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5 17: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不同
B.“两水”都能导电,因此和都是电解质
C.新制氨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新制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两水”长时间放置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变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A
Fe
FeCl3
FeCl2
B
Cl2
NaClO
NaCl
C
Si
SiO2
H2SiO3
D
AlCl3
Al(OH)3
NaAlO2
A.A
B.B
C.C
D.D
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CO2
B.NO
C.NO2
D.SO2
4.氯气有毒,且大量制取的难度较大、污染严重,在培养皿中研究氯气的性质可实现“绿色实验”。在培养皿的点滴板中央孔穴中滴加能生成氯气的试剂(如漂粉精与盐酸),然后分别滴加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如下图。下列是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与结论,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结论
A
淀粉溶液变蓝
氯气置换出中的碘使淀粉变蓝
氧化性:
B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氯气置换出中的硫
非金属性:
C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和溶液的小液滴变红
被氧化成后,再与溶液反应变红
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C.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漂白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D.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戴普通口罩还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6.关于硝酸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稀硝酸能与锌反应置换出H2
C.浓硝酸通常显黄色是因为溶解了少量NO2
D.硝酸不稳定,浓度越大越易分解
7.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是??(
)
A.Na和H2O
B.Na2O2和H2O
C.Ca(OH)2和NH4Cl
D.Cu和浓HNO3
8.教材中下列图示物质对应的主要成分错误的是


A
B
C
D
物质
主要成分
Fe2O3
S
硅酸盐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食盐水
B.氯水
C.溴化钾
D.碘化钾
10.已知:稀硝酸能与SO2或亚硝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O2+2HNO3+H2O=3H2SO4+2NO。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通入SO2+过量盐酸→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加过量盐酸→加Na2SO3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加稀HNO3→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加过量盐酸→无色溶液→加BaCl2溶液→白色溶液
11.常温下,下列物质与NaOH溶液、稀H2SO4、H2O2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Fe(NO3)2
B.SiO2
C.Al(OH)3
D.CuSO4
12.氮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k和l
B.表示循环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只有a
C.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
NO3-与Fe2+的作用实现,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
+4H+
=
3Fe3+
+
NO↑
+2H2O
13.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
9Fe(NO3)x+
NO↑
+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Fe(NO3)x中的x为2
B.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C.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D.反应中每还原0.3mol氧化剂,就有0.9mol电子转移
14.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A.B.
C.
D.
二、填空题
15.已知气体X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常温时易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化合生成红棕色的气体Y。实验室常用以下反应制取X: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为_____________;用装置A来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16.硒鼓回收料含硒约97%,其余为约3%的碲和微量的氯。从该回收料中回收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煅烧过程中,回收料中的硒、碲被氧化成SeO2和TeO2):
部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SeO2
340℃(315℃升华)
684℃
易溶于水和乙醇
TeO2
733℃(450℃升华)
1260℃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Se与S是同族元素,比S多1个电子层,Se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H2Se的热稳定性比H2S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2)乙醇浸取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蒸发除去溶剂后,所得固体中仍含有少量TeO2杂质,除杂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SeO2易溶于水得到H2SeO3溶液,向溶液中通入HI气体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同时生成Se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2SeO3的电离常数K1=3.5×10-3、K2=5.0×10-8,回答下列问题:
①Na2SeO3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Na2Se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Na+)+c(H+)=c(SeO32-)+c(HSeO3-)+c(OH-)
B.2c(Na+)=c(SeO32-)+c(HSeO3-)+c(H2SeO3)
C.c(Na+)=2c(SeO32-)+2c(HSeO3-)+2c(H2SeO3)
D.c(OH-)=c(H+)+c(HSeO3-)+c(H2SeO3)
17.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
(1)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KMnO4+
HCl(浓)═
KCl+
MnCl2+
Cl2↑+
H2O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3)当有0.10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的体积为
(标准状况),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18.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NO2、②FeCl3、③Al(OH)3、④浓HNO3.其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的是_____;遇KSCN溶液显红色的是_____;常温下能使铁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的是_____.
19.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浓H2SO4、②NO2、③NH4Cl、④NaHCO3。其中,可以使蔗糖变黑的是______(填序号);与水发生反应由红棕变为无色的是______(填序号);加热分解,遇冷又化合的是______(填序号);加热分解生产无色无味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实验室用浓硫酸和焦炭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CO2、SO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2、SO2、H2O(g),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溶液褪色,B瓶中深水颜色逐渐变浅,C瓶中溶液不褪色,
则A
瓶的作用是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C瓶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气体是_____,简述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______,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21.已知实验室制取H2S的实验原理为FeS(块状)+H2SO4===FeSO4+H2S↑。根据下图中A~D
的实验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
(1)装置A是由双孔塞、玻璃导管、________和________组装起来的。
(2)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并证明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制备SO2的实验原理:Na2SO3(粉末状)+H2SO4(70%)===Na2SO4+SO2↑+H2O。
①按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把a→f各导管口连接起来,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②C装置中的溶液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硫具有____性。
(3)D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硫具有____性。
(4)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将3.2g
Cu溶于a
mol/L过量的硝酸30mL中,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和NO2,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L,测得c(NO3-)为0.2mol/L.求:
(1)稀释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2)生成的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用含a的关系式表示).
(3)用NaOH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原理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若题中所述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
把19.2
g
Cu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至Cu完全反应。
求:(1)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A
6.B
7.D
8.C
9.B
10.C
11.A
12.D
13.D
14.A
15.NO
加满水并在b口后用橡皮胶管连接空烧杯,气体从a口进,b口出水,直到收集满
16.(1)第四(或4)周期
ⅥA族
;弱;(2)TeO2
升华
(3)H2SeO3+4HI=Se↓+2I2+3H2O;
(4)①碱,SeO32-+H2O
HSeO3-+
OH-
②C
17.(1)2、16、2、2、5、8;(2)KMnO4;Cl2;(3)1.12L;0.1mol.
18.③



19.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20.C+H2SO4(浓)CO2+2SO2+2H2O
④②①③
检验是否有SO2
除去或吸收SO2
检验SO2是否除尽
无水硫酸铜
水蒸气
①③导出的气体带有水蒸气,影响水蒸气的确定
澄清的石灰水
CO2
21.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a→d→c→e→f→b(f和e可以互换)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还原
有淡黄色物质附着在反应容器内壁
氧化
SO2+2OH-===SO32-+H2O,H2S+2OH-===S2-+2H2O
22.0.1mol/L
0.15-0.015a
0.045a-0.35
25/3≤a<10
(或8.3≤a<10)
23.(1)n(Cu)=(2分)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mol44.8L
0.3molV(NO)(2分)
V(NO)=4.48L(2分)
(2)被还原的硝酸:n(HNO3)=n(NO)=0.2mol
则被还原的硝酸:m(HNO3)=0.2mol×63g·mol-1=12.6g(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