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就职;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
25.《战国策》说秦国“以牛田”,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都记载邹(山东邹县)民“炮牛而耕”之事。这反映了( ? )
A.牛耕最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在全国普及 D.秦国与关东六国经济水平相当
26.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
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
C.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D.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
27.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这反映出( )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28.严复在《天演论·察变》中指出“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B.进一步宣传赫胥黎进化论思想
C.用生物进化理论来阐释人类社会发展? D.唤醒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29.有学者指出,到1943、1944年的时候,国共胜败基本上大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到1945年,不敢说共产党一定可以打败国民党,但是国民党肯定已经打不垮共产党了。这主要是因为共产党( )
A.坚持抗战赢得民心 B.敌后抗战发展迅速
C.全面抗战路线正确 D.作战勇敢战斗力强
30.据史书记载,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曾多次在法庭上为朋友和家人申辩,据说申诉时还痛哭流涕,但是,他的朋友还是被判刑,甚至他自己也因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指挥军队不力和擅自动用公款而被罚款和免职。这突出表明了( )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庭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
C.分权制衡的原则 D.直接民主制的优越性
31.有学者指出,在美国宪法设立的三权分立制度下,总统与国会各自按照宪法已经授予他们的权力“合理”推断出衍生的权力,造成两权冲突。这折射出美国权力制衡制度( )
A.使国会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为限制总统权力提供了保障
C.存在不利于部门协调的缺陷 D.使国会和总统处于敌对状态
32.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90年代以来,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
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 B.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 D.我国总体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3. 彼特拉克说:“给在世的人一个恰当的好名声,在他死后,就会升入天堂,获得永生。”这一说法的意义在于( )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反对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C.体现了对理性和思想自由的追求 D.否定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权威
34.1698年,英国约15%的海运贸易是与其殖民地进行的,但是,到1775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3%。这一变化( )
A.由欧洲的价格革命的引起 B.推动了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C.确立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D.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
35.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信仰危机要远远惨烈于了前两次,因为这一次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无论是在物质上、制度上和科技上,最后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而且他们还保留了蛮夷的野蛮和残暴。这就使得中国人不仅面临着信仰的危机,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还占据着优势,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不仅无法征服中国人的精神,也没有办法灭亡中国这庞然大物……但是当西方列强开始转变策略,扶持同在东亚的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彻底摧毁了天朝的最后一丝颜面,中国人的天朝信仰彻底崩溃,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
——王诚《论中美各自命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引发了信仰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点。(15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情况 1890~1920年 1950~1970年 1978年~至今
代表刊物、 创办人 《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 《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主要内容 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 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较多,娱乐题材缺乏 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制度。(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6分)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2分)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3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6年,李宗仁参加护国军。1926年7月,李宗仁率国民革命军入湘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李宗仁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反共。1930年3月,李宗仁与冯玉祥、阎锡山等国民党内的各派反蒋势力发动了“中原大战”。1937年10月,李宗仁就任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线防御战,在台儿庄地区歼敌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他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他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他偕夫人回到北京,并发表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宗仁的主要生平活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宗仁的功过。(8分)
从材料中来看,皇帝的任命是官员任职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地方官吏必须受到中央政府的任命,这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涉及的是君主专制内容;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选项材料没有突出法律的特点。
25. B
从材料信息看,牛耕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无法体现牛耕在全国普及,排除A、C两项;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
26. B
汉代选官制度的内涵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举孝廉强调“能报恩”,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和私人感情上的父子关系,反映出东汉时期选官制度具有浓厚的儒家纲常伦理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被举荐人偏好“年少能报恩者”,不能说明士人入仕途径便捷和对年龄限制的放宽,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不能说明官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伦理关系,故D项错误
27. D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政策,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汉代……;唐初……”可知D正确。A与题意无关,排除;B中“政治地位”无法体现,排除;我国封建社会就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28. D
据材料“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可以得出“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必然,但这不是严复的主要目的,严复作为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想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达到达到唤醒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故A项错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可以得出“物竞天择”是生物进化的必然,得不出严复想用生物进化理论来阐释人类社会发展,故C项错误;严复是想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达到达到唤醒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故D项正确。
29. A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这在中国的战争论中是一个重要论断。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切论断都是来源于“人心向背”理论。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共产党在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发展大生产克服困难;而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专制,抗战意志不强,国统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困苦。两相对比,可看出共产党在坚持抗战中赢得了民心。其他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0. A
从材料看,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没有特殊权力,需要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 C
32. B
A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影响生产,供求关系的变化只能影响工业生产,而不能决定工业生产,题目所述反映的也是生产力的提高对供求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题干信息反映了我国商品供给由短缺(卖方市场主导)到充裕(买方市场主导甚至大量出口国外)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与深入,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商品供应变得充裕起来。故B项正确。C项,题目只提到“进入21世纪,大量产品销往国外”,并没有说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且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是内需,国际市场只居于辅助地位。故C项错误。D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打破,中共十四大上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故D项错误。
33. D
彼特拉克注重个人的名声,说明他已经开始把自我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开始从自身出发认识周围的事物,这有助于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A项是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义;B、C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
34.B
题干中“1698年”到“1775年”与英国进行海运贸易的殖民地由15%增加到33%,说明其海外市场扩大了一倍还要多,这意味着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原有的手工生产难以满足其需求,因而推动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选B。
35.B
A、浪漫主义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的感情,故排除;?B、现实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故正确;?C、印象主义注重捕捉光与色之下的世界万物,故错误;?D、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征,故错误;?
40. (25分)
⑴原因:①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②西方军事、政治的入侵;③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6分)
影响:①民族危机和信仰危机交织加重了中国的社会危机;②刺激中国人探索解决危机的出路;③造成中国持续落后。(4分,任意2点)
⑵相同点: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②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3分)
不同点:①产生原因不同:中国晚清时期受西方势力的冲击;西方是本身社会发展的产物。(4分)
②特点不同:中国是信仰危机与民族危机并存;西方没有面临民族危机。(4分)
③结果不同:中国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启蒙运动导致西方新的信仰危机出现,(4分)
41.(12分)
示例一
论题: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阐述: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②辛亥革命后,为宣传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示例二
论题: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
44.(15分)
(1)特点:否定了封建选官制度,以立法、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多次改革,逐步完善。(6分)
(2)评价: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废除了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但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仍存在施行范围小和缺少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等弊端。(言之有理即可,9分)
45. (15分)
(1)观点一:同意;原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二战结束(6分)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从根本上讲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随着反法西斯力量的不断壮大,最终决定了二战的结果(6分)
观点三:第一种、第二种合起来,客观评价(言之有理给6分)
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4分)
(2)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瓦解,平衡被打破(2分)
影响:世界局势出现黄河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分)
46.(15分)
(1)生平活动:参加护国运动;参与指挥北伐战争;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卷入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积极抗日,取得台儿庄大捷;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出走美国后仍心系祖国,最终回国。(7分)
(2)简评:参加护国运动与北伐战争,为民主革命作出贡献;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最终归国参与国家建设,体现了民族大义;但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也有其反动的一面。(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