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光和颜色 第1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光和颜色 第1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01 11:10:52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2.4光和颜色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
光和颜色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难点】
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导学方法】
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光源定义:这些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2.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____________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
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____________(填“存在”、“不存在”)这种“线”。4.
光速:光在______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数值为____________
m/s。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____________(填大或小)。5.光年是__________
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它等于光在_________内传播的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生活在漆黑世界里,什么也看不见。有了光,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那么,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又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吗?
【合作探究】
一、光源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像_________、_____、_______、通电的电灯、LED灯等都属于光源。2.
思考:皎洁的月光,光彩夺目的钻石和明亮的镜子是光源吗?3.光源的分类:光源是指___________的物体,光源可分为_____和________。像_________、发光的星体、水母、灯笼鱼等都属于自然光源;
像_________、点燃的蜡烛、激光等都属于人造光源。二、光的传播1.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____________等透明物质中传播,也能在________传播。2.
光在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_______。3.光线: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平行光线(太阳光)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4.
思考与讨论: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5.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1)小孔成像:倒立的,__________,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2)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子。6.
(1)大小约为1厘米不同形状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是_________的光斑。小孔实验(2)当孔比较大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___________,减小孔的大小最后无论什么形状的孔在地面上都会形成__________的光斑。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是_______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三、光速1.
光在___________的传播最快,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达__________千米,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________,也可以认为是________
千米/秒。2.
光的传播快慢:真空_______空气______水________玻璃(填大于或小于),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________,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________。3.
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_______,是_______单位。4.
思考与讨论: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
A.
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B.
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C.
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D.
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2.
以下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
白雪
B.
月亮
C.
平面镜
D.
夏夜飞舞的萤火虫3.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6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光斑的形状始终与孔的形状相同,且亮度不变B.光斑的形状始终与孔的形状相同,且亮度逐渐变暗C.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其亮度逐渐变暗,变成圆形后亮度几乎不变D.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其大小逐渐变小,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4.光在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5.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在①发光水母、②木星、③日光灯、④彗星、⑤耀眼的镜子、⑥萤火虫、⑦晶莹的露珠中、⑧月亮中,能称为光源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自身会发光
不存在
2.
同一种均匀
3.
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不存在
4.真空中
3×108

5.长度
一年
距离
合作探究:
一、光源
1.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2.参考答案:月亮、钻石、镜子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就看到了。
3.能发光且正在发光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萤火虫
手电筒
二、光的传播
1.空气、水、玻璃
真空中
2.
同一种均匀物质
弯曲
3.
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4.
参考答案: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5.
(1)实像
(2)不透明
6.(1)圆形
(2)孔的形状
圆形
太阳
三、光速
1.真空中
3×105
稍慢一点
3×105
2.
大于
大于
大于
3/4
2/3
3.
1光年
长度
4.参考答案:因为光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要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
C
2.
D
3.
D
4.
同一种均匀介质;3×108;小
5.
自行发光;①③⑥;
光的传播

光的发生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
方向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向的表示
光线
带箭头的直线
传播的速度
真空中:
3×105km/s
气体>液体>固体
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光和颜色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4节的内容,《光和颜色》共分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需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概念。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难点
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生活在漆黑世界里,什么也看不见。有了光,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那么,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又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吗?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光
源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像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闪电、篝火、通电的电灯、LED灯等都属于光源。思考:皎洁的月光,光彩夺目的钻石和明亮的镜子是光源吗?参考答案:月亮、钻石、镜子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就看到了。2.光源的分类光源是指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自然光源像萤火虫、发光的星体、水母、灯笼鱼等都属于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像手电筒、点燃的蜡烛、激光等都属于人造光源。二、光的传播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射向天空
射入水下洞穴思考: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活动:(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2)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3)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视频:光的传播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1.
光线(1)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光线注意: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平行光线(太阳光)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思考与讨论: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步枪瞄准参考答案: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2.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1)小孔成像①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②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光屏距小孔远近有关。(2)影子的形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子。(3)激光准直
利用激光准直凿隧道(4)日食、月食的形成
月食活动:(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
大小约为
1厘米的小孔,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小孔实验大小约为1厘米不同形状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圆形的光斑。(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大小约为
5厘米的正方形的大孔,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参考答案:当孔比较大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孔的形状,减小孔的大小最后无论什么形状的孔在地面上都会形成圆形的光斑。(3)通过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当孔较小时,(或距离较远时)
,不管透光孔的形状如何,光斑总是圆形的;当孔较大时,(或距离较近时),光斑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相同。结论: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三、光速1.光在真空中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最快,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达
3×105
千米。2.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也可以认为是3×105
千米/秒。(2)光的传播快慢:真空>空气>水>玻璃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的2/3。3.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所以光年是长度单位。思考与讨论: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参考答案:因为光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要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课堂练习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球
D.
霓虹灯答案:C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
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
日食、月食的形成答案:B3.
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C.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D.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答案:
C4.
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答案:
C5.
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和他学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站在暗室外,学生在带有小孔的暗室内观察。对实验的观察及描述错误的是(
)A.
暗室中成倒立的虚像
B.
小孔的形状改变像形状不变C.
小孔成像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D.
墨子远离暗室,像变小答案:A
观察图片阅读课文了解光源的定义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并总结实验结论动手画光线,注意光线箭头的位置学生思考讨论并找学生回答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总结通过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阅读课文了解光速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理解光源的定义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让学生掌握光线的画法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以及影子的形成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本节的知识
课堂小结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光
源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的分类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
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三、光
速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空气中稍慢,也可认为是3×105千米/秒。2.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传播

