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诺贝尔奖章(The
Nobel
Prize)
诺贝尔奖——1900年创立,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部分财产作为基金。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颁奖,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人民币。
曾庆存院士(左)、习总书记(中)、黄旭华院士(右)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闻链接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什么是“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成就: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2年零8个月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
代号“小男孩”
代号“胖子”
8月9日,日本长崎
问题2:“朝鲜的仗”指哪一场战争?电影里面的人研制的武器是什么?这个武器曾对哪一个国家使用过?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
新中国成立时,邓稼先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这些科学家身上看到了什么?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神
4.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
问题5:从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材料11:周恩来总理会见尼克松,不知无意还是有意,美国总统语带讽刺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足够把地球摧毁几十次了!”周总理看了他一眼,回复:“我们中国比较落后,拥有的核武器只够把地球毁灭一次。”
材料12:“有了原子弹……我这个外交部长在国际讲台上说话,腰杆子硬!”
——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元帅
材料10: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尼克松回忆录》(1969年所说)
问题6:分析材料,分析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特别是原子弹的爆炸,有哪些重要意义?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增强了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意义:
两弹一星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的成功原因:
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
的一大批中国科学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
的伟大成就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863计划”。
“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___________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
新材料
海洋技术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99年
11月
2003年
10月
2008年
9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航天英雄
翟志刚(中)、景海鹏(左)和刘伯明
景海鹏、刘旺、刘洋
费俊龙与聂海胜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陈冬
嫦娥四号在2019年1月3日早上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北斗腾空、神威超算、大飞机一飞冲天!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科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指什么?
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从1964年开始,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珍贵的700多株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凭借在一口废井里找到仅存的5根秧苗,他依旧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学家的奉献
1
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198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人、无私奉献。
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杨叔子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毛主席提出了什么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茶
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板块三、国之艺术?百花齐放
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
时期
成就
1957-1965年
小说
话剧
舞蹈
电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
《青春之歌》、《红岩》
《茶馆》
《东方红》
《英雄儿女》、《林则徐》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问题11: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P94-P95,找出建国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完成下列表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首先,国家要统一,要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
离不开我们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
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操。
第四,良好的国际环境。
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邓稼先)
1966年试验成功(钱学森)
1967年爆炸成功(邓稼先)
1970年东方红一号(钱学森)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成果丰富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子弹:
导弹核武器:
氢
弹:
人造地球卫星:
袁隆平:
屠呦呦:
课程小结
随堂训练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21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C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
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5、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