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3.4世界的聚落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上3.4世界的聚落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6 22: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世界的聚落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习重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学习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下观看乡村和城市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走进聚落的世界。
聚落
1、
聚落(定义)
聚落
2、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
(二)、[表达交流、归纳概括]
观看多媒体图片,归纳表格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人口分布
城市
密集
非农业产业为主
乡村
不发达
分散低层建筑
(三)[诱思探究、互动求知]
探究一: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下列问题
(1)、乡村在演变成城市的过程中在规模和建筑上有哪些变化呢?
  
(2)、在发展过程中,其它景观有哪些变化?
[启发交流]:假如你是一名古代部落的酋长,你将带领你的族人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定居下来?动员学生学习小组间展开讨论交流
地形:
土壤: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气候:
水源:
交通:
探究二:
如果自然环境已定,你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房屋创意呢?(课件展示:“湿热地区民居”“沙漠地区民居”“寒冷地区的民居”、“黄土高原区”,图片下有文字材料说明)每组选定一种环境进行房屋设计要经济实用,最好就地取材。
根据自然环境而知的设计思路及简图
展示图片“北极冰屋”“蒙古包”等特色民居。      
提问:你们能探讨出这些民居背后的秘密吗?为什么这些房子造成这样?与自然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分组讨论)
 
(四)、[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时代在发展,聚落也在发展。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昔日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是否应该保留呢?北京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守完美结合。请分组辩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的四合院在城市建设中的去留问题。
(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密集、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稠密
2、下列哪种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
3、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厚墙加小窗的作用是(

A防寒
B防晒、防沙
C防雨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
亚马孙平原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
,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
状。
(2)三个聚落中,比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六)、[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师生互动,师引领学生回顾知识,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体会到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回顾知识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学习方法。
(七).
[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完成一份宣传作品。要求:
?
(1)内容:与北京市文化遗产有关。
(2)形式:文字、图画、诗歌均可。
(3)独立完成或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A
B
C
河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