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四校联考
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答案】1.D 2.A 3.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剧烈,6:00 前后地面温度降到最低,因此凌晨小屯绿洲地表出
现低温中心。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夏季,荒漠和绿洲下垫面受热不均匀,荒漠受热快,气温高,
气流上升,100-150 米高度处气压升高,水平气流自荒漠上空流向绿洲上空;绿洲上空
为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现象。据图可知,17 时至次日 9 时,该区域近地面气温低于上空
气温,说明此时间段出现了逆温现象,时长约为 16 个小时。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 题详解】
图示为农民工增速,不能判断农民工数量,以及东部与中部居民收人差距是否缩小,
AB 错。我国外出农民工并没有减少,只是增速放慢,说明东部沿海地区仍有劳动
密集型产业,且收入仍较高,C 错。农民工增速放缓,特别是外出农民工增速长期
低于本地农民工增速,说明农民工输出地(相对落后地区)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
位较原来增加,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D正确。故选 D。
【5 题详解】
农民工一般没有稳定工作,收入波动大,需要储蓄以应对收入的可能减少。子女教
育、结婚生子等大额花费需要长期准备。生病住院花费太大,以前农民长时间缺少
完善的医疗保险。对于农民来讲储蓄不是为了高消费,而是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 B。
【6 题详解】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的完善落实,农民的医疗保障提升,可大幅
减少防病就医的储蓄。目前,90 后农民工逐渐增多,新生代农民工受传统观念限制
较少,消费观念转变。C 正确。教育成本没有下降,A错。B 项不符合现实,近些
年农民工的平均收入上升。我国农村也存在老龄化问题,养老负担加重,D项错。
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要充分利用图文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7. B 8.A 9. D
【解析】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
【7 题详解】
由材料“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B 正确;气旋为低
压中心;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向的涡旋。
【8 题详解】
由材料“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可知,形成降水的原因是气流
强对流上升,A正确。
【9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次北方冷涡是气旋,东部为东南风,西部为西北风,南部为西南风,
北部是东北风,D正确。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依据图示实测湖岸线和推测湖岸线,可知地质史上吉
兰泰盐湖面积的大小处于波动或萎缩状态。依据实测湖岸线的最高海拔为 1080 米,
可推测吉兰泰盐湖湖面海拔最高曾达到 1080 米。故 D项正确。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乙地有实测的湖岸线,说明该地沉积现象明显,且乙地湖
岸线分布稀疏,推测该处湖岸地势变化较缓,可能有河流汇入,河湖相互作用形成
了水下三角洲,B 项正确;甲地无实测湖岸线,不能推测出该地有河流汇入,A项错
误;丙地湖岸线密集,不利于泥沙沉积,C 项错误;丁地位于古湖堤之外,不可能存在
水下三角洲,D项错误。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古湖堤是河流与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河流挟带泥沙等物
质在湖岸带堆积而成,在任意一条古湖堤的形成过程中,湖岸线位置都是稳定的,
如果湖岸线不稳定,河流的沉积物就会由于湖水的侵蚀作用而移动,则湖岸线不易
形成。故选 C 项。
【答案】13.C 14.D 15.C
【解析】
【13 题详解】
该地(28°15′N)位于亚热带,外来气流进入金沙江河谷时,会不断下沉增温,导
致河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所以该地谷
底最可能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C 对;中温带植被应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
间,不可能位于比暖温带气温更高的谷底,A 错;河谷底部干旱,不可能出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错;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一般都较高,D 错。
【14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表现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
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由图可知,金沙江东岸海
拔 3 100~4 700 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
林带,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A 错;结合上题分析,金沙江东岸海拔 2 100~
2 700 米由高到低多分布着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植被类型垂直变化不明显,B
错;金沙江西岸海拔 2 700~4 700 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
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也不符合倒置
的垂直地带性,C 错;金沙江西岸海拔 2 100~4 100 米,由高到低分布着寒温
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
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D 对。
【15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山谷较封闭,受
焚风效应影响,山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
【答案】16.A 17.C 18.D
【解析】
