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1:34:14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课时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等式x≥2的含义是指x不小于2.( √ )
(2)若x2=0,则x≥0.( √ )
(3)若x-1≤0,则x<1.( × )
(4)两个实数a,b之间,有且只有a>b,a=b,a
题型1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2.大桥桥头立着的“限重40吨”的警示牌,是提示司机要安全通过该桥,应使车和货物的总质量T满足关系( C )
A.T<40 B.T>40
C.T≤40 D.T≥4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某人月收入x不高于2 000元可表示为“x<2 000”
B.小明的身高x cm,小华的身高y cm,则小明比小华矮表示为“x>y”
C.某变量x至少是a可表示为“x≥a”
D.某变量y不超过a可表示为“y≥a”
4.用锤子以均匀的力敲击铁钉钉入木板,随着铁钉的深入,铁钉所受的阻力会越来越大,使得每次钉入木板的钉子长度后一次为前一次的(k∈N*),已知一个铁钉受击3次后全部进入木板,且第一次受击后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钉长的,则从这个实例中提炼出一个不等式组为 (k∈N*) .
解析:依题意得,第二次钉子没有全部进入木板,第三次全部进入木板,所以(k∈N*).
题型2 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5.设a=3x2-x+1,b=2x2+x,x∈R,则( C )
A.a>b B.a
C.a≥b D.a≤b
解析:因为a-b=x2-2x+1=(x-1)2≥0,所以a≥b.
6.若a≠2且b≠-1,则M=a2+b2-4a+2b的值与-5的大小关系是( A )
A.M >-5 B.M<-5
C.M=-5 D.不能确定
解析:因为M-(-5)=a2+b2-4a+2b+5=(a-2)2+(b+1)2,又a≠2且b≠-1,所以M-(-5)>0,所以M >-5.
7.比较x6+1与x4+x2的大小,其中x∈R.
解:因为x6+1-(x4+x2)=x6-x4-x2+1
=x4(x2-1)-(x2-1)=(x2-1)(x4-1)
=(x2-1)2(x2+1)≥0.
所以当x=±1时,x6+1=x4+x2;
当x≠±1时,x6+1>x4+x2.
综上所述,x6+1≥x4+x2,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
题型3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8.完成一项装修工程,请木工需支付工资每人400元,请瓦工需支付工资每人500元,要求工人工资预算不超过20 000元.设木工x人,瓦工y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A.4x+5y≤200 B.4x+5y<200
C.5x+4y≤200 D.5x+4y<200
解析:请木工共需支付400x元,请瓦工共需支付500y元,可得共需支付工资(400x+500y)元.又工人工资预算不超过20 000元,故400x+500y≤20 000,化简可得4x+5y≤200.
9.为打造“书香校园”,某学校计划用不超过1 900本科技类书籍和1 620本人文类书籍,组建中、小型两类图书角共30个.已知组建一个中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80本,人文类书籍50本;组建一个小型图书角需科技类书籍30本,人文类书籍60本.设组建中型图书角x个,用不等式组将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并求有哪些符合题意的组建方案,并指出哪种方案用书籍最少,共用多少本.
解:因为组建中型图书角x个,所以组建小型图书角为(30-x)个.
则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8≤x≤20.
由于x只能取正整数,所以x的取值是18,19,20.
当x=18时,30-x=12;当x=19时,30-x=11;当x=20时,30-x=10.
故有三种组建方案:方案一,组建中型图书角18个,小型图书角12个;方案二,组建中型图书角19个,小型图书角11个;方案三,组建中型图书角20个,小型图书角10个.
比较3种方案可知当x=18时用书籍最少,共用书籍130×18+90×12=3 420(本).
易错点1 比较大小时作差变形不当致误
10.甲、乙两人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 B )
A.甲先到教室 B.乙先到教室
C.两人同时到教室 D.谁先到教室不确定
解析:设步行速度与跑步速度分别为v1和v2,总路程为2s,显然0
设乙用时间为t,则v1·+v2·=2s.
所以乙用时间为,
而+-=
=>0,故+>,故乙先到教室.
[误区警示] 本题易作差后变形不恰当导致无法判断差的符号而错选D.
易错点2 方法选择不当致误
11.若0
A.a1b1+a2b2 B.a1a2+b1b2
C.a1b2+a2b1 D.
解析:令a1=0.1,a2=0.9,b1=0.2,b2=0.8,则a1b1+a2b2=0.74;a1a2+b1b2=0.25;a1b2+a2b1=0.26.故选A.
