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2、考生答题请将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用铅笔答题或将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选择题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 读(共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7分)
形貌苍古的永乐大钟
⑴多么令人生敬又令人生畏的一口大钟。它诞生在岁月的另一端。580多年前,以派遣郑和下西洋和编纂《永乐大典》而昭彰史册的明成祖朱棣,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并为迁都北京肇基定鼎,下令铸造了这口无与伦比的大钟。它既是朝钟,又是佛钟。今天,我们肃然仰望这个形貌苍古的明代孑遗,仍然仿佛看到一个巨大而苍莽的惊叹号,沉沉垂挂在天地之间!
⑵对永乐大钟的关注和考察似乎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诗人的事,后来才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开始染指其间。诚然,永乐大钟是明代人文景象的直接映射和重要索引,但却更是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是580年前冶金、铸造、力学、声学等各项技术整体水平的真实物证。 通过这口大钟展示的“谜面”,我们可以猜出5个世纪前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许多“谜底”。
⑶永乐大钟铜质精良,致密坚固,合金纯度考究。大钟含铜80.54%,锡16.41%,还有铅、锌、铁、硅、镁等元素。这种成分配比,与《考工记》中的“六齐”项下的“钟鼎之齐”的记载极其近似。钟壁薄而经得起重击,音质音色驰名天下。通高6.75米,口外径3.3米,重46.5吨,上下各处厚度变化有致,洋洋23万字经文铸满了钟体内外。如此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如此精美的质地和工艺,即使500年后的当代铸造技术,面对美仑美奂的永乐大钟也不能不深深鞠躬。
⑷经过反复研究和考证①,科学工作者已经能清晰描述当年铸造大钟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初创于2000多年前商周时代的陶范法,到了明代能工巧匠手中早巳成为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的工艺。他们营造了一个壮观而宏大的场面:在地上挖出10米见方的深坑巨穴,先按设计好的大钟模型,分七节制出供铸造使用的外范,低温阴干,焙烧成陶。再根据钟体不同断面的半径和厚度设计车刮板模,做出大钟的内范。当七个陶制外圈依次对接如七级浮屠之状时,浑然一体的大钟外范便拼装成功了。
⑸为了承受浇铸的压力并确保足够的强度,外范四周无疑是用泥土填满并层层夯实的。钟钮旁边四处不易觉察的疤痕,泄露了四个浇铸口的准确位置。我们看到了最典型的雨淋式浇铸法:几十座熔炉沿四条槽道排开,炉内大火流金、铜汁鼎沸;地坑里内外模范同时高温预热。当蓄满炉膛的万斛金汤相率奔泻而出后,这口万钧大钟便一气呵成了。回望此情此景,500年前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分明已经透出了近代大工业的规模和气概。
⑹冷却又是一道致命②的工序。坑内是一团没有熄灭的地火和流焰,必须控制冷却速度防止钟体炸裂。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大钟就因冷却过程中的闪失出现裂纹,结果沦为一口哑钟。而孕育永乐大钟的地坑此时是一个天然的自动冷却系统。可以想象当年劳苦的工匠们付出了多少精心呵护,才能确保永乐大钟在平安降温中平安降生。
⑺最为举世罕见和引人惊叹的奇迹,莫过于将23万多字的佛教经文和咒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铸满了大钟的每一寸表面了。也许③是对夺取皇位中杀伐过多生出了悔意,也许因战胜所有敌手后反倒厌倦了人间的纷争而皈依佛门,明成祖晚年潜心撰写《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凡40卷,20万言。有学者猜测,明成祖铸钟的初始动机便是为了给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寻找一个永恒的载体,以教化众生和流传百世。照这样看④,经文和钟体便相当于灵与肉的关系了。也许这是最诘屈聱牙和枯燥乏味的文章,但23万字的版面,安排得如此匀称整齐,从头至尾绝无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真要经过一番精心的运筹和计算。据说是大书法家沈度率京中名士先在宣纸上把经文写就,然后用朱砂反印到钟模上,再由工匠雕刻成凹陷的阴文。剩下的事,便是以火为笔,以铜为墨,将这光洁挺秀、见棱见角的23万金字一挥而就了。
⑻永乐大钟作为500年前一个庞大的存在,一定还会携带着许多尚未发现的信息,等待后人去诠释和破译。它满载着一个时代蓬勃的生命信号,永远传递着人文的光辉和科学的火星。
1、第(2)段中“谜底”是指 。(2分)
2、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其作用是
。(3分)
3、对文中几处划线的词或短语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①交代下文所描述的有关材料的来源、性质,突出描述的可信性。
B、②强调冷却这道工序的重要性,与下面介绍的俄罗斯大钟可悲命运相印证。
C、③表明下文所说没有事实依据,只是猜测,使说明显得活泼而有趣味。
D、④提示看问题的角度,体现了说明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4、下列解说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明成祖既是一位胸襟开阔的君主,也是一位精通佛法工于书法的君主。
B、对永乐大钟的关注和考察,既有历史的文学的角度,也有科学的角度。
C、由永乐大钟的铸造情景,可见我国明朝就像近代大工业生产那样进行制作。
D、永乐大钟的铸造既运用了明代初创的陶范法,也运用了最典型的雨淋式浇铸法。
E、“佶屈聱牙”的意思是文章深奥难懂,它的反义词是“朗朗上口”。
F、 永乐大钟像“一个巨大而苍莽的惊叹号”一句表达出作者的敬畏之情。
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20分)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⑴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⑵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地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吗?”
