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或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朴素的生态文明意识,其内涵历久弥新。
儒家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儒家的生态智慧是德性的智慧,通过修身实践,礼乐教化,尽心知性而知天。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实,非孝也。”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更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即”时禁”:“孟春三月:禁止伐木,无覆巢……”
大千世界,万物有灵,认识自然、对待环境当以生命为本,崇尚和谐包容。《中庸》有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敬畏自然、尊崇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既是一种思想境界、道德追求,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丰厚的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仁爱之心,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野生动植物为例,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不可限量,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福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须谨记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
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联合国的一项报告显示,目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其中,捕杀、滥食野生动物,是导致物种加速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算,我国地下野味市场规模已达上百亿元。有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野外偷猎者捕捉的穿山甲超过100万只;黑叶猴种族数量在40年内减少了98%。如此疯狂的捕杀行为,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口腹之欲”。其实,食用野味既不能延年益寿,也不能青春永驻;不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致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也给人类上了深刻的一课。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对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现在,决定未来。从我做起,对大自然多一些敬畏之心,对地球所有生物多一些仁爱之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编自向贤彪《不夭其生,不绝其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生态智慧强调礼乐与修身实践,期望通过尽心知性达到人与生态的和谐。
B.尊重和敬畏大自然不仅是生存智慧,而且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与道德追求。
C.当下全世界物种加速灭绝的重要根源,在于我国地下野味市场规模的非法增长。
D.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国家机关从立法入手,彻底革除了民间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众多儒家经典原文语句,论据丰实充分,同时增强了篇章的文化气息。
B.文章第3段以野生动植物为例,旨在对前文观点进行佐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C.文章大量罗列数据,表达科学严谨,有力论证了传统文化生态意识的历久弥新。
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行文基本遵循从古到今、由反思到展望的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之于国也》中“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的观点与文中荀子、管仲等人的理念具有实质的相通性。
B.依照《中庸》《吕氏春秋》的启示,人类须谨遵万物生长规律,坚决避免破坏生态平衡和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
C.当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威胁,这说明亟需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价值,为守护自然健康贡献精神力量。
D.食用野生动物无法获取保健食疗价值,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可视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其中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新基建”摁下快进键。
从公开信息看,“新基建”不是一个新概念。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及“新基建”。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由于在稳定投资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新基建”进入一个加速推进的快车道。
“新基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主要瞄准的是面向未来的新科技,其所涉及的领域中,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占了一半以上。这些领域,代表了未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竞争的大方向。与此同时,在确保有效投资和稳定就业方面,“新基建”也可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新基建”之“新”,不仅仅体现在其代表的新科技方向上,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投资主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换言之,“新基建”固然需要公共财政的直接投入,也依赖于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发挥能动性。这一是因为现代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相关投资上具有效率优势,二是由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新基建”领域,不少实力企业已经迈出了“新基建”的步伐,并有相应的成果面世。
(摘编自张诺《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大有可为》)
材料二:
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表现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将在接下来的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将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新’,要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搞重复建设。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的大型设施,不能简单重复传统基建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资源过剩。”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表示,新基建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特征,制定倾向型投资,重点加大人口流入地区的5G、智能化、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基站建设规模接近16万个,已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5G大规模商用,医疗健康、媒体娱乐、工业生产正逐渐成为5G应用的先导性领域。此外,我国云数据中心资源总体供给规模近年来复合増长率在30%以上,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中32%来自中国。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网络、计算和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形成,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其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指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抓好长远战略布局的同时,加紧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訾谦《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材料三:
