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地理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1-5页,第Ⅱ卷6—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使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
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互不干扰D.地球有大气包围
3434715304165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当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稀薄的大气层摩擦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读图完成3题。
3.关于极光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B.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C.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D.极光现象在地球上任何地区均可见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寒武纪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温(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③
7."放火做媪,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完成8-9题。
8.图中所示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丁地貌景观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附近B.溶洞集中分布地区
C.河流出山口附近D.干旱沙漠广布地区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
氏春秋·国道》),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A.①②④B.③⑤⑥C.④⑤⑥D.⑤⑥⑦
11.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B.使海平面不断上升
C.加速陆地冰川融化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读海水表层平均温度和盐度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图中海水表层水温分布规律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底地形C.陆地径流D.海水密度
13.关于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375729524765A.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从赤道向两极呈马蹄形分布
C.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D.从副热带向两极递减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它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目前利用波浪能的主要方式是发电,下图是我国东海某海域不同方向波浪能占总波浪能的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海域波浪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5.与渤海北部海域相比,该海域波浪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海域深度小B.离陆地更近C.海域不封冻D.消费市场近
371538556515读右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能反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
A.成土母质、气候、生物B.时间、人类活动、气候
C.地形、人类活动、气候D.太阳辐射、成土母质、生物
17.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形C.气候D.生物
18.如果图中该地植被为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则图示地区可能为
A.热带干旱区B.亚热带湿润区
382079550800C.温带湿润、半湿润区D.寒带湿润区
读右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所示自然灾害是
A.滑坡B.泥石流C.洪涝D.地震
20.该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防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种灾害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②该种灾害发生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③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④千万不可在发生该种灾害的沟谷中横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3个小题,共40分)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
材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10月30日19时51分,爱琴海海域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5千米。由于地震发生在爱琴海海域,导致土耳其与希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强震还一度引发小型海啸,使沿海城市很快出现海水倒灌,街道瞬间被海水淹没,让人心惊胆战…。
(1)材料一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请简要说明地壳的组成和特征。(4分)
(2)材料一中③是界面,请描述地震波在经过该界面时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4分)
(3)材料二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哪个圈层∶(2分)
(4)根据材料二中震源位置,判断此次地震所属的地震带是哪个?(2分)
22.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12分)
实验开始前(图甲),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打开电炉电源,并在盘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图乙)。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热力环流是__引起的大气运动。(2分)
(2)依据图甲和图乙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
3中标出近地面气压状况。(6分)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
的建议。(4分)
23.读"影响中国的台风路径及西太平洋沿岸主要渔场、盐场、海水淡化厂、潮汐电站、
洋流分布图",回答问题。(16分)
(1)据图写出影响我国台风的源地。(2分)
(2)台风三条路径中,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的是____路径。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4分)
(3)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气象灾害,其破坏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决定的。(6分)
(4)据图,举例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举一例。(4分)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5BACDC6-10CDACB
11-15DABBC16-20ADCBD
二、综合题(40分)21.(12分)
(1)由岩石组成;坚硬,厚度不均。(4分)
(2)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波速均突然增大(4分)
(3)地壳(2分)
(4)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分)
22.(12分)
(1)地面冷热不均(2分)
(2)环节2中垂直箭头每个1分,共2分;环节3中水平箭头每个1分,共2分;写出地
面气压,每个1分,共2分。(共6分)
(3)选择更轻薄的纸条进行实验,增加电炉的功率和冰块的数量(或缩小学具尺寸、增加
学具的密封性等,合理即可)。(至少两条)(4分)
23.(16分)
(1)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西北太平洋低纬度洋面、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2分)
(2)西北路径遥感技术(4分)
(3)强风、暴雨、巨浪(6分)
(4)海水性质∶利用海水制盐(海水淡化解决水源短缺)(2分)
海水运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利用潮汐发电)(2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