一旦班级中有患腮腺炎的同学,应及时隔离治疗。请回答:
(1)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
(2)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3)对患腮腺炎的同学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4)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腮腺炎,理由是______。
三、简答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通过被患病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而传播。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病后病死率几近100%。请分析回答: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______,患狂犬病的狗是狂犬病的______。
(2)若被狗咬伤,应按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防发病。通过此途径产生的免疫属于______。此种免疫类型的特点是______。疫苗中的灭活病毒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属于______。注射疫苗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原理是______。
(3)恒温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因此宠物医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被咬伤,也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中______的措施。
请仔细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甲(无症状感染者)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自驾车返回西宁老家过春节。在与家人相处数日后,甲的部分家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
材料二:现在西宁地区有不少家庭在养狗。而狗随意游走,其排泄物容易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咬伤行人,使人患狂犬病。
(1)在材料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中,能够散播该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属于______。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______。
(2)在材料二中,如果人被狗咬破皮肤,则人体保卫自身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狂犬病病毒随机侵入人体引起狂犬病。当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物质而使病情好转,此种物质叫做______,此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四、识图作答题
某中学组织生物课外活动,有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七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过去一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类别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不同季节的患病人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上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____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在过去一年中,该校七年级学生流感发病主要集中的两个季节是____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
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
该措施属于__________。
(4)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从而使人体对该病原体具有抵抗力。
2020
年2
月,全国各地相继有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致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而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属于______。
(3)疫情期间,全国各地严防严控,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五早”手段,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_。
(4)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来预防新冠肺炎。(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及其预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解答】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
【解答】
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错误;
B.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的传染源是患艾滋病的病人,正确;
C.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D.感染过艾滋病后,?身体就携带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治愈只是预防,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传染病的概念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认识.流感是由病原体是流感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原体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概念。
【解答】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的病毒。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果抵抗力弱的人与流感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
流感病毒就会通过飞沫或空气进入前者的体内。在这一过程中,
“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流感病毒”和“飞沫或空气”依次是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A正确。
故选A。
4.【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了传染病及其预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解答】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种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种类。
【解答】
A、乙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营养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A不正确;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都属于传染病,B正确;
C、手足口病是由病原体手足口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的激素缺乏症,不属于传染病,C不正确;
D、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不属于传染病;肺结核是由病原体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D不正确。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传染病的知识点,掌握引起人体患病的病毒属于病原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病原体泛指对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非生物的统称。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遭病原体侵袭后也可引起疾病。故引起人体患病的病毒是病原体,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传染病发生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控制传染源,将患病的人、感染者、携带者等人进行严格的隔离,防止病原体的扩散;病原体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接触、土壤及蚊蝇等可以传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用消毒液进行严格的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有效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免疫接种等是保护易人群。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发生。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和病毒的结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解答】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故①错误;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这样做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故②正确;
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故③正确;
学校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做到早报告、早诊治、早隔离,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传染源,故④正确;
患过手足口病后,如果不注意,还是会再次患病的原因:患过手足口病后,身体内具有了抗体,具有了免疫能力,但是这种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是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力,当有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出现时,就失去免疫力,故⑤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明确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A.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血吸虫属于病原体,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血吸虫病患者,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C正确;
D.当前还没有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不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新冠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病毒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病毒的结构。
【解答】
ABD、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引起这次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等,AB错误,D正确;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病人,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加强检疫,封锁交通。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因此,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解答】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A.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故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解答】
???????A、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A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与艾滋病患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B错误;
C、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C正确;
D、注射疫苗也可以得到抗体,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本题是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
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艾滋病患者体内已经存在了艾滋病病毒,所以我国海关对入境的外国人都要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严禁艾滋病患者入境,这属于控制传染源。并禁止一切血液制品进口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本题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解答】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图中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的分类。
【解答】
狂犬病主要通过接触进行传播,从传播途径上来看,狂犬病属于体表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狂犬病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D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功能。
【解析】
A.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B错误;
C.日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故C正确;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A
【解析】解:A、白血病又称血癌.这种病人的血液经过离心静置分层后,清晰地显现出厚厚的白色细胞层,这是由于异常白细胞增多的缘故.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中大量产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浸润重要脏器和腺体,从而造成这些器官肿大或功能异常.此外,由于骨髓受到严重损害,不能继续制造足够多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使得整个血细胞群体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机体由正常白细胞构成的防御机制也失效,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抵御疾病能力减弱,出血不易凝固,A正确;
B、某人扁桃体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几天后患了中耳炎,病菌从口腔侵入中耳的通道是咽鼓管,B错误;
C、用猪肝治疗雀目,实际是利用了猪肝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A治疗维生素A
缺乏症--“夜盲症”,而不是“色盲症”,C错误;
D、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肺部疾病,D错误。
故选:A。
(1)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我们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称为血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3)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知识点较多,要理解掌握。
19.【答案】(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抗原;特异性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解答】
(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抗原;特异性
20.【答案】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控制传染源;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解析】解:(1)、(2)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此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患腮腺炎的同学属于传染源,因此患腮腺炎的同学需隔离治疗的原因是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
(4)接种流感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假如用接种流感疫苗的方法来预防腮腺炎”,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理由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故答案为:(1)腮腺炎病毒
(2)抗体;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
(4)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1.【答案】病原体?
传染源?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抗原?
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进入人体内相当于抗原起作用,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解:(1)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从传染病流行环节上看,患狂犬病的狗属于传染源。
(2)人若被狗咬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狂犬病毒可能会侵入体内,须在第一时间内去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进入人体内相当于抗原起作用,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这样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
(2)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抗原;疫苗(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进入人体内相当于抗原起作用,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3)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的概念。
22.【答案】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一?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人若被狗咬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狂犬病毒可能会侵入体内,须在第一时间内去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一段时间过后,病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样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传染源;易感人群;
(2).一;抗体;特异性。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它组织中都能生存和繁殖,并能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
23.【答案】(1)季节
(2)春季和冬季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考查资料分析的能力和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以及免疫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预防的措施和免疫的相关知识。
【解答】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或研究中学生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
(2)分析表中数据,在过去一年中,该校七年级学生流感发病主要集中的两个季节是春季和冬季学生流感发病率较高。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流感高发季节,
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
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人体对该病原体具有抵抗力。
故答案为:(1)季节
(2)春季和冬季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
24.【答案】(1)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病原体?
;传染源?
(3)控制传染源
(4)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
【解析】
本题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传染病的节本环节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解答】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上的病原体通过①传播途径感染②易感人群,可变成传染源。
(2)新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传染病的的病原体。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传染源。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对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4)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轻是飞沫传播。在抗击新冠肺爽期间,同学们采取了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例如:①勤洗手;②避免人群聚集;③佩戴口罩;④锻炼身体;⑤合理营养。
故答案为:
(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病原体;传染源
(3)控制传染源
???????(4)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
第8页,共8页
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