目前的“新基建”主要包含7大领域: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前四大领域是发力“科技端”的供给侧改革。5G技术不仅具有跨界融合属性,将新一代ICT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而且兼容或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破解制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在信息传输、连接规模、通信质量上的瓶颈,提升制造业、服务业、民生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后三大领域属于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早在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就规划了12条特高压工程。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的地域性失衡;另一方面特高压正在与高铁、核电一起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加速“出海”,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10余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中国轨道交通里程虽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城轨里程远低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纳入“新基建”旨在推进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发展模式不仅在土地、能源、基础设施的利用上更具效率,而且是消费主导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的主平台和动力源。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这是典型的针对新产业和新需求的补短板措施。
(摘编自殷德生《新基建:加速数字经济的赋能升级》)
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基建”具有稳定投资等方面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
B.“新基建”瞄准的全都是面向未来的新科技,其涉及的领域代表了未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竞争的大方向。
C.“新基建”之“新”,体现在其代表的新科技方向上,还体现为投资主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D.目前的“新基建”集中在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主要领域展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基础设施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表现突出,将在接下来的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B.新基建不能简单重复传统基建的方式方法,应倾向对人口流入地区的5G、智能化、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5G技术能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是因为它可以将新一代ICT技术融合于传统产业。
D.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提升制造业、服务业、民生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是着力于“科技端”的供给侧改革。
6.请简要概括在当前背景下推进“新基建”的具体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两个“没啥说的”,是父亲回答首长问话时的质朴语言,也显示出父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B.排长给父亲交代任务,并见证了父亲的婚礼,虽是次要人物,但与主要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
C.作者善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文中“浓雾翻滚,暴雨雷鸣”,巨浪咆哮等描写,表现了父亲牢记使命,挺身而出的勇毅和奉献精神。
D.结尾处写父亲“欣慰地笑了”,却又“淌下泪水”,这一细节看似矛盾,实则意蕴丰富,父亲为母亲的理解而笑,也为母亲的良苦用心而流泪。
8.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起名”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灯塔”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俊,字时英,莆田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三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督天津诸卫军采草,奏减新增额三十五万束。豪猾侵苏、松改折银七十余万两,俊往督,不数月毕输。尚书金濂以为能,俾典诸曹章奏。天顺三年,擢任员外郎。明年,任会试同考官。寻转户部郎中。
天顺五年,两广用兵,诏俊督饷,特许以便宜。时州县残破,帑廪殚虚。俊弛盐商越境令,引加米二斗为军粮,军兴赖以无乏。是年冬,母丧,不听归,蛮平始还。初,俊为主事,奔父丧,赙者皆却之。至是文武将吏醵金赙,亦不纳。
天顺八年,服阕,复旧职。成化初,擢南京太常少卿。四年,召拜户部右侍郎。俊练习钱谷。四方灾伤,边镇急刍饷,奏请沓至。裁决咸当,尚书杨鼎深倚之。京师大饥,先后发太仓粟八十万石平粜。石值六钱,豪猾乘时射利。俊请籴以升斗为率,过一石勿与,饥民获济。寻议用兵河套,敕俊赴河南、山、陕,会巡抚诸臣画刍饷,发帑金二十万助之。俊以边庾空竭,岁又不登,而榆林道险远,转输难,乃发金于内地市易,修西安、韩城、同官径道,以利飞輓。还朝,进俸一级。成化十年,转吏部左侍郎。俊每劝尚书尹旻抑奔竞、奖恬退、宥正直,摧折者,阴扶默救。
九载满,拜南京户部尚书,铲除宿弊,盖不动声色,而事皆就绪;不假威严,而人自慑服。寻改兵部,参赞机务。先是,参赞之任,不专属兵部,自薛远后,继以俊,遂为定制。久之,就改吏部。二十一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者终格不行明年乞致仕。诏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还。弘治元年,卒,谥康懿。
(节选自《明史·陈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一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者/终格不行/
B.二十一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者/终格不行/
C.二十一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者/终格不行/
D.二十一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者/终格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帑廪,粮仓钱库。“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B.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居丧者的服丧期长短不同。
C.星变,指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系。
D.乞致仕,指请求辞官退休。古代对退休有多种称谓,如“乞骸骨”“乞身”“乞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苏州、松江诸郡向上级上交改折银,因被当地豪绅侵占七十多万两,朝廷派陈俊前往督察,不过数月就全额收回入库。
B.陈俊灵活变通,解决军队需求。两广发生战争,郡邑残破,钱粮匮乏。陈俊放宽了盐商跨境经营的禁令,作为交换,盐商必须捐赠二斗粮食作为军粮。
C.陈俊尽心尽职,聪明且有谋略。他规定限额籴粮,打击一些豪绅乘机套购牟利的行为;河套发生战争,他在内地购粮,同时修建小道方便运送。
D.陈俊为人正直,敢于伸张正义。他常劝告尚书,要抑制竞相跑官者,奖掖安然退让者,宽免居官正直者,对被奸佞摧残的人,要敢于出面予以扶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金濂以为能,俾典诸曹章奏。天顺三年,擢任员外郎。(5分)
(2)俊以边庾空竭,岁又不登,而榆林道险远,转输难,乃发金于内地市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金陵驿①
