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磁场 磁现象》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磁场 磁现象》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7 14: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45540012420600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磁现象
下列物体具有磁性的是
指南针
粉笔
导线
铁钉
指南针静止时指向北方的那一极为 N (选填“N”或“S”)极。
如图所示,甲、乙两根钢棒互相吸引,则甲的右端与乙的左端
可能是同名磁极
可能是异名磁极
一定是同名磁极
一定是异名磁极
下列几种物质或物体中能够被磁化的是


碳棒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航海事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创新”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缝衣针制作一个简易指南针。请你参与“创新”学习小组,帮助小组完成制作过程的设计。
选用物品: 泡沫塑料、缝衣针、条形磁铁、装有水的大烧杯、染色笔 。
制作过程: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在缝衣针上顺着一个方向划几下,缝衣针被磁化成小磁针;把小磁针穿入小泡沫块中(两端露出),并将泡沫块放入大烧杯的水中,漂浮于水面,小磁针在水面静止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用染色笔做好标记,此时的小磁针就是一个指南针 。
磁场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感知
磁场是真实存在的
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建立的模型
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引入了“原子”的概念;在研究磁现象时,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在研究物质的导电性能时,引入了“绝缘体”的概念,其中属于假想,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是
原子
磁感线
参照物
绝缘体
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条形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a处的磁场强弱与b处的磁场强弱相同
置于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左侧
磁感线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模型
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由此可以判断
甲为S极,乙为S极
甲为N极,乙为S极
甲为N极,乙为N极
甲为S极,乙为N极
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越靠近磁极,磁感线越密集
磁体周围某点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建立的模型
地磁场
司南(早期的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sháo),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说的是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水平光滑的“地盘”上,静止时它的长柄(柢)指向南方,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司南只有一个磁极
司南的长柄端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司南的长柄端指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 不完全 (选填“完全”或“不完全”)重合,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 沈括 。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水平放置、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置在地球表面赤道上,静止时小磁针的S极指向
地球的北极
地磁的北极
地球的南极
地磁的南极
如图所示是小梦从市场上买来的磁铁魔术玩具,它呈橄榄球形。两个橄榄球形磁铁抛起来后,在空中就会相互吸引、碰撞,发出类似蛇叫的清脆响声,故又名“响尾蛇蛋”。小梦想知道这个磁铁的磁极在哪儿呢?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梦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 一盒大头针 。
实验步骤: 把橄榄球形磁铁放在大头针盒里翻转几下,拿出来观察 。
分析论证: 吸引大头针个数最多的两个部位就是该橄榄球形磁铁的磁极 。
A
N
B
B
泡沫塑料、缝衣针、条形磁铁、装有水的大烧杯、染色笔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在缝衣针上顺着一个方向划几下,缝衣针被磁化成小磁针;把小磁针穿入小泡沫块中(两端露出),并将泡沫块放入大烧杯的水中,漂浮于水面,小磁针在水面静止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用染色笔做好标记,此时的小磁针就是一个指南针
C
B
D
C
A
D
D
不完全、沈括
CB
一盒大头针
把橄榄球形磁铁放在大头针盒里翻转几下,拿出来观察
吸引大头针个数最多的两个部位就是该橄榄球形磁铁的磁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