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两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两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21:00:52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习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习单上的第一题?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
1、出示例题
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
该怎么列式呢?
14×12=
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
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点子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交流展示
(一)小组展示,彰显风采
小组展示:
预设1: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口算
???????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预设2:将14拆成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
预设3: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
预设4:运用竖式。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
预设5:运用连加,真的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
预设6:直接数点子图。一个一个去数一共有多少点子,从而求出答案。
如果只出示到这里,老师要提示:他是数点子的个数,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更快的数点子的方法。从而推出第6
预设7: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1、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2、教师精讲、点拨、评价
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方法,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①采用拆分的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转化、口算
②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③利用点子图,板书:图形
3、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我们数学讲究简便,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
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4、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心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5、师讲解三者的异同。
对着竖式和点子图点拨: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答案,在交流中增加对算法的理解。以同学给同学讲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达标延伸
1、用竖式计算。
(1)33×31=????(2)43×12=???(3)11×22=????(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情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2013版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P49-51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有进位的情况)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在理解算理中掌握算法,特别是注意处理好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突破方法: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课件演示和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1、听算:32×23
=
24×12
=
(1)全班笔算,学生板演;
(2)全班校对,说说算理。
2、课件出示题目:筱塘小学三年级有7个班,平均每班有58人。年段要给每人分一瓶酸奶,一共要准备多少瓶?
(1)读题,理解题意;
(2)自主列式并解答;58×7
=
(3)说说计算过程及算理。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归纳小结
1、课件出示题目:筱塘小学全校共有44个班,平均每班56人。全校要给每人分一瓶酸奶,一共要准备多少瓶?
(1)读题,理解题意,自主列式:56×44
=
(2)估一估:56×44

(3)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准确值!
2、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说明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4、重点介绍笔算:
5、师生评议: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对比思考:
(1)为什么都是乘4,积却不一样?积的书写位置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对比今天的例题与课前三题:有什么不同点?计算方法呢?
7、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听算:课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笔算,组织板演,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改错:课本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判断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误。
3、选择题:
(1)在列竖式计算24×23时,用23十位上的2乘24,得(
)。
A、48
B、480
C、40
(2)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
)。
A、一定是三位数
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决问题:一栋酒店有26层,平均每层有38个房间。这个酒店一共有多少个房间?
自主思考,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1、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作业布置:
课本50-51页,第2、4~10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56×44
=2464(瓶)


5
6
×
4
4
2
2
4
……4×56的积,表示4个班级的酸奶数
2
2
4
0
……40×56的积,表示40个班级的酸奶数
2
4
6
4
……224+2240的和
(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A、
50×44=2200
6×44=264
2200+264=2464
B、
56×4=224
56×40=2240
224+2240=2464
C、
60×44=2640
60-56=4
4×44=176
2640-176=2464


5
6
×
4
4
2
2
4
……4×56的积,表示4个班级的酸奶数
2
2
4
0
……40×56的积,表示40个班级的酸奶数
2
4
6
4
……224+2240的和
(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https:?/??/?www.5ykj.com?/?Health?/?"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https:?/??/?www.5ykj.com?/?Health?/?"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https:?/??/?www.5ykj.com?/?Health?/?"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http:?/??/?kj.5ykj.com?/?"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课件
(?http:?/??/?zw.5ykj.com?/?"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你们读的书是从哪里来的?
生:图书馆借的。
生2:书店买的。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书店里也有数学知识。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p
46例1主题图。
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和问题?怎样解决?
……
生:14×12
师:这道题目和我们以前的计算题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
???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二、出示目标(1分钟)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自主探索(15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
看课本46面例1,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
笔算时,(??
)数位要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14,得(??
),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得(?
)个十,积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
)位对齐,个位的0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
?思考:
???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24时,为什么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2、自学(根据自学指导学习)(5-8分钟)
3、自学效果检测(5-8分钟)
演板:(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
(1)指4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数字间有间距,数位对齐。)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总结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简单的说,就是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
四、合作提升(后教)
(10分钟左右)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一起讨论。
2、议一议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①注意相同数位对齐;②注意计算顺序,
3×23=69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3×23=69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先从什么位乘起呢?(先从个位乘起。)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计算顺序是什么?
(要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要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2)讨论几道题的第2步
哪个对呢?为什么?
10×23=230积为什么这样写?(
因为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23=230,个位上的0就可以省略不写,3在十位上,2在百位上。)
(3)讨论每一道题的第三步
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板书: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评价做题情况
五、当堂检测
1、尝试练习
2?
3????????????????????????
3?
3
×
1?
3?????????????????????
×
3?
1?
?????????????????????
2、学校图书馆买了21套童话书,每套34元,共付了多少元钱?
?????????????
34
???????????
×21
?????????????
34------买1套童话书应付(??
)元
????????????
68
-------买20套童话书应付(??
)元
????????????
714------买21套童话书应付(??
)元
六、抽查清
列竖式计算:
43×12=???
25×11=
21×34=???
41×21=??
?
七、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https:?/??/?www.5ykj.com?/?shti?/?"
\t
"http:?/??/?web.5ykj.com?/?san?/?_blank?)(不进位)
?
?????????????
14
???????????
×12
?????????????
28?
‥‥‥14×2的积
????????????
14??
‥‥‥14×10的积
????????????
168?
‥‥‥14×12的积
?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得末尾和十位对齐。
?
④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