[误区警示] 不能小题大做:本题若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则比较麻烦.有关不等式大小的选择题,解题时要依据题目特点灵活选取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面列出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C )
A.a不是负数,可表示成a>0
B.x不大于3,可表示成x<3
C.m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成m-4<0
D.x与2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成x+2>0
2.设M=x2,N=-x-1,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A )
A.M>N B.M=N
C.M
解析:因为M-N=x2+x+1=2+>0,所以M>N.
3.若a>b,则b2+1与3b-a的大小关系是( A )
A.b2+1>3b-a B.b2+1≥3b-a
C.b2+1<3b-a D.b2+1≤3b-a
解析:b2+1-(3b-a)=b2-2b+1+(a-b)=(b-1)2+(a-b).因为a>b,所以a-b>0,又(b-1)2≥0,所以(b-1)2+(a-b)>0,即b2+1>3b-a.
4.某校对高一美术生划定录取分数线,专业成绩x不低于95分,文化课总分y高于380分,体育成绩z超过45分,用不等式组表示就是( D )
A. B.
C. D.
解析:“不低于”即“≥”,“高于”即“>”,“超过”即“>”,所以x≥95,y>380,z>45.
5.已知0
A.M
N
C.M=N D.不确定
解析:M-N=ab-(a+b-1)=ab-a-b+1=(a-1)·(b-1).因为0
0,所以M >N.
6.(多选题)已知三个不等式:①ab>0,②>,③bc>a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B选项错误
解析:不等式②作等价变形>?>0,由ab>0,bc>ad可得②成立,即①③?②;若ab>0,>0,则bc>ad,故①②?③;若bc>ad,>0,则ab>0,故②③?①.
7.在开山工程爆破时,已知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每秒 厘米,人跑开的速度是每秒4米,为了使点燃导火索的人能够在爆破时跑到100米以外的安全区,导火索的长度x(厘米)应该满足的不等式为( C )
A.4×2x≥100 B.4×2x≤100
C.4×2x>100 D.4×2x<100
解析:当导火索的长度为x厘米时,燃烧的时间为2x秒,人跑开的距离为4×2x米,为了保证安全,有4×2x>100.
8.(多选题)下列不等式,正确的为( AC )
A.x2+3>2x(x∈R) B.a3+b3≥a2b+ab2
C.a2+b2≥2(a-b-1) D.(x-3)2<(x-2)(x-4)
解析:对选项A,x2+3-2x=(x-1)2+2>0,所以x2+3>2x正确;对选项B,a3+b3-a2b-ab2=(a+b)·(a2-ab+b2)-ab(a+b)=(a+b)(a2-2ab+b2)=(a+b)(a-b)2,因为(a-b)2≥0,但a+b的符号不能确定,故B不一定正确;对选项C,a2+b2-2(a-b-1)=(a-1)2+(b+1)2≥0,所以a2+b2≥2(a-b-1),故C正确;对选项D,(x-2)(x-4)-(x-3)2=(x2-6x+8)-(x2-6x+9)=-1<0,故D错误.
二、填空题
9.若x∈R,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
解析:-==≤0,所以≤.
10.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为x,十位数字为y,且这个两位数大于70,用不等式表示为__10y+x>70__.
解析: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10y+x,所以70<10y+x.
11.不等式a2+4≥4a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为__a=2__.
解析:令a2+4=4a,则a2-4a+4=0,所以(a-2)2=0,即a=2.
12.一辆汽车原来每天行驶x km,如果该辆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多19 km,那么在8天内它的行程就超过2 200 km,写出不等式为__8(x+19)>2_200__;如果它每天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少12 km,那么它原来行驶8天的路程就得花9天多的时间,用不等式表示为 >9 .
解析:由题意知,汽车原来每天行驶x km,8天内它的行程超过2 200 km,则8(x+19)>2 200.若每天行驶的路程比原来少12 km,则原来行驶8天的路程就要用9天多,即>9.
三、解答题
13.已知a,b,c满足b+c=3a2-4a+6,b-c=a2-4a+4,比较a,b,c的大小.
解:因为b-c=a2-4a+4=(a-2)2≥0,所以b≥c.
由题意得方程组
解得
所以c-a=a2-a+1=2+>0,
所以c>a,所以b≥c>a.
14.若a≥1,比较-与-的大小.
解:因为(-)-(-)
=-
=
=<0,
所以-<-.
_21?????????è?????(www.21cnjy.com)_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