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答案按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填写,不要写在框外。
第I卷(选择题,6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2分,总计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中认为中国文明早期形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又各有主次。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中原主导
B.孤立发展
C.丰富多元
D.相互继承
2.《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书中,“兄”字意为祭祀时排在前面且能开口向祖先说话的人;弟通“第”,即除兄之外的依次排列次序。下列制度中,与这两个字内涵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3.右图体现了哪家的思想主张
A.道家
B.儒家
C.阴阳家
D.法家
4.秦阳陵虎符(如右图),青铜铸卧虎状,可中分为二,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兵时,二者合一,方可执行。据此可判断
A.秦军权高度集中
B.战国时期隶书被广泛使用
C.秦官僚体制完善
D.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
5.司马迁认为统治者管理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顺应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用利益来引导……最愚蠢的办法是与民争利。下列属于司马迁认为最愚蠢的办法的是
A.设置刺史
B.统一货币
C.顺其自然
D.盐铁专卖
6.曹植《洛神赋》中写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由此可看出该文体的特点是
A.语言生动,朴实无华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首尾相连,句式灵活
D.注重法度,对仗工整
7.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北人说吴语,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B.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
C.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D.东晋时期实现国家统一
8.历史学家钱穆曾评价某一制度“其标准一在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该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2020年陕西考古队在发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时发现颜真卿手书的墓志(见右图局部),墓志上清楚写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这种字体盛行于唐,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
10.为适应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纸币应运而生。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它诞生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1.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属于宋代文化兴盛表现的是
A.火药的发明
B.京剧的出现
C.理学的形成
D.小说的流行
12.《辽史》记载辽代某一制度“兼制中国、官分____、____,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你认为文献中的两空应当填
A.南、北
B.蒙、汉
C.内、外
D.文、武
13.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曾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为
A.澳门被葡萄牙侵占
B.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C.荷兰强占了台湾岛
D.瓦剌俘虏了明英宗
14.根据以下两部历史文献关于内阁的记述,可以认定的事实是
历史文献
记载内容
《明史·官职志一》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与机务……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十三年上谕:“内阁居六卿之首,满、汉大学士应有定员,方合体制……”
A.明清两朝皆曾设置内阁
B.内阁大臣不得参与机务
C.内阁大臣来自不同阶级
D.清朝内阁制与明朝无异
15.达赖和班禅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做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这体现出
A.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宗教事务
B.宗教领袖是由世袭产生
C.宗教领袖与宣政院共治西藏
D.中央强化对西藏的控制
16.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材料体现清政府
A.军事装备落后
B.经济政策落后
C.思想意识落后
D.科技文化落后
17.2020年12月1日,重量级藏品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入藏圆明园,成为了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海外重要文物。马首铜像在外流离源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某学生制作了“时空与人物互动关系”图,此图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保路运动
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https:?/??/?www.?/?link?m=b8JpzEXnufo2id6Esn%2Fu4D7T7rHrlDOzWVCjmh%2BAfKiSHKWT%2F5Mzh6w2v0G2pOKqHOr29RgoQw0Tgm0zLa3hzO8sQjxMNwT4NgcYIK3VYZqrusJTPgGm3eHc0BefSqpNH01yYcSO%2BYjrHVsuh2PNZzsFAUievtPuzgRb9tF%2ByYyB6nkqee8E89mroTcB9r%2BcTtmosS%2FVLLiBlkpukBElvqod3sbE%3D"
\t
"_blank?):“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孙中山此举显示出(
)
A.利害权衡下的政治转折
B.对旧时代观念的留恋之情
C.社会转型中的有意顽固
D.同旧王朝决裂的革命决心
20.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在于建立‘中华共和国’”。使此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国民革命
21.据下面图片内容推导,该事件是
A.清预备立宪
B.护法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国共合作
22.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的开端事件是
A.1919年五四运动
B.1947年战略反攻
C.1949年开国大典
D.1978年改革开放
23.红船精神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次大会有关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八大
24.中国邮政发行《红色足迹》特种邮票,纪念对中国革命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其中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发生在
A.井冈山
B.瑞金
C.遵义
D.会宁
2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军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牺牲
C.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6.右图反映的是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解放南京
27.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战。既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也是一场美国政府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
A.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B.使美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C.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援助
D.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8.某兴趣小组,建构知识网络,以“和平”立国,以“合作”走向世界。根据此知识网络图,可以判断该小组研究的外交时期是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9.右图体现的经济体制是
A.朝贡贸易体制
B.自由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30.1978年安徽凤阳某校开展了“我与时代”的征文活动,记述自己家庭当年的变化状况。学生可能记录的内容是
A.文化大革命时期停学停产
B.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普及到家
C.父母二人到深圳特区打工
D.父母讨论是否参加包产到户
31.下图反映了中国人民
A.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
B.拥护“九二共识”
C.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
D.支持“改革开放”
3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
A.共商、共建、共享
B.通邮、通航、通商
C.民主、法治、和谐
D.自由、平等、富强
第
Ⅱ
卷(非选择题,3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12分,34题12分,35题12分,总计36分。
33.
(12分)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令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检查,对县令进行考察。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汉、隋、唐、宋的疆域,远远比不上元朝之辽阔。因此如何治理如此辽阔之疆域,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大问题……其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秦朝、汉初和元朝时期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制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意义。(6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组织学生参观某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学们看到了以下四张照片: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需注明时间和事件名称)(12分)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头像再次印在封面上(图1)。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1
图2
材料二
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代》周刊又一次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图2)。封面写着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了打造中国新时代的新形象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继任者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哪些理论贡献。(6分)
图1
红船
日军炮轰宛平城
日军炮击东北军兵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人
2020-2021(上)高一期末历史试卷第
9
页(共8页)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2分,总计64分。)
CBCAD
6-10
BBDCD
1-15
CABAD
21-25
CAACD
31-32CA
非选择题(33题12分,34题12分,35题12分,总计36分)
33.(12分)
度: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县与分封并
制(6分
每点2分)
加强对地方控
强中央集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发展;对后世国家地方管理产生深远影响。(6分。每点3分,任意两点6分)
34.(12分)
间及事件
照片
兵
年
事变
照
炮轰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照片《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
京大屠
照片《中国战
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抗
胜利
每点3分。照片对应明确,说明
(1分)与事件(2分
(12分)
(1)措施: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办责任
产到
动中美建交。(6分。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贡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色礻
主义理论。(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