(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南京)时。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
B.首联写景,衰草、离宫、夕阳、孤云,这些满目疮痍的意象,让人感到一片凄凉。
C.“山河依旧,人事已非”,这是身为囚徒、无能为力的诗人发出的深沉感慨。
D.颈联灵活化用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意,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15.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
,
”两句借以荷叶、荷花为衣饰来表达诗人对高洁节操的追求。
(2)《师说》中“
,
”两句针对当时社会“士大夫之族”不屑以地位低者为师、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3)《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绘画至晚明,苏州的文脉渐渐势弱,流转至两个地区——南京与上海。董其昌于文人山水画中
,一时之间,以他为首的“松江派”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南京则在“金陵画派”的
之下,直至清中期。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明清之际,朝代易帜,
,一大批文人画家纷纷遁迹于山林之间,恪守着大明朝汉族正统的意志,形成了“遗民画家”的艺术群体。其中有出家为僧的八大山人与石涛,为中国绘画增添了异彩。展览场地的一幅《游鱼图》,为八大山人的作品。画上大面积的留白,一尾瘦鱼游弋于上部。鱼脊由一笔绘出,贯穿头尾。鱼眼一笔圈成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是八大山人早期标志性的“白眼向人”的画法。下方几抹水草,两条小鱼,突出了上方瘦鱼的
之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另辟蹊径
统制
地动山摇
孤傲
B.别具匠心
统摄
地动山摇
高傲
C.另辟蹊径
统摄
天崩地裂
孤傲
D.别具匠心
统制
天崩地裂
高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B.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承接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完善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C.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
D.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李时珍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书应该由孩子来选还是家长来选,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话题。这个话题的出现是因为二者选择常常大相径庭。如何看待孩子自己选择的“玩、闹、笑”的书,①
,每个家庭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家长不仅要发现孩子兴趣,也要了解书,这样的推荐才会更有效。②
,家长要捕捉这些变化,帮助孩子不断扩展阅读领域;孩子阅读品位也会不断提高,当他读过许多好书,就会慢慢忽略那些家长认为不那么好、不那么有意义的书。让孩子在阅读好书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自己的品味,发现一个又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逐渐养成“阔读”习惯,③
,也不需要太功利。因为,与好书相遇,是一生的事情。
2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哈姆莱特》中,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莱特的爱情盟誓。
B.《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C.《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表现了老渔夫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E.《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2020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划出美育硬杠杠。鉴于此,有人提出要以书法促美育,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精神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开展书法学习和鉴赏活动门槛低,是加强美育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一次发言中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姚明的发言引发热议。在我国,不少中学生体育课滞留教室写作业,体育考试考前突击,考后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危险系数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校运会,校园里有不少小胖墩、“芦柴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面向本校(统称“东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发表你对“以书法促美育”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②某校举办“上好体育课,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有同学、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参加该活动。请你以或学生代表、或校领导、或体育老师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B原文第3段为“敬畏自然……既是一种思想境界
是一种生存智慧
为
此处“不仅
为递进关系,与原文不符。C
界”的物种加速灭绝显然与“我国”地下野味市场不对
不构成直接联系。D“彻底
除了”过于绝对
原文只在第4段大量罗列数据
的是当前生态环境
状况
文
历久弥新
坚决避免
然资源的行为
错误。文中提到的“时禁”“万物并育而不相
悖”并非要求人类不能开发自然资源,而是应合理利用、避免过度。)
4.B(“新基建’瞄准的全都是面向未来的新科技
材料一第3段是说“其主要瞄准
的是面向未来的新科技
(C项表
因
因果关系,而据材料三第2段“5G扌
仅具有跨界
融合属性,将新一代ICT技术应用于传统
兼容或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
模式”可知,这里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的错误。)
①确保投资的有效
定就业;②可以深化“科技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基础设
域的短板;③支撑经济社会运行,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④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
瓶颈,提升众多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每点
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
D(“也为母亲的良苦用心而流泪”表述有误。父亲眼角淌下泪水,是被母亲几十年来对
自己不离
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而流泪
8.①起名,且名字都与海有关,寄托
对下辈人的期望
尾两度写到起名,既
是结
起名之中含有的深意;③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寄寓爱
代
9.①一语双关,既指有形
即航标灯,又指无形
是国家主权的象征;②灯
喻示着父亲与工作的联系,蕴含着父亲恪尽职守、不
乐观、爱国奉献的精
及父子俩守
除A、D两项。结合前后语境
义来看,皇帝采纳的是陈俊的建议,后面构成转
对于权幸不利的建议屡屡被阻挠,无法得到实
选C。原文加上标点为
年,星变,下求谏诏令,俊率九卿陈时弊
皆极痛切。帝多采纳。权幸所不便
终格不行。)
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
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D(“要敢
扶救”错误。“阴扶默救
是要暗地
以扶救
(1)户部尚书金濂认为他有才能,就让他掌管户部里所有
务。天顺三年,陈俊
被提拔做员外郎。(“以
)陈俊讠
境粮仓储备空虚,年岁无收,并且榆林通道既险峻又
难,于是
发
两银子在内地购粮
输
易”各
【参考译文】
陈俊
建
陈俊在乡试
名列笫
年,他考中
授予
事
前往天津
督查官兵未上缴的粮草
廷减免新增数额三十五万東粮草。当时苏
等郡向上级上交改折银,因被当
豪绅侵用达70多万两,陈俊前往督征,不过数月
书金濂认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