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练习(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练习(苏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6 14: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练习(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
1.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2CO3→CO2 B.MnO2→Mn2+ C.Cl2→HClO D.Na→Na2O2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4Al + 3O2 =2Al2O3 B.CO + CuOCu + CO2
C.Na2O + 2HCl = 2NaCl + H2O D.2KMnO4K2MnO4 + MnO2 + O2↑
3.工业上用加热固体硫酸亚铁制取颜料铁红(),还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无色二氧化硫气体,且已知该气体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产物,该产物为( )
A.Fe B. C. D.FeO
4.R2O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若反应后R2O离子变为RO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的值是( )
A.1 B.2 C.3 D.4
5.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I2、→Mn2+、HNO3→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 C. D.HNO3
6.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3+的判断正确的是:
A.m=4,R2+是氧化剂 B.m=y,R3+是氧化产物
C.m=2,R3+是还原产物 D.m=y,R3+是还原产物
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Pb2+和CrO3,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3.0 mol B.1.5 mol C.1.0 mol D.0.75 mol
8.现有40mL浓度为0.04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A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A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A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9.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O是氧化剂,Fe3+是还原产物 B.Fe2+的还原性强于Mn2+
C.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生成1mol水时,转移2.5mol电子
10.设[aX+bY]为a个?X微粒和b个Y微粒组成的一个微粒集合体,?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6 gCH4中含共价键数为4NA
B.1?mol/LAl2(SO4)3溶液中含数为3NA
C.2g 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含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D.8NH3+3Cl2=N2+?6NH4Cl,1 mol?[8NH3+3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1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剂,可由下列方法制得:2Fe(OH)3+3NaClO+4NaOH=Na2FeO4+3NaCl+5H2O,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Fe(OH)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只有氧化性 B.反应中NaClO是氧化剂,NaCl是氧化产物
C.生成1?mol?Na2FeO4,有6 mol电子转移 D.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作氧化剂
12.氮化铝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半导体材料,可通过氧化铝在一定条件下碳热氮化合成,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l2O3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 B.N2的氧化性大于CO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每生成1 mol AlN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1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他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以下反应: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Mg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MgO是还原产物
B.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Mg>C,还原性CO2>MgO
C.CO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D.若有44g CO2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4NA
14.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通常为气体。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H2C2O4 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C.ClO2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1 mol KClO3 参加反应,有 1 mol 电子转移
15.已知还原性 S2-、I-、Fe2+、Br-依次减弱,向含 S2-、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Cl2,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Ca(Cl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反应方程式: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1)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填写字母)。
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2)产生0.3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17.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氧化产物是__。
(2)当有3mol单质碘生成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物质的量是__。
(3)当有1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
18.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19.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反应:,则:
①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 。
②在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 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该元素的原子 _____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③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_____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_ 。
(2)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中:
①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_____ ,被还原的元素是 ____ 。
②若生成71 g Cl2,则消耗的HCl是_____mol,被氧化的HCl是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
三、实验题
20.(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MnO4的氧化性比MnO2强得多,实验室也可以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①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有l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2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KMnO4充分反应,实际能收集到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_。
A.≥1.68L B.>1.68L C.≤1.68L D.<1.68L
(2)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铁架台、铁夹省略)。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___________→h、i→____________。
②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 B (品红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 (碘化钾淀粉溶液) E (水) H (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I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外酒精灯。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请写出C和D中的化学方程式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在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试液变红,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5) 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6)若将E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其物质的量比为2:1,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_。
22.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为沉淀。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甲组、乙组两位同学对草酸分解产物进行探究。甲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产物中有CO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产物中还有CO。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连接,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加入药品试剂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填化学式);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F、D、G____________(按合理顺序补全装置,填大写字母)。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近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 )SO2+( )MnO4-+( )=( )+( )Mn2++( )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2)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
实验探究:丙同学: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3)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
(4)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___。
(5)装置C中的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替换为___。
A.足量I2的淀粉溶液 B.足量饱和NaHCO3溶液
C.足量Na2SO3溶液 D.足量溴水
参考答案
1.B2.B3.B4.B5.C6.B7.B8.A9.B10.B11.D12.B13.D14.D15.C
16.B 0.3
17.KIO3 I2 5mol 5NA
18.4∶1
19.置换反应 降低 得到 Al Fe2O3 Cl Mn 3.2 2 2
20.4HCl(浓)+MnO2MnCl2+2H2O+Cl2↑ 1:5 11.2L D de fgb 除去Cl2中的HCl Cl2+2OH-=Cl-+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变蓝 2FeCl2+Cl2=2FeCl3 Cl2+2KI=2KCl+I2 C+2H2O+2Cl2CO2+4HCl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体现了酸性,所以石蕊会变红,而次氯酸还具有漂白性,最终会使其褪色 关闭I处活塞 I处b瓶内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 7:3
22.检查装置气密性 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H、D、I 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其后的D装置溶液变浑浊
23.(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除去SO2并检验其是否除尽 B中褪色,C中不褪色,D中变浑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