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动物的主要类群1

文档属性

名称 2.1动物的主要类群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8-07 19:15:36

文档简介

大家的任务——填一填
任务1:第 144页
类群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两栖类
谈一谈:青蛙适应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从幼体和成体两种情况考虑)
幼体适应_____生活的形态结构是: 1体形似_________
2用_______呼吸
3依靠_______游泳
成体适应______和_____生活的形态结构是:1用______________呼吸.
2体形短阔,有强健____,适于在陆地上______或___________。
任务2:第 145页
类群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爬行类
谈一谈:鳄鱼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用________呼吸
2.皮肤上有_________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3.卵外面有坚韧的_______,适应陆地上的生殖发育
4.有_______,适宜于陆地上的爬行。
任务3:第 146页
类群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鸟类
谈一谈:鹰适应空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身体呈_______,体表被_____,前肢为_____
2.骨骼中空,身体的一些内脏退化,能减轻体重
3.用______呼吸,________恒定.
任务4 第 147页
类群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哺乳类
谈一谈:狮子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发达的_______
2、身体表面覆盖着毛,减少水分散失
3、用____呼吸,体温______
4、_________、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成的以下几个目标:
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常见脊椎动物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关爱动物的情感。
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脊椎动物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征。学生对于脊椎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如果按照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这一节课,我希望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的从学生最熟悉的脊椎动物入手,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扩展,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真正体验到分类有趣、有用。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以视频“森林之歌”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将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对这五种动物进行分类。初步得出生物分类的概念。当学生对生物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群的生物是否就只有这一个特征,还有其它什么特征吗?这时,安排学生分小组完成4个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特地先示范得出鱼类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提示学生,可以先想象一种自己最熟悉的生物,根据这个生物,尝试总结出这一类群的生物的特征。请各小组长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由于学生是对某些具体的生物进行描述,因此,他们所描述的特征就难免参差不齐。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将每个小组同学总结的特征进行汇总,抓住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请你欣赏”的环节中出示一些常见的脊椎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留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形成关爱生命的情感。
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基本上能利用已有经验,通过合作,讨论获取知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本节课第一个环节的活动中,有的同学因为认知能力方面的原因,在回答问题进行分类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而我在上课过程中忽略了这一资源,若能利用学生出错的机会,对学生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既能达到巩固已有知识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应用知识的乐趣。而且在归纳脊椎动物各类群的特征时,特地先通过教师示范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跟着学”到“自己学”,这正是课改所提倡的,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个环节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学生总结出来的特征,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代过,没有达到我预先的设计。
新课改提倡,教师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请你欣赏”的介绍中。学生已经被老师准备的资料深深的震撼了,这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抒发感情的平台,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描述以及建议,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动物的分类
了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
通过对各种生物的认识,了解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了解动物身体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2、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新课教学:
引入
视频“森林之歌”
问:刚才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有很多生物,而现今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已经确定名称的有200多万种,人们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可以把它们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几大类。每一大类生物又可分成许多类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动物的主要类群。
问:有谁知道着跟脊柱有什么作用?
………….
解释:脊柱是支撑身体的主梁,能承受身体的重力,保护了内脏器官,并且给提供支撑点,使运动时身体不发生变形,运动更为准确、敏捷。
那现在让我们和这些动物比较一下,这些动物的身体里面有骨骼,有脊柱吗?
