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2-免疫与计划免疫 巩固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2-免疫与计划免疫 巩固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7 07: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5.1.2-免疫与计划免疫
巩固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是传染病
B.
张某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张某对麻疹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C.
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
只有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后才可产生抗体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
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
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免疫只能识别异物、排除异物,
对维护生理平衡没有作用
B.
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只能阻挡一种病原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D.
吞噬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全部病原体
下图漫画表示人体的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
该过程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D.
图中所示的部位是呼吸道黏膜的一部分
以下四项是课堂讨论时,某小组汇总的本组对免疫的认识。老师指出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
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
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C.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D.
免疫能够监视自身产生的异常细胞
下列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病原体
B.
?儿童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控制传染源
C.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D.
?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以下列举的现象均属于人体免疫,其中由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完成的是(
)
①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②青霉素过敏现象③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④白细胞清除病原体⑤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C.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
D.
目前,艾滋病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
对如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
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
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
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计划免疫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目前“SARS”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A.
抗原、特异性免疫
B.
抗体、特异性免疫
C.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A.
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B.
皮肤、肌肉和骨骼
C.
血液、淋巴和心脏
D.
垂体、肝脏和黏膜
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B.
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抗原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重建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
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其消灭,这种免疫属于(
)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一种病原体的
D.
特异性免疫
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原因是皮肤损伤造成
(
)
A.
特异性免疫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D.
失血严重
免疫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免疫对人体也有不利的一面。下面列举的事例中,属于免疫对人体不利影响的是(
)
①有的人一到有花粉的地方就引发鼻炎②有的人一遇到粉尘就哮喘③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甚至死亡④有的人夏天被蚊子叮咬会出现小疙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填空题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周武刚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周武刚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病原体属于________(动物/植物/噬菌体)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周武刚同学应该属于__________。他如果去医院服用抗生素,__________治愈此病。(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3)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4)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
???????????和__________。
(5)⑦中接种的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______.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它没有______结构。
(3)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三、简答题
请仔细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甲(无症状感染者)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自驾车返回西宁老家过春节。在与家人相处数日后,甲的部分家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
材料二:现在西宁地区有不少家庭在养狗。而狗随意游走,其排泄物容易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咬伤行人,使人患狂犬病。
(1)在材料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基本环节中,能够散播该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属于______。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属于______。
(2)在材料二中,如果人被狗咬破皮肤,则人体保卫自身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狂犬病病毒随机侵入人体引起狂犬病。当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物质而使病情好转,此种物质叫做______,此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材料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及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9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活疫苗后,已经控制了大流行。
材料二: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让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材料三: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现行国家免疫规划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传染病具有______和______。
(2)麻疹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__。
(3)麻疹的流行同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接种麻疹疫苗前的儿童属于其中的______。
(4)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
(5)材料二中,肝炎患者是______,将餐具消毒、碗筷分开,其目的是______。
(6)材料二中,患过甲肝或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原因是他们获得了针对甲肝病毒的______。此种免疫的特点是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______(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7)材料三中,政府扩大计划免疫范围,能更好的保护易感人群。国家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属于______免疫。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解答】
???????A、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A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与艾滋病患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B错误;
C、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C正确;
D、注射疫苗也可以得到抗体,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功能、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特点和作用、免疫的功能及抗体的产生。
【解答】
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A.患过麻疹的人,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该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麻疹病毒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A正确;
B.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B错误;
C.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C正确;
D.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组成和免疫的功能,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因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A.人体免疫只能识别异物、排除异物,
对维护生理平衡有作用,错误。
B.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能阻挡多种病原体,错误。
C.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正确
D.吞噬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最后进入第三道防线的病原体。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
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因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图中所示的部位是呼吸道黏膜的一部分,故
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功能,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解答】
A、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A错误。
B、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B正确。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的三大功能,C正确。
D、免疫能够监视自身产生的异常细胞,D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略
7.【答案】D
【解析】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
由分析可知②青霉素过敏现象、③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⑤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①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④白细胞清除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了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明确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A.经常抠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血吸虫属于病原体,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血吸虫病患者,B错误;
C.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C正确;
D.当前还没有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不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
故选:B。
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
关键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0.【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熟知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是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解答】
动物用舌头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既不属于抗原也不属于抗体,它只是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解答】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而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可知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像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因此,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后天的特异性免疫,又是计划免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抗原、抗体和免疫的类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疫苗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解答】
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所以该志愿者体内产生的能抵抗“SARS”病毒的物质属于抗体,接种的疫苗属于抗体,所接种疫苗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体的免疫,掌握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相关知识。
【解答】
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A正确;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B正确;
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C不正确;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功能及免疫类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功能及免疫类型。
【解答】
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移植的器官及由此产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其消灭,这种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明确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现在三道防线上,其中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答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和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解答】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答】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和致病的双重性功能。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病原体,这是它的防卫功能,但是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弱或者过强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这时便具有了致病功能。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如:①有的人一到有花粉的地方就引发鼻炎,②有的人一遇到粉尘就哮喘,③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甚至死亡,都属于过敏性疾病,是免疫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④有的人夏天被蚊子叮咬会出现小疙瘩不属于免疫对人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1)动物;复制
(2)传染源;不可以
(3)②③④;⑤⑦
(4)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5)抗体;抗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1)根据宿主的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等多种类型。病毒是在活细胞内寄生生活,以复制方式繁殖。因此,该病的病原体属于动物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复制。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此时周武刚同学应该属于传染源,抗生素依靠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所以他如果去医院服用抗生素,不可以治愈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3)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其中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因此,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5)⑦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接种的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抗体,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抗原。
故答案为:
(1)动物;复制
(2)传染源;不可以
(3)②③④;⑤⑦
(4)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5)抗体;抗原
20.【答案】(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抗原;特异性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解答】
(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看,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2)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到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狂犬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传染源
(2)细胞
(3)抗原;特异性
21.【答案】传染源?
易感人群?
一?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人若被狗咬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狂犬病毒可能会侵入体内,须在第一时间内去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一段时间过后,病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样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传染源;易感人群;
(2).一;抗体;特异性。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它组织中都能生存和繁殖,并能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
22.【答案】传染性?
流行性?
麻疹病毒?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抗体?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计划
【解析】解:(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2)麻疹作为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麻疹病毒。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接种麻疹疫苗前的儿童属于其中的易感人群。
(4)健康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从而提高对麻疹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5)肝炎患者能够向外散播病原体,故属于传染源;餐具、碗筷上可以带有肝炎病毒,将其消毒,杀死病毒,防止通过餐具碗筷传染给健康人,故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某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故患过甲肝或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是他们获得了针对甲肝病毒的抗体,并且只对甲肝有抵抗作用,不能抵抗乙肝病毒。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7)材料三中,政府扩大计划免疫范围,能更好的保护易感人群。国家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属于计划免疫。
故答案为:(1)传染性;流行性;
(2)麻疹病毒;
(3)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4)抗体;
(5)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6)抗体;特异性免疫;
(7)计划。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答本题
第4页,共4页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