【16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是在进入人口减少时代,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而出现的“城市蜂
窝化”,①正确。由于旧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城市内部出现的小块空地、空房,②正
确。发达国家以国际人口迁入为主,③错误。“城市蜂窝化”属于城市结构问题,不
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④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17 题详解】
“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出现,将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市中心对郊区人
口的引力将下降,B 错误。城市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也下降,将加速城市人口老
龄化,C 正确。随着城市的发展,相同类型土地利用是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D
错误。故选 C。
【18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区域,首先要出现人口减少现象。我国西部
中小城镇,以人口迁出为主,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D正确。而我国东部大
城市、东部中小城镇、西部大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不易出现“城市蜂窝化”,A、
B、C 错误。故选 D。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 题详解】
尺八湖作为湖泊水体,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汛期河水水位及地下水位高,河水
通过地下水补给尺八湖,①正确。长江荆江段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②错误。
该地地处南方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③正确。该地气候湿润,但纬度较低,
蒸发相对旺盛,④错误。故选 C。
【20 题详解】
与长江隔断之后,尺八湖无法与长江进行地表水体交换,加上该地蒸发较大,水深将逐
渐变浅,A错误。尺八湖无外流河流,无法通过径流进行排沙,泥沙淤积将逐渐加重,B
正确。水体量减少,再加上泥沙淤积,导致水质将逐渐变差,湿地面积将逐渐减少,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河流与湖泊水体的相互补给的条件取决于二者
的水位高低,当湖泊水高于河流时,湖泊补给河流,反之,河流补给湖泊。
【答案】21.D 22.C
【解析】
【21 题详解】
读图可知,拉古纳海滩位于西八区,当北京时间为 12:00 时,西八区的区时为
20:00,A 错;当地的纬度低于北京,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当地,B 错;
注意材料“暑假期间”,当地应日落西北,C 错;暑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纬度高于当地,所以北京的昼长
大于拉古纳海滩,D 正确,故选 D。
【22 题详解】
当地属地中海气候,北半球夏季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
当地纬度相对较低,海拔较低,若考虑大气环流、纬度、海拔等因素,当地应
较为炎热。当地在该季节较为凉爽,主要是受沿岸的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 C。
【点睛】
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
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答案】23.C 24.D 25.B
【分析】试题考查外力作用
【23 题详解】
由材料“由海洋到山峰长达 4000 万年的造山过程中在山体隆升过程中”可知,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过程缓慢,侵蚀作用的外力是不断改变的,由于不断受到
风化作用的影响,很大部分被“破坏”掉,C 正确。故选 C。
【24 题详解】
珠峰峰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所以必须携带氧气登山,携带氧气的
余量是影响在山顶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①正确。峰顶天气复杂多变,对生命
安全影响很大,是影响在山顶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③正确。①③正确。队员的
身体状况和登山装备的影响没有氧气和天气影响大。故选 D。
【25 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湖的周边有碎石,分布海拔高,面积较小,为冰碛湖,是冰川
堆积作用形成的,B 正确。故选 B。
【点睛】
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
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6.(10 分)
【答案】
(1)纬度较高,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处山间小盆
地,冬季冷空气易聚集;不冻河的水汽蒸发,吸收大气中的大量热量。(6 分)
(2)不冻河的河水蒸发,空气中水汽充足;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凝结载体),
冬季寒冷,气温低,水汽易在枝叶上凝结成冰晶,形成树挂。(4 分)
【分析】
本题,以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根河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
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雾凇的成因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
题的能力。
【解析】
(1)根河有中国“冷极”之称的主要成因应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进
行分析。图中信息表明,根河纬度在 50°N 以北,纬度高,冬季白昼时间短,
太阳高度低,因此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图中信息表明,根河位于大兴安
岭北段西侧,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寒冷的冬季风使得当地气温低;材料信息
表明,根河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山间小盆地,冬季冷空气易聚集,导致当
地气温低;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区断裂发育,部分河段常年不冻,不冻河的水