生:没有 。
目前自然界中已知的动物大约有200多万种,我们可以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跟据身体特征可以分成5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现在让我们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顺序逐一来学习。
1、鱼类
地球上的脊椎动物大约为5万多种,其中鱼类有 23000多种,在地球的各个水域都有分布,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的一类动物。
水是鱼类唯一的生存环境,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主要是因为鱼类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
问:现在请大家阅读书本并观察桌上的鱼,找出鱼类具有那些与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体呈纺锤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问:这样的 体形有什么好处?
答:在游泳时能减少水的阻力。
表有鳞片和粘液。
问:有什么好处?
答:能有效的保护身体。
身体两侧有侧线。
问:有什么好处?
答;是鱼的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控制身体平衡。
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问:有什么好处?
解释:在水环境中,水的浮力大,能使身体轻易的浮起来,而且水的氧气含量低,陆生动物的四肢和肺在水中起不到作用,而鱼扁平的鳍更容易在水中运动,鱼鳃能从水中提取生存所需的氧气。
5)体色上深下浅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使鱼类能自由的生活在水中。
活动一:根据鱼鳞推算鱼龄
取一片完整的大鳞片,用清水洗去粘液,用90%的酒精浸泡15分,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出鳞片上的环纹,附近各组成员互相对比,推断鱼龄,并解释原因。
在浸泡酒精的过程中,开展: 同学们认识那些鱼类?
最后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几中鱼类,并附上简单的解释,其中熟悉的鱼类留给学生介绍。
2、两栖动物
问:为什么这类动物就两栖动物呢?水陆两栖的意思
在距今3.6亿年前,有些鱼类开始尝试登上陆地,逐渐向陆生动物演化成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说是陆生动物的祖先,他们至今还保留有祖先——鱼类的一些特征,请大家找出这些特征。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还可以在陆地生活,为了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陆地环境,他还有那些特征呢?两栖动物还演化出一套特殊发育方式,幼体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发育为成体,成体生活在陆地 ,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但是体表没有覆盖物,无法保持体温,属于变温动物,需要冬眠。
大家认识哪些两栖动物?
介绍几中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
这些动物能消灭大量的昆虫,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大家要保护这些动物。
3、爬行动物
真正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是爬行动物,奇怪找出他们适应陆地干燥多变的环境的身体 特征?
答:完全用肺呼吸,皮肤上有鳞片或甲,(能保持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作用)
但是他们仍属于变温动物,需要冬眠。
有些爬行动物也能在水里生活,为什么他们不是两栖动物呢?这2类动物最大的区别在那里呢?
两栖动物繁殖离不开水,幼体需要在水中生长,变态发育;而爬行动物的繁殖已经脱离了水的限制,没变态发育。
现存的爬行动物主要可分为4大类:龟鳖类;蜥蜴类;鳄类和蛇类。(同时展示图片,进行简单介绍,熟悉的动物由学生来介绍)
活动二: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在我国大约有210多中蛇类,其中有毒的大约为50种,每年都有很多人遭蛇咬伤甚至死亡,那么在野外我们如何来分辨哪些蛇是有毒的那些是无毒的呢?
请大家看图片,图上是典型的毒蛇和无毒蛇,请大家仔细观察,找出他们他们的差异。
根据上面特点能分辨多数蛇类,但是并不是完全适用,下面是一些常见毒蛇的头部和体纹特征。(出示图片)
活动三:
问:当你在野外被蛇咬到的时候,你会怎样处理?(讨论)
假如被毒蛇咬倒,会在伤口处留有2个大而深的牙痕,伤口灼热疼痛,明显的肿胀起来,应在伤口上方2cm~10cm处用布带扎紧,,尽快的排除毒液,用清水冲洗伤口,也可手挤,口吸或者扩大创口,使部分毒血排出。布带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防止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而坏死。如果条件允许立即把蛇打死,同时带蛇去就医,采取对症治疗。
4、鸟类
当动物适应了陆地环境,其中的一支动物开始了征服天空的旅程,进化为现在的鸟类。为了飞翔鸟类的很多生理构造有别与其他陆地动物。请大家找出来。
具有纺锤形的体形;
前肢特化成翼,是飞行的器官
骨骼中空,一些内脏退化
体表被有羽毛,是恒温动物
问:恒定的体温对与鸟类有什么意义?
这样鸟类不在需要冬眠,对环境依赖性大大降低了,这些天空的征服者分布在全球。
不同生活习性,培育很多各具特色是鸟类。根据生活习性分类出示图片。
许多鸟类以昆虫为食,是森林的天然保卫者,在1981年国务院把每年四到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定为“爱鸟周”,来宣传和保护这些天空的精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能飞,你能举出一些不能飞的鸟类吗?
比如企鹅、鸵鸟(出示图片)他们有翅,但不能飞行。请参照图片,说明他们为什么不能飞?
体重偏大,翅膀较小。这 也是 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5、哺乳动物
鸟类征服了天空,而陆地则被哺乳动物占领。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最完善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他们具有体表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身体结构哺乳动物可分为
食肉类:狮子、老虎(图片),特点猎食其他 动物为食,具有 锋利的牙齿和爪子;
有蹄类:马、牦牛,鹿(图片)趾端增厚变成蹄
啮齿类:松鼠、鼠(图片)门牙一直在生长;
灵长类:金丝猴、黑猩猩(图片)脑高度发达,与人类有血缘关系。
哺乳动物不但分布在陆地,有的还能飞行:蝙蝠。有的终身生活在水里:海豚,鲸
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
6.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 动物的分类
1 依据 体内有无脊柱
2 类型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二 脊椎动物
1 鱼类
2 两栖类
3 爬行类
4 鸟类
5 哺乳类
教学体会:中学生对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感兴趣,由此,我引导学生做如下思维拓展题目:有人认为,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越多越好,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越少越好,你认为是否正确?学生积极回答,最后自己总结出:任何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以上观点是不正确的。另外,让学生多举一些脊椎动物与人类日常声的关系,如马戏团训练各种动物表演节目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体色和斑纹与毒蛇不同
颜色鲜艳,背部有特殊斑纹
体纹
尾往后逐渐变细
尾短骤然变细,不断颤动
尾部
一般不呈三角形
头大,大多呈三角形
头部


