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苏教版)·第三次月考
(2020-2021学年上学期 命题范围:第14章至第18章)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可以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纤毛是草履虫的( )
A.运动器官
B.与运动有关的结构
C.结缔组织
D.捕食的武器
2.河蚌是软体动物,其主要运动方式是( )
A.扇动贝壳在水中游泳
B.用斧足在水底爬行
C.吸水,然后利用喷水的反作用力在水中游动
D.用斧足在水底奔跑
3.某种细菌在人的大肠中依靠分解一些未被消化的食物获取养料以维持生存,并产生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这种生活方式属于( )
A.腐生
B.寄生
C.共生
D.合作
4.下列属于鸟类运动器官的是( )
A.刚毛
B.纤毛
C.翼膜
D.翅膀
5.当我们手握铅球,并将其放在肩上准备投掷的时候,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6.当我们做各种动作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骨绕着关节活动②骨骼肌收缩或舒张③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④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
A.伪足
B.纤毛
C.伸缩泡
D.鞭毛
8.有些雄鸟会展示各种舞姿吸引雌鸟,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社会行为
C.见食行为
D.繁殖行为
9.“狗怕弯腰,狼怕摸刀”,如果遇到狗,做个弯腰捡石头的动作,通常狗就会跑开;遇到狼,做出抽刀的动作,狼也会害怕。狗见人弯腰会逃跑这种行为属于( )
A.逃跑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行为
D.觅食行为
10.“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句诗描述了蛱蝶和蜻蜓的( )
A.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B.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11.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
A.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猴子向要猴人敬礼
C.蜂群中工蜂、雄蜂和蜂王有明确的分工
D.蚊群中有蚁后、兵蚁和工蚁
12.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
B.成群的蝗虫啃食水稻
C.几只狼围猎黄羊
D.大马哈鱼去黑龙江上游产卵
1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蚯蚓走迷宫
C.蜘蛛结网
D.鱼类洄游
14.有时候动物的某种行为同时具有多种属性,蜂群中的工蜂去采蜜,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的社会行为和觅食行为
B.后天性的社会行为和觅食行为
C.先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觅食行为
D.后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迁徙行为
15.在不同动物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动物体型的大小
B.训练动物的方法
C.动物肌肉的发达程度
D.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16.在鸟类繁殖的季节,亲鸟捕捉到虫子时不会吃掉,而是将其带回巢中,这属于( )
A.觅食行为
B.生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会行为
17.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当它孵的鸡蛋被人换成鸭蛋时,它仍会继续孵,母鸡的这种行为是(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迷之行为
18.古时候人们会使用信鸽来传递信息,鸽子传递信件的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见食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19.天鹅在五月产卵,当雌鹅孵卵时,雄天鹅会守在旁边,决定天鹅具有这种行为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
DNA
C.糖类
D.脂肪
2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但也受遗传物质的影响
B.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具有的先天性行为越少
D.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小男孩阿里弄丢了妹妹的鞋子,因为家境贫寒无力购买新鞋,兄妹俩只能共用一双鞋子。市里要举办长跑比赛,冠军和亚军的奖品是夏令营,而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为了给妹妹弄到一双新的鞋子,他恳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在比赛中,阿里努力奔跑着,他要赢得季军。但他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控制比赛的结果——他没有得到季军,而是成为了冠军。得到冠军的阿里并没有快乐,而是失望地哭了。因为他需要的不是夏令营,而是一双鞋子。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阿里和妹妹共用一双鞋子,他只能等妹妹上课回来之后,再穿上鞋子去学校。因此他需要拼命奔跑而减少迟到的时间,在这样经常性的快速奔跑中,阿里的跑步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因为他的腿部 因为这种”锻炼”而变得更发达,能产生更大的力量。
