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广东中考必备
广东中考必备 语文 基础冲刺训练
文言文阅读冲刺训练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训练重点(主题)
得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
陈元方候袁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屋舍俨然
B.相委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C.则是无信/是进亦忧,退亦忧
D.下车引之/属引凄异
B
1.【解析】A.舍弃/房屋;B.离开;C.表肯定判断/这样;D.拉,牵拉/延长。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您正午时分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故事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示例二: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友人道歉了,承认错误了,就应原谅他,应有宽容的心。
陈元方候袁公(9分)
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远近称之(称赞,赞许)
B. 正行此事(实行)
C. 孤法卿父(效法)
D. 周公不师孔子(老师)
D
4.【解析】D.师:学习、效法。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6.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县任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