毒牙和毒腺
无毒蛇
毒蛇(共41张PPT)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可以把它们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几大类。每一大类生物又可分成许多类群。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柱
你能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分类
地球上的脊椎动物大约有5万多种,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脊椎动物?
讨论:下列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蝴蝶

青蛙
蚯蚓
水母
丹顶鹤
老虎
爬行类
鱼 类
两栖类
鸟 类
脊椎动物
哺乳类
这五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否有所不同?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水中

卵生
不恒定
鲫鱼 、黄鱼、
海马、鲨鱼
鱼类
有鳍 有鳞
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1.身体呈 ,减小阻力
4.用 运动, 呼吸,有鱼鳔可以使鱼在不同水层间游动
3.身体覆盖 ,表面有一层粘液,保护又可减小阻力
2.身体两侧有 ,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谈一谈:鲤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纺锤形
侧线
鳞片


大家的任务
任务一:归纳两栖类的特征
任务二:归纳爬行类的特征
任务四:归纳哺乳类的特征
任务三:归纳鸟类的特征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举例
水中

卵生
不恒定
鲫鱼 黄鱼 海马
鱼类
有鳍 有鳞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
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
举例
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青蛙 、大鲵、
镇海棘螈



成体皮肤湿润有四肢
任务一:
谈一谈:青蛙适应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幼体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是:
体形似鱼,用鳃呼吸,依靠尾游泳。
成体适应陆地和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是:
用肺和皮肤呼吸,体形短阔,有强健的后肢,适于在陆 地上爬行或跳跃。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
举例
陆上



不恒定
乌龟、 蛇 、
变色龙
爬行

表皮干燥
有角质鳞
任务二:
谈一谈:鳄鱼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用肺呼吸
4.有四肢,适宜于陆地上的爬行
2.皮肤上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3.卵外面有坚韧的卵壳,适应陆地上的生殖发育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
举例
陆上
空中



麻雀 、鸽子、 企鹅 、 鸡
鸟类
羽毛
任务三:


谈一谈:鹰适应空中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羽毛,前肢为翼
2.骨骼中空,身体的一些内脏退化,能减轻体重
3.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群 生活 环境 体
表 呼吸器官 体
温 生殖方式 动物
举例
主要陆上

