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5 14: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章 第2节 比大小
教学目标
认识符号“>”“<”“=”,并可以表 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1~5)。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1、学会比较多少的一般方法,熟练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理解并认识符号“<” , “>”, “=”。
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多少和在生活中接触过了“比大小”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比较的知识,只不过还不是那么具体,也还缺少符号感。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喜欢发现新知识,但是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还不太成熟,不够具体。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 , “>”, “=”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引导法;通过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一般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并用分别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过渡: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写得很好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3个数字谁最大?谁最小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比大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14301371601. 填一填,比一比。
1. 填一填,比一比。
三、课堂练习
1960880106680(1)17335505378454
4
3365505588004
4

105537046355=
=
31432513335

0113665(2)

(2)

17106901435101
1
1022350130175>
>
3086101498602
2
243840198120
18097501670052355850150495208089516129000(3)
(3)
18186403943353
3
3911603752854
4
102870017145
111506095250>
>
35306078740
1834515635
2398395116840<
<
19215101149353
5
3
5
01390655
2
5
2
3.在O里填上“>””<””=”.
44386589535>
>
19424651346205
5
5
5
01930404
3
4
3
242062060325=
=
44958074930>
>
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