汽蒸发旺盛,蒸发吸收大气中的大量热量,导致当地气温低。
(2)当地时常出现壮观“树挂”景象的原因应水汽、植被、气温等方面进行分
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区断裂发育,部分河段常年不冻,不冻河的河水蒸发,
空气中水汽充足,容易形成多雾天气;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在 90%
以上,为“树挂”现象提供了凝结载体;当地纬度高,冬季寒冷,气温低,水汽
和雾容易在枝叶上凝结成冰晶,形成树挂,即气象上的“雾凇”。
27.(16 分)
【答案】
(1)青弋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
量大;(2 分)黄山隆起,导致岩石破碎,地表物质疏松;(2 分)地处山区坡度大,
重力作用强,导致泥石流多发。(2 分)
(2)青弋江流域地区气候变化,降水增多;(2 分)地壳抬升运动,河流下切作用
增强,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2 分)河水与地下水相通,导致其
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拓宽,其
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进而发育成青弋江。(2 分)
(3)古洪积扇地势向扇缘降低,地势低平和辐散状(辫状)水系导致水流搬运能力
较弱,所以堆积物平均粒径偏小;(2 分)但偶发性的洪水会搬运粗大砾石,所以
在堆积物中也有较多粗大砾石。(2 分)
【解析】(1)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主要从降水(融雪水、地下水)量大降水强度大、
地面坡度大、松散碎屑物质层厚、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回答。
(2)暂时性辫状河中某一条辫状河发育成青弋江的条件可能有两个:一是区域降水
量增多;二是地壳抬升。两个条件导致暂时性辫状河中某一条辫状河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下切与地下水相通,使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再通过侧蚀作用拓宽河道,
该条辫状河发育成青弋江。
(3)洪积扇砾石的大小与水流的搬运能力有关,水流的搬运能力强,则砾石较粗大
相反则较细小;青弋江古洪积扇砾石层堆积物中砾石平均粒径偏小是由于地势较平
坦,水流的搬运能力弱;但偶尔由于天降暴雨,河水流量大,流速变快,搬运能力
增强,就会搬运来较为粗大的砾石。
28.(12 分)
【答案】
(1)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排
水不畅;初冬、初春有凌汛现象,地表积水增加。(共 4 分,每点 1 分)
(2)夏季。(2 分)理由:地表植物茂盛;海冰消融,北极熊到陆地觅食(2 分)。
(3)气候变暖,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的时间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北
极熊栖息地减少;气候变暧,北极熊种群生态适应能力减弱。(共 4 分,每点 2 分,
任答 2 点即可)
【解析】(1)大量雨水、积雪融水滞留地表是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的形成原因。而
大量水分滞留地表的原因可从当地纬度(蒸发较弱)、地形(排水不畅)、水文(有凌汛
现象)和土壤(冻土分布)等方面分析。
(2)照片显示北极熊生活在陆地上,结合材料“海冰消融时到陆地采食果实充饥”可知,
此时海冰消融,为气温较高的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
(3)北极熊数量减少主要与栖息地减少、生存环境变化、食物减少等因素相关。海冰
为北极熊的栖息地或平台,全球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冰融化,北极熊活动空间和食物
来源减少,生存难度增大,数量减少。
29.(12 分)
【答案】
(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2 分)
理由: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2 分)
(2)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
下沉,形成山风(2 分);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
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2 分)。
(3)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
免在通风走廊布局高污染高能耗高产热的工业用地;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
建设用地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农田耕
地不被城市扩张大面积蚕食;空气引导通道建筑物高度不能过高。(任答 2 点得 4
分)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和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因此应沿
盛行风方向延展,以便于促进空气流通。结合所学可知,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因此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
(2)读图可知,该城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
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通风廊道能提升城市空气流动性、促进城区内外的
热交换,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以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因
此将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
(3)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的合理建议可以从通风走廊的效率最优化、
城市建设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
地区分布情况,对症下药;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免布局高污染高产热的
工业用地;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比重;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农
田耕地;建筑物过高会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降低通风走廊的效率,因此空气引导
通道建筑物高度不能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