胎生、哺乳


牛、 蝙蝠、
鲸 、白鳍豚
哺乳类

皮毛
任务四:
谈一谈:狮子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有哪些?
1、发达的四肢
2、身体表面覆盖着毛,减少水分散失
3、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4、胎生、哺乳
鱼类
(鲫鱼)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蛇) 鸟类
(鸽子) 哺乳类
(兔子)
生活
环境
体表
呼吸
器官
体温
生殖
方式
水中
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
陆上
陆上
空中
陆上
有鳍
有鳞
成体皮肤湿润
有四肢
表皮干燥
有角质鳞片
有羽毛
有皮毛
幼体:鳃
成体:肺和皮肤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卵生
卵生
卵生
卵生
胎生、哺乳
1.低等到高等2.水生到陆生3.简单到复杂
哇 好 漂 亮 的 鱼 儿
金鳞鱼
鹦嘴鱼
虎头金鱼
小丑鱼
娃娃鱼
鲨鱼

鳄鱼
这些都是鱼类吗
黄鳝
甲鱼
怪 模 怪 样 的 两 栖 动 物
蝾螈
树蛙
大鲵
蟾蜍
箭毒蛙
镇海棘螈
1、 蛙类是捕食农田害虫的能手,在它们的食物中有蝗虫、天牛、蝼蛄、甲虫和松毛虫等多种害虫。一只青蛙一天约可捕食昆虫270只,蟾蜍也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一夜吃掉的害虫可达青蛙的两倍。
2、蟾蜍俗称癞蛤蟆,它的皮肤能分泌乳白色浆液,用蟾蜍浆液制成的蟾酥则是中医药的瑰宝。
保护蛙类,从身边做起
好 可 怕 的 爬 行 动 物
鳄鱼

巨蜥
竹叶青
毒蛇 无毒蛇
毒牙和毒腺 有 无
头部 头大,大多呈三角形 一般不呈三角形
尾部 尾短骤然变细,不断颤动 尾往后逐渐变细
体纹 颜色鲜艳,背部有特殊斑纹 体色和斑纹与毒蛇不同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你知道吗?
自 由 自 在 的 鸟 儿
丹顶鹤
鹦鹉
天鹅
信天翁
喙扁而阔,边缘有锯齿
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游 禽
涉 禽
喙直而长
腿长,趾细长
攀 禽
喙坚硬如凿
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趾端有尖锐的钩爪
猛 禽
喙坚硬,末端尖锐呈钩状
脚强健有力,有锐利的钩爪
陆 禽
上嘴弓形,利于啄食种子
钝爪,善于挖掘
鸣 禽
喙短而直
脚三趾向前,一趾向后,
适于握住树枝
神 态 各 异 的 哺 乳 动 物
食肉类:以猎食其他动物为生,虎、狼、 狮子等。 有蹄类:趾端增厚形成蹄,马、牛、羊等。 啮齿类:门牙一辈子都在长大,鼠、松鼠等。 灵长类:脑高度发达,与人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猕猴、猩猩。 有翼类:如蝙蝠,适于飞行。 鲸类:终身生活在水中,外形上已特化成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
1、我们根据动物体内是含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我们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五个类群。
3、每类动物在形态结构上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课堂小结
2、仔细观察水中游动的鱼,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尾 B.躯干 C.鱼鳍 D.骨骼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脊椎动物( )
A.体内有脊椎 B.体形较大 C.体内受精 D.胎生
3、我国特产的珍稀两栖动物是( )
A.青蛙 B.牛蛙 C.蟾蜍 D.大鲵
4、龟和鳖常年在水中生活,它们的呼吸器官是( )
A.鳃 B.皮肤 C.肺 D. 肺和皮肤
5、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不会触礁,这是
因为( )
A.嗅觉在起作用 B.侧线在起作用
C.听觉在起作用 D.视觉在起作用
A
C
D
C
B
判断对错,并说出错的理由。
 1、会飞的都是鸟类。
 2、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的都是鱼类。
 
中国人生肖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其中龙是神话里的动物。其它动物分属于哪些动物类群?
   有一个人在云南的东北山溪中发现了一种动物,头宽而扁;口大,成一弧状;鼻孔和眼极小,位于头部背面;无眼睑。当水温在10℃以下时开始冬眠 。
你知道它可能是哪一类动物吗?
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
皮肤光滑有弹性,布满粘液。
刚孵化的幼体有三对外鳃 ,鳃呼吸水中氧气,成体用肺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