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17 08: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一节的教学设计
摘要
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一节的教学中,本着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课堂效果;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分裂
宏观到微观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7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过程。本节内容主要包括: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本节教材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出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进而提出了细胞分裂的概念,并出示了“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又能引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最后又在“科学、技术、社会”的栏目中介绍了有关“癌细胞”的知识。从知识的整体安排上,流畅、简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这节内容的难点知识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过去只在高中教材中出现,初中是不提的。本册教材在七年级就出现这部分内容,确有难度。好在这里不用展开细说染色体的具体行为变化,只是说明细胞在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也在发生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时:遗传物质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明确指出: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七年级的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小学《自然》的引导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但是他们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显,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强化宏观和微观思维,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概念解析及设计理念
根据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目标及对科学探究能力和技能有所提升的要求下,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为:“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这些概念较抽象,学生可通过构建以下相关概念而得以形成。
概念1:我们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我们从婴儿到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会增加到1014个。
概念2: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与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关系。
概念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概念4:细胞分裂的核分裂→质分裂→膜分裂3个阶段。
概念5:染色体的概念以及结构。
概念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概念网络。
《新课堂标准》指出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教学,且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导的有个性的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
依照这些理念,在本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事实情景中激发兴趣。我设计以下环节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细胞分裂概念的内涵。2)分析细胞分裂的过程,并建立细胞分裂的3个阶段。3)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构建细胞分裂的知识框架,体验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生物体的细胞数目是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的;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加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癌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
受精卵发育视频,细胞分裂过程动画,自制的染色体复制模型等。
教学过程
6.1
设置情景,导入学习课题
教师描述:“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从婴儿到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增加到了1014个。”接着,教师播放一段人体从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视频。教师提出:“生物体由小长大,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跟什么相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生命的奥秘。
6.2概念学习:整体感知。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课本56页,教师提出问题:生物体的生长跟什么相关?学生回答:生物体的生长跟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分不开的。接着,教师追问:什么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会不会无限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什么?完成这部分的导学案。几分钟后,学生回答:细胞生长是: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会持续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6页-57页,完成导学案的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的内容,然后讨论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自学,经过思考、讨论,得出:细胞分裂就是一个分成2个细胞。分裂的过程就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随后,……。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学生将课本上的细胞分裂过程读了一遍,但还没有完全理解,也没有提炼出重点内容。)
播放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并且跟学生一起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最后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即“从内向外”逐步形成。并且教师讲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分裂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细胞分裂对单细胞生物来说可以繁殖后代,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则可以增加细胞数目。追问:“一个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能形成多少个细胞?”理解细胞分裂就是使细胞数目加倍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7页的图2-11展示的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的显微图片,提出问题:图中不同细胞中那些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在形态上有什么差异?教师讲解在图2-11中,那些被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教师继续讲解:从图2-11中展示的是细胞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看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形态不同。由此我们得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引导学生分析细胞核、染色体、DNA、和细胞的位置关系,画出这几个概念的概念图。经过分析,先各自画出概念图,然后各小组讨论,最后上台展示所化的概念图。
随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2-11,讨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是怎样的?数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裂的结果是怎样的?各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提出疑问。教师先不立即给学生讲解,而是播放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动画,并且用自制的染色体复制模型给大家展示。学生恍然大悟,随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并且学生理解:“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由细胞分裂的知识,知道学生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细胞研究在防癌等方面的贡献,并且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3
当堂反馈,
教师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的达标测评,然后小组讨论有疑问的,最后以小组长为代表提出小组疑问,其他学生或教师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主要突出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知识,在教学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同学,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单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让学生亲眼观察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让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动画,利用多媒体将微观抽象变为宏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再由教师讲解,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染色体的这个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首先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动画。先用多媒体先让学生对染色体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解释染色体的概念加深理解。在给学生展示自制的染色体复制以及细胞一分为二后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是使“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从而突破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分组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使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另外,课堂学习过程中,有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