⑶你听到钟声了吗?它美得那样朦胧含蓄,那种真诚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⑷“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
⑸他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
⑹1889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钟》时,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已十四年了。《晚钟》承载着米勒的爱,在这个没有了米勒的风景里颠沛流离,历经沧桑,像极了米勒的灵魂。
⑺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而卖出这幅画时,却不过是希望得到一千法郎的颜料钱,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⑻他声嘶力竭的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⑼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伦敦、巴黎、比利时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⑽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但这并没有结束这幅画的沦落史。拍卖后法国政府被55万法郎的高价吓倒,使它在美国展览6个月才重回巴黎。
⑾最终,肖夏尔以约合807000法郎的价钱买下《晚钟》,它才得以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在米勒的故乡,在这个艺术之都永恒珍藏。
⑿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此刻,他的灵魂澄净得像一汪水,握过油画棒的手心余香满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
⒀曹雪芹说过,“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寻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那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那灵魂只能像米勒的《晚钟》一样,带着他们的爱,抒情地旅行。
⒁过去的画布上都烙上了浅浅的颜色,岁月的味道很鲜美。晚钟那静谧的时光,郁郁沉沦地流淌在画布上,仿佛是米勒用针绣出,那枚记忆的银针也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⒂米勒一生中的痛苦也好,屈辱也好,至今是否完全得到了补偿?
⒃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
6、“《晚钟》承载着米勒的爱。”从第(1)段《晚钟》画面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米勒的爱主要表现为:爱上帝, , 。(2分)
7、“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这句话的含义是
(3分)
8、联系前文内容,对第⒁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889年《晚钟》拍卖的巨额款项,掩盖了名画背后的辛酸故事。
B、岁月真奇妙,时间会让人淡忘米勒当年的痛苦与屈辱。
C、回望米勒及其《晚钟》的沉浮经历,才能品味出炎凉世态。
D、“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指米勒作品的意境令后人流下感动的眼泪。
9、下列对文章的评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运用插叙手法,成功地把不同时空的场景对接起来。
B、第⑾段画线的状语连用三个“在……”,强调《晚钟》回归故土的曲折艰辛。
C、 文章第⑾⑿段运用对比手法,使《晚钟》的艺术成就和米勒的痛苦人生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的同情和崇敬,讽刺了人们的无知和偏颇。
D、第⒀段用曹雪芹的例子来类比米勒,生动凸显米勒在艺术界的地位。
E、第⒂段提出的问题,意在引发读者对米勒《晚钟》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10、简析第⒃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1、《晚钟》费尽周折终归法兰西,而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的中国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却依然在海外漂泊。请你给这些身份不明的收藏者写一段话,力劝他们帮助兽首早日返回中国。(5分)
(三)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空)(6分)
12、(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孟子》)
(2) ,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3) 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 ,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白云回望合, 。 (王维《终南山》)
(6)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7)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9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3、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这个字是 ;有一个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个字是 。(2分)
1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和颈联所展现的山野风景。(3分)
15、这首诗的尾联最为人所称道,试作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4题。(共18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6、《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字 ,号 ,北宋文学家。(2分)
17、解释加点的词。(2分)
正襟危坐( ) 吾与子之所共适( )
18、下列文化知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十六。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中运用到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D、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君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19、下列短语构成形式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B、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C、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D、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0、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举酒属客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山川相缪 D、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2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①扣舷而歌之 ②耳得之而为声
