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初中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定时作业(二)
语 文
完成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二 三 四(一) 四(二)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分
请将1~8小题的答案填入下面对应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求神拜佛fú 故弄玄虚 xián 诀窍jué 咫尺zhǐ
B.目瞪口呆dēng 心潮澎湃bài 蕴藏 yùn 秉烛bǐng
C.毋庸赘言zhuì 彬彬有礼bīn 希冀yì 顷刻qǐng
D.死心塌地tā 未雨绸缪móu 无稽jī 脂粉zhī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 锲而不舍 巧言令色 战战兢兢
B.舍生求法 地大物薄 经纬万端 同捐前嫌
C.难辞其咎 倚马千言 忐忑不安 不可名状
D.前呼后拥 不可思议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做什么工作都要大显身手。
B.演出的那天晚上,大家表示要不遗余力地把歌唱好。
C.又是那个粗枝大叶的孩子,惹得老师和家长很不愉快。
D.每年,成千上万的大中院校的师生络绎不绝的来这里学习。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B.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 他了如指掌。
C.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二、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的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一样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B.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C.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与邪
8.下列关于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事,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千里马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C.文中“伯乐”指擅长相马之人,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指日行千里的马,比喻人才;“食与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三、(共23分)
9.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4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策( )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0.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完成后面题目(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2)此词最后两句中,词人“愁”的是什么?“闻鹧鸪”又表明了词人什么心迹?(4分)
11.语文实践活动(5分,第①题2 分,第②题3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学校决定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本次活动预设农村、城镇和企业三个调查组。
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②如果你参加其中一组的调查活动,请写出你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关心的理由。
问题:
理由:
12.根据原文填空(8分)
①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溪涧》)
③知否?知否? 。(李清照《如梦令》)
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明诗人迫切还乡并计划了回乡路线的句子是
⑤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⑥《如梦令》中表现女主人生活闲适的句子是
⑦孔子认为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
⑧《约客》中点题并表现客人久等不至心境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我看到了一条河(11分)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13.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哪“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请说出理由。(3分)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答:
15.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2分)
答:
16.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3分)
答:
(二)论友谊(10分)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 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恨,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美,有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18.第②段中画线的两句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3分)
19.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 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20.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 (2分)
五、作文(40分)
21.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我们都曾微笑过,我们也都曾看到过……
请以“一个______的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乐安初中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定时作业(二) 答案
语文
1.D (A、佛fó 玄xuán B、湃pài C、冀jì)
2.B(薄——博) 3.A 4.D 5.C
6.B(或:语气副词,表不定,相当于“有时”);
7.C(A.前一个为动词“称呼”,后一个为“相当”;B. 前一个为“充分发挥”,后一个为“吃尽、吃光”C. 均为代词,指“千里马”;D. 前一个为代词“千里马”,后一个相当于“岂,难道”)。
8.B
9.(1)(2分)鞭打、驱赶 “食”通“饲”,饲养、喂养 “材”通“才”,才能、才华 通晓、明白。
(2)(2分)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10.(1)(2分)抒发了诗人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2)(2分)词人“愁”的是大片河山沦陷在外敌之手(国破家亡);“闻鹧鸪”表明了词人忠于南宋,决不向金人屈膝的决心。
11.①示例:参加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生活。
②示例----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理由:校舍、设备等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如“城市噪音问题”、“农村医疗问题”、“企业污染问题”等即可,若仅停留在“城镇”、“农村”、“企业”等抽象的表述上扣0.5分;理由要与问题对应,且言之有理。如不对应或理由表达不清则分别扣1分。)
12.①白日放歌须纵酒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应是绿肥红瘦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⑧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3.(3分)①四岁时,独自回家迷路。②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③回家的路上,在河理学会了游泳。(答对一点得1分)
14.(3分)①句表达效果好(1分)。这句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1分);这个句子语气上比较舒缓(1分)。
15.(2分) “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16.(3分)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有些不安全因素(言之成理即可)。
17.(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18.(3分)不能。因为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做”。(“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19.(3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 这样说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21.(略)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PAGE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