光的发生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
方向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向的表示
光线
带箭头的直线
传播的速度
真空中:
3×105km/s
气体>液体>固体
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光和颜色
浙教版
初中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生活在漆黑世界里,什么也看不见。
新知导入
有了光,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那么,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又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吗?
新知讲解
一、光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闪电、篝火、通电的电灯、LED灯等都属于光源。
新知讲解
思考:皎洁的月光,光彩夺目的钻石和明亮的镜子是光源吗?
参考答案:月亮、钻石、镜子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就看到了。
新知讲解
2.光源的分类
光源是指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自然光源
像萤火虫、发光的星体、水母、灯笼鱼等都属于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像手电筒、点燃的蜡烛、激光等都属于人造光源。
新知讲解
二、光的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射入水下洞穴
光射向天空
思考: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新知讲解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
活动
新知讲解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
视频:光的传播
新知讲解
1.
光线
(1)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注意: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光线
新知讲解
平行光线(太阳光)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新知讲解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
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思考与讨论
步枪瞄准
新知讲解
参考答案: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步枪瞄准
新知讲解
2.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①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②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光屏距小孔远近有关。
(1)小孔成像
新知讲解
(2)影子的形成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子。
新知讲解
(3)激光准直
利用激光准直凿隧道
(4)日食、月食的形成
月食
新知讲解
活动
小孔实验
(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
大小约为
1厘米的小孔,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大小约为1厘米不同形状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圆形的光斑。
新知讲解
(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大小约为
5厘米的正方形的大孔,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参考答案:当孔比较大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孔的形状,减小孔的大小最后无论什么形状的孔在地面上都会形成圆形的光斑。
新知讲解
(3)通过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当孔较小时,(或距离较远时)
,不管透光孔的形状如何,光斑总是圆形的;当孔较大时,(或距离较近时),光斑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相同。
结论: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新知讲解
在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
新知讲解
三、光

1.光在真空中速度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最快,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每秒达
3×105
千米。
2.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也可以认为是3×105
千米/秒。
新知讲解
(2)光的传播快慢:真空>空气>水>玻璃
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的2/3。
3.光年
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
9.46×1012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1光年。
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所以光年是长度单位。
新知讲解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答案:因为光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要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思考与讨论
课堂练习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球
D.
霓虹灯
C
课堂练习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
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
日食、月食的形成
B
课堂练习
3.
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
C.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D.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C
课堂练习
4.
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5.
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和他学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站在暗室外,学生在带有小孔的暗室内观察。对实验的观察及描述错误的是(

A.
暗室中成倒立的虚像
B.
小孔的形状改变像形状不变
C.
小孔成像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D.
墨子远离暗室,像变小
A
课堂总结

光的发生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
光的传播
方向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
方向的表示
光线
带箭头的直线
传播的速度
真空中:
3×105千米/秒
气体>液体>固体
板书设计
一、光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的分类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板书设计
三、光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空气中稍慢,也可认为是3×105千米/秒。
2.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