C、 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郁乎苍苍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在活用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 正襟危坐而问客 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顺流而东也
2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渺渺兮予怀 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 而又何羡乎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往往有得
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苏轼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 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
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C、苏轼在这篇赋中以“哀”“乐”对举,借主客问答以写志抒情,其实是作者本人矛
盾心情的两个方面。最后,“乐”战胜“哀”,主客同达于“共适”之境界。
D、 这篇赋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情因景发,景以情显,又借景
说理、寓理于情,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兼具哲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5—28题。(共10分)
⑴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⑵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余悲夫悲秋者也。
⑶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 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⑷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5.第⑵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2分)
26.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7.“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1分)
2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2) 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二、写 作(70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9、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11项在学校里没学到的事情:
1、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
2、在你没有成就以前社会不会在意你的自尊。
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5、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
8、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
9、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
10、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11、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你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
根据11条中的一条或几条内容,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800字左右。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7分)
1.五百八十年前铸造永乐大钟的方法和过程。(2分)
2.具体说明永乐大钟形体巨大,质地、工艺精美的特性,增加说明的精确性。(3分)
3.D.(2分)
4.B.F.(6分)
5.本文介绍了明朝永乐大钟铸造的动机、特征以及铸造的方法、过程和意义,表达了对五百年前我国铸造技术的由衷赞美之情。(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20分)
6.爱自然(爱家园、爱土地、爱乡村) 爱劳动(爱生活)(2分)
7.不公的命运使米勒饱受痛苦与屈辱,作品的艺术价值长期不被人所认识,饱含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3分)
8. D.(3分)
9.A.C.(4分)
10.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米勒的理解和关怀的真挚感情,引发读者对米勒命运的思考。
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语言上:以疑问句式及反复、呼告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3分)
11.提示:鼠首和兔首是战争时期的掠夺品,其被买卖和收藏,于情于理都是不符合的。语言要得体。(5分)
(三).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空)(6分)
12.(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2) 弱之胜强 ,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3)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6)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7)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9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4题。(共18分)
16.子瞻 东坡居士 (2分) 17.正,端正 适用,享用(2分)
18.C (2分) 19.B (2分) 20.D (2分)
21.C (2分) 22.A (2分) 23.C (2分) 24.B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5—28题。(共10分)
25.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26.C (3分) 27.动(1分)
28. (1)上天在这个时候更新它的位置,洗去它的烦恼污秽,等待游人来到。(2分)
(2)我家有五个弟弟,成年的有四个,都能凭借极其奇异的性情补充我不能达到的地方。(2分)
【参考译文】
我赴朋友孟诞先的约会,才有这次寻游,这时候是秋天,所以叫做“秋寻”。
秋天,草木稀疏而不多,山川安静而不媚俗。秋和春相比,就好像舍弃佳人而遇到一个高僧在洗衣刷钵一样;秋和夏相比,就好像是舍弃无官职的王公贵族而与高雅的书生在结伴去追寻清澈的泉水洁白的玉石一样;秋和冬相比又好像以贫寒无依靠的寒士为耻而在夜雨中稀疏灯火之下显露英雄气概。上天在这个时候更新它的位置,洗去它的烦恼污秽,等待游人来到,而游人不能自己使自己的心胸清洁来寻求秋所在的地方,却动不动就说“悲秋”。我曾经认为宋玉有悲情,所以悲秋。后人未曾有悲情却悲秋,不相信自己的胸中的真情却去相信纸上的东西,我对这些悲秋的人感到悲哀啊。
天下山水多了,我不能够明了其中的一半,却总是在耳目步履之中得到一块小石一潭清泉,留恋难以离开。进入雷山猛然领悟,进入洪山猛然领悟,进入九峰山猛然领悟,为什么领悟得这么多呢?既然这样,那么是我的胸中或许本来就有一个“猛然领悟”,这样一来山山都像是我的知己了。我趁着秋而出来,又在秋之前而回家。我家有五个弟弟,成年的有四个,都能凭借极其奇异的性情补充我不能达到的地方,养花的大棚,长满小草的小路,柳树映衬下的堤岸和瓜架之间,也都有快乐啊。
说“秋寻”,又因为除了会见秋以外我都是在家里的,诞先说:“你在家里写诗少,寻秋时写诗多,我给你刻写一篇《秋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