(2)奔跑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细胞的 作用。在快速奔跑时,阿里的 系统和 系统精确地对他的运动系统进行调节,使他能快速且安全地到达学校。
(3)在长跑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越来越疲倦,后期几乎全靠意志力才能坚持下来。我们会疲倦,这种身体反应是先天性的,但是阿里凭借赢得鞋子的愿望拼命地向前跑并羸得冠军。这说明,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可以使人突破生理极限,甚至跑得比豹子还快。这句话是 的。(填”对”或”错”)
(4)人的运动系统是由 、 和骨骼肌组成的。奔跑时我们会出汗,出汗是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一种途径,除此之外,人体还能通过肾脏产生的 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22.动物的种类繁多,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与动物运动相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图甲所示的是蚯蚓,蚯蚓属于 动物,它的运动依靠肌肉和 配合完成;图乙所示的是蝗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主要运动器官
是 和翅。
(2)图丙是人体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图丙中[①]是 ,[②]是 ,做屈肘动作至少需要 组肌肉共同完成
(3)图丁中A和B是一位同学自己制作的关节和骨骼肌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我们把肌肉两端白色的部分称为 ,中间部分称为肌腹。
23.有几位同学要探究蚂蚁传递信息的秘密,他们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小岛实验,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在托盘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三块小石头,形成“三个”小岛”,并分别标记为A岛、B岛、C岛。蚂蚁只能通过搭在石头上的小木条从一个岛到达另一个岛。将几只蚂蚁放在B岛,将食物放在C岛,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数次寻找,终于在C岛找到了食物。此后,再将蚂蚁和食物分离,将它放回B岛,蚂蚁总能直接爬向C岛找到食物,不再去A岛寻找。将连接BC的木条甲和连接BA的木条乙互换,再让蚂蚁从B岛出发,蚂蚁总是直接爬向A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将甲、乙两根木条再次互换,蚂蚁会直接爬向
岛。再将蚂蚁放回B岛,在通往C岛的木条上滴上香水,发现蚂蚁有的爬向C岛,有的爬向A岛。这说明,蚂蚁在觅食的过程中,是依靠
对通往食物的路径进行标记的。
(3)使用放大镜对蚂蚁们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有几只蚂蚁的颚特别大,它们是 蚁。当使用头发丝对搬运食物的蚂蚁们进行骚扰时,这些具有特大颚的蚂蚁总是更积极地对头发丝进行攻击,其他蚂蚁则更多专注于搬运食物。这说明蚂蚁的群体活动有比较明确的 。
(4)蚂蚁会寻找食物,从行为目的来说,属于觅食行为;从行为获取的途径来说,
属于
。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说明,蚂蚁既能适应环境,也能
环境。
24.在城市生活的乌鸦懂得把坚果扔到马路上,让路过的车辆把坚果的壳压碎,然后乌鸦会在红灯亮的时候飞下去吃坚果。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6分)
(1)乌鸦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是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而获得的。
(2)乌鸦看到红灯才飞下去吃坚果,这属于
。
(3)乌鸦吃坚果的时候看到车来会马上离开地面,并大声鸣叫,这属于
行为。
25.在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小鼠在类似的实验中,总能很快从迷宫中找到食物,不需要多次错误尝试。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8分)
(1)小鼠是
动物,比蚯蚓要高等,所以小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
。
(2)在目前已知的地球生物中,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因此人类
环境和
环境的能力也是最强的。
生物八年级(苏教版)·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2021学年上学期 命题范围:第14章至第18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C
D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D
B
B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每空2分,共16分)
(1)肌肉
(2)呼吸
神经
内分泌
(3)错
(4)骨
骨连结
尿液
22.(每空2分,共16分)
(1)环节
刚毛
足
(2)关节头
关节囊
两
(3)A
肌腱
23.(每空2分,共14分)
(1)蚂蚁把连接BC的木条甲标记为通向食物所在地的路径(或与此相近的意思均可)
(2)C
气味
(3)兵
分工
(4)先天性
(5)影响
24.(每空2分,共6分)
(1)学习
(2)条件
(3)防御
25.(每空2分,共8分)
(1)哺乳
强
(2)适应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