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四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定律
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4=100(人)
4×25=100(人)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25×4 = 4×25
做一做
负责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
25×2=50(人)
2×25=50(人)
25×2=2×25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你发现了什么?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自学提纲:
(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怎样验证的?
(4)这个规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25×5)×2
=125×2
=250(桶)
思路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思路二:先求每组浇水的桶数,再求25个小组共浇水多少桶。
25×(5×2)
=25×10
=250(桶)
(25×5)×2 25×(5×2)
=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9×5)×2=9×(5×2)
6×(25×4)=(6×25)×4
说一说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 = a ×(b×c)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 × 32 = 32 ×____
108 × 75 = ____ × ____
30×6× 7 = 30×(6×____ )
125 ×(8×40)= ( ____×___ )×____
12
75
108
7
125
8
40
三、运用新知,巩固定律
12×5 35×2 125×8 45×2
16×5 24×5 25×4 25×8
=60
=70
=1000
=90
=80
=120
=100
=200
2.口算。
3.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___上填上适当的数。
(1)15×16=16×____
(2)25×7×4= ____×____×7
(3)(60×25)×____ =60×(____×8)
(4)125×(8×____)=(125×____)×14
(5)3×4×8×5=(3×4)×(____×____)
15
25
4
8
25
14
8
8
5
4.
这个游泳池长 50 m。他每次游多少米?
50×7×2
= 50×2×7
= 100×7
= 700(米)
答:他每次游 700 米。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5×4 = 4×25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 = a ×(b×c)
a × b = b × a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