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吨的认识 北京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吨的认识 北京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4 21:04:27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用吨作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1页例7和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重量单位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用吨作单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的教学,教材用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进一法、吨的来由、用法,从而有效地生成数学模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情分析: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学生具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本节课是力在建立教学模型,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2、讲故事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学的知识入手,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呈现信息
1、播放课件,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2、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过桥”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确要用数学去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梳理信息
、提出问题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2、齐读做一做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为什么这样过桥,学生板演。
2、小组汇报,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展开讨论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这样过桥是合理的。
(适时总结,优化方法。)
4、学习例9
(1)课件出示题目: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2)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
方案1:4
2=8吨
方案2:2
3+3=9吨
方案3:2
2+2
3=10吨
方案4:1
2+2
3=8吨
方案5:3
3=9吨
(3)小组讨论:
①哪一种方案符合要求。
(4)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得出正确结果。
(5)介绍“不同方案的合理性”: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最好是采用“恰好运完”。
(6)联系对比: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既有认识上的提升,相对于前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概括归纳,建立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练习七的第七,第八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对
合理性更加深刻,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再去创造,去解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三、谈收获。
说说你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用吨作单位解决问题
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1吨=1000千克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方案1:4
2=8吨
方案4:1
2+2
3=8吨
方案2:2
3+3=9吨
方案5:3
3=9吨
方案3:2
2+2
3=10吨
《用吨作单位解决问题》研学案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研学导航
研学目标:理解吨的概念和换算
研学重点:吨的质量概念。
研学难点:重量单位的换算。
二、研学问题
【学习任务1】学习1吨=1000千克的实际问题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例7的做一做
小组汇报
【学习任务2】学习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学生单独说
【学习任务3】方案的合理安排
【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小组内说说这五种方案的不同。哪种合理。
三、研学练习
1.
列式计算:书本第35页第7,8题。
研学评价:
【自我评价】
谈收获,说说自己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小组评价】
学习态度
参与交流
课堂展示
学习效果
认真(

良好(

加油(

积极(
 

良好(
 )
加油(  )
自信(  )
良好(
 )
加油(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第三单元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
2、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运用“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第一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重量单位“吨”。
2、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运用“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一)复习引入
1、填空: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千克=(
)克
70000克=(
)千克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师谈话: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30千克、35千克、50千克、40千克……)
(1)你们知道老师的体重吗那么老师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70千克谁愿意来背一背我。怎么样背的动吗?在生活中有比老师更重的物品要用吨做单位。
(2)如果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像汽车(出示汽车图)、火车(出示火车图)时,就要用到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吨”。1吨的重量有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题和图。
大米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答: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老师指着算式说:千克与吨都是重量单位,每1000千克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10袋大米重1吨。
“吨”还可以用字母“t”表示。
2、请几个体重比较接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着走两步,来感受一下重量。然后提问:有几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大约有1吨重?(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粗略的推算出1吨大约有多重,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提问:你知道哪些物品用吨做计量单位吗?(载重卡车、大象的体重、河马的体重、火车的车厢……)
3、引导学生进行推算:谁知道一头象的体重是6吨,合多少千克?(大象体重是6000千克)
问:为什么?
(因为1吨=1000千克,
6吨就是
6个
1000千克,
1000×6=6000,所以
6吨=6000千克)
3吨等于多少千克?为什么?
(3吨=3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1000×3=3000千克)
5000千克是几吨?为什么?
(5000千克是5吨,因为1000千克是1吨,5000千克里有5个1000千克,5000÷1000=5(吨)所以
5000千克是
5吨)
(三)巩固反馈。
1、老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每幅图旁边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一位同学做在实物投影上,其余同学做在书上。集体订正。(2头牛、10桶油、20袋水泥、40袋面粉)
2、做下面各题,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
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要求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
4、在○里填上“>”、“<”或“=”(课件)
4米○1500米
910克○1千克
3吨
○4050千克
5时○300分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题目,再指名回答。(课件)
工人叔叔把4台机器装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0千克,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了吗?
答:这些机器的重量没有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因为:4吨=4000千克
4台机器的重量是
900×4=3600(千克)
4000千克>3600千克
(四)课堂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为了计算方便和实际需要,常常要把吨改写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或者把千克数改写成以吨作单位的数,进行千克与吨的互化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以不必写出来。
教学反思: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把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掌握住,并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个别学生还有些糊涂,还要多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巩固吨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
1、1千克是多少克?
2、1吨是多少千克?
3、1000克是多少千克?
4、1000千克是多少吨?
(二)、填空。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6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吨=9000千克

)千克=8吨
(三)、把你选择的答案涂上颜色。(P54
T1)
1、自己做。
2、指名说。
(四)、左、右两边的物体哪个重些?在
内画“
”。(P54
T3)
1、自己做。
2、指名说。
(五)、4题(投影)
1、你知道了什么?
2、自己解答。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解答。
(六)、5题(投影)
1、你知道了什么?
2、自己解答。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解答。
(七)、作业。
P56
T6
教学反思:通过整节课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比较到位,对于难一些的进率都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独立解决。《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1—32页。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生:千克、克
那千克和克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千克和克是分别计量什么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填空: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只兔子大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5(

课件出示题,生口答。
问:“一头大象约重5(
)”填什么单位?
生齐说:“吨”。
揭示课题,并板书“吨”。
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吨”
课件出示书第31页图,让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数及单位名称,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
课件出示: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板书:t
2.
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书第31页的大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1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3袋重300千克……
1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吨。得出:吨和千克的关系是
1吨
=
1000千克,并板书。
课件出示:1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3.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
课件出示书第31页的女生体重图,这个女生有多重?
生:25千克。
那10呢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呢?
生思考并汇报。
确认:40名这样重的同学约重1吨。
以班上一个学生为例,如果他的体重是20千克,引导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约重1吨?分小组讨论。
得出:50个20千克是1吨。让学生感知1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或动物用“吨”作单位?
学生说一说。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图片与知识。
5.
课件出示书第32页的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完成在书上,通过推算得出结论。
在全班交流汇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