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地理选修第一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Word版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2019)地理选修第一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Word版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5 16: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2018·上海静安区·模拟)2017

12

3
日北京时间
7

45
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架飞机飞行了
6
小时
30
分钟后,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稳稳降落,标志着有关部门协助滞留巴厘岛中国游客回国的工作全部顺利完成。该飞机在印尼(东七区)当地起飞的时间为
A.2:15
B.1:15
C.0:15
D.23:15
【答案】C
【解析】北京时间与东七区相差
1
小时。飞机着陆时,飞机已经飞行了
6
小时
30
分钟,故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
1

15
分,故印尼(东七区)当地起飞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1

15
分-7=0

15
分,选
C。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
(2018·上海长宁区·模拟)某河流右岸侵蚀严重,且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则该河流位于
A.赤道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
(2020·专项)读甲、乙两地的气温、降水示意图,造成相同纬度的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2019·专项)2017
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在如图所示的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表明太阳位于该地的西南方向,可判断其观测时刻应为下午。从图中夜半球的分布和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丁点位于昏线附近,此时应为下午,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故本题答案为
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日食与月食形成原因
(2019·专项)下列气候类型中,不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余三种气候都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故本题答案为
D。
【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的气候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0·专项)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
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
8

B.北京时间
11

C.北京时间
14

D.北京时间
17

【答案】B
【解析】香港位于东八区,东京位于东九区,洛杉矶位于西八区,奥兰多位于西五区。当北京时间为
11
点时,香港时间为
11
时,东京时间为
12
时,洛杉矶时间为
19
时,奥兰多时间为
21
时,即香港、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在开放。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
(2020·上海嘉定区·模拟)下图中①线表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020·天津红桥区·模拟)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甲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图
1)。图
2
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拍摄时间应在
18
点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59.7°
【答案】B
【知识点】地理图表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9·上海长宁区·模拟)造成相同纬度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0·北京密云区·模拟)如图表示某日我国四城市日出日落时刻,读图完成下题。
据图推断,下述正确的是
A.该日,可能在
4
月初
B.北京比武汉正午时的日影短
C.哈尔滨河流正值汛期
D.该日,广州日出方向为东南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8·上海杨浦区·模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导致我国江淮地区这一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准静止锋
D.暖锋
【答案】C
【解析】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江淮的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C
正确。
【知识点】梅雨的形成及分布
(2019·专项)甲、乙、丙是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在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

b),对三座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a

b
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最南和最北点。甲图太阳(直射点)有时候在北边,有时候在南边,故甲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乙图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边,故乙应在北回归线以北(不在北回归线上,若在北回归线上则
a、b
中有一个为太阳直射);丙图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边,故丙应在南回归线以南(不在南回归线上)。故本题答案为
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0·专项)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下题。
某天的下午
1

20
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A.23°N,100°E
B.23°N,120°E
C.24°N,100°E
D.24°N,120°E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根据题干“太阳直射小明头顶”,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排除
C、D
项。北京时间下午
1

20
分时该地为正午
12:00(太阳直射头顶),通过计算得出该地经度为
100°E,故
A
项正确。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方时与区时
(2020·天津·月考)如图为
P
点(70°N,120°E)上空的地球俯视图,PA
为晨线,PB
为昏线,QC

QD
为某经线圈上两条不同的经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将逐渐加快
B.此时太阳位于
A
地正东方
C.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
2/3
D.该日
P
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40°
【答案】C
【知识点】日期变更和日界线
(2019·专项)湘江自南向北的平直河岸容易发生的现象是
A.北岸遭受流水侵蚀,南岸出现泥沙堆积
B.东岸遭受流水侵蚀,西岸出现泥沙堆积
C.南、北两岸侵蚀情况相同
D.东、西两岸泥沙堆积情况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
(2020·上海虹口区·模拟)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东部洋面时,上海的盛行风最接近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B
【知识点】气旋的特点
(2020·上海静安区·模拟)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量分布,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
400
mm
为森林景观,200—400
mm
为草原,小于
200
mm
为荒漠。图中森林景观应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图表的判读
(2019·天津河西区·模拟)如图为北京时间
2018

11

26

8
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2018

11

26

8
时,①地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
【答案】C
【知识点】等值线图的判读、反气旋的特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专项)如图为“南美洲沿岸海水等温线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三条等温线数值高低为
a<b<c
B.甲处海域水温比同纬度附近低
C.甲、乙之间的洋流自北向南流
D.甲、乙之间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答案】C
【知识点】等值线图的判读、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020·专项)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
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
360°
需要
12
个月,则一个月运行
30°,半个月运行
15°。春分日
3

21
日距寒露日
10

8
日约
6
个半月,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
30°×6+15°=195°,选
C。
【知识点】四季的划分及景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017·天津静海区)2017
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呈现“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的特点,导致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从我国锋面雨移动规律角度分析,关于我国南方今年降水偏多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势力强,移动快
B.南方气温偏高,对流运动强烈
C.地方地区河流淤积严重,排水不畅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南,导致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交汇
【答案】D
【解析】如果夏季风势力强、移动快,则我国锋面雨带快速推进到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时间长,降水会偏少,旱重于涝,不符合题意,A
错误。南方气温偏高,对流运动强烈,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无关,不符合题意,B
错误。地方地区河流淤积严重,排水不畅,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无关,不符合题意,C
错误。我国降水分布与“副高”(西太平洋高压)的位置、强度有关,2017
年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与“副高”强度较弱,位置偏南,向北移动缓慢、南方地区冷暖气流交汇时间长有关,D
正确。
【知识点】气候、锋面雨带的移动过程及影响
二、复合题
(2020·专项)
如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
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知识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貌的形成过程判读与描述
(1)
界面
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组以区域岩层分布、地貌与地质构造剖面图为素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以地质剖面图考查,体现了科学探究观念。
图示界面
M
呈水平状,说明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而
N
为弯曲岩层,可能是地壳水平挤压的结果,则
M、N
地质含义的不同体现在构造运动变化方面。
(2)
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C
【解析】图示
M
之上的甲岩层呈水平状分布于乙向斜构造之上,说明乙向斜构造形成后,地表经历了外力侵蚀,从而使乙向斜上部呈水平状,然后接受外力沉积,形成了甲岩层,则
A
错误,C
正确。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之下,则乙岩层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故
B
错误。丙处为水平岩层,地表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则
D
错误。
(2020·专项)
图中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千米。据此完成下面的题。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降水
【答案】B
【解析】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
与纳米布沙漠分布特点最相似的区域是
A.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C.澳大利亚印度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答案】B
【解析】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具有南北狭长的特点,且向赤道逼近,B
项正确。
(2020·专项)如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知识点】经纬线的判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答案】C
(2)
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3)
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答案】B
(2020·专项)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知识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三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1)
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答案】C
(2)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