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练习(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练习(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5 21: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2020·贵州遵义市·真题)年来,遵义市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系列活动。某中学讲长征故事:生死攸关——遵义会议;战略转移——瑞金出发;转危为安—会宁会师;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讲解,“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应排在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
A.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D.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2019·期末)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C.发动农村起义,放弃城市争夺
D.建立统一战线,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2020·天津·学业)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
A.黄埔
B.北京
C.南京
D.保定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暑假准备外出旅游,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他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南昌
D.遵义
(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下图所示的这些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国民党一大宣言》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形势图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C.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答案】B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2019·郑州市巩义市·期末)1929
年,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词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首词描述历史场景客观上
A.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军
B.打击了各派军阀
C.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反围剿的胜利
(2018·真题)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川陕革命根据地
(2018)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毛泽东在
1924

6
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信;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文件。这些文物
A.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C.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
(2019·北京密云区·期末)与下面示意图直接相关的诗句是
A.扫除帝制建丰功,革命仍愁阻万重
B.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20
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A.北伐战争
B.大泽乡起义
C.抗日战争
D.黄巾起义
(2019·北京通州区·期末)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图片,请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红军长征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新中国政权巩固
(2019·西安市未央区·期末)下列标语口号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2020·北京门头沟区·模拟)“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这一歌谣中的八一是指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018·广西桂林市·期末)“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所指的军队是
A.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二、复合题
(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
材料一
1927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1934

10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实行战略转移。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改向,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
材料一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结果如何?这对中共探索革命道路起到什么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红军此次改向“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这一战略转移最终胜利结束的标志什么?
(2020·湖北荆州市·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
1898
年的戊戌变法运动,即改良主义运动;更大的一件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运动。
——摘自范文澜着《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件大事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各回答
1
点)
(2)
根据材料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史实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列举
1
例)
(2020·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1)
根据上图,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中工人、农民比例的变化。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史实。
(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徳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橫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材料三
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哪里?
(2)
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的理由?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2020·贵州遵义市·真题)年来,遵义市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系列活动。某中学讲长征故事:生死攸关——遵义会议;战略转移——瑞金出发;转危为安—会宁会师;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讲解,“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应排在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

1
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此之后,红军轻装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1936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
C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知识点】过雪山草地
(2019·深圳市南山区·期末)?《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
A.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D.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答案】C
【解析】据“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可知,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主要得益于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故选:C。
【知识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019·期末)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C.发动农村起义,放弃城市争夺
D.建立统一战线,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答案】A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
(2019·天津·学业)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
A.黄埔
B.北京
C.南京
D.保定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暑假准备外出旅游,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他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南昌
D.遵义
【答案】D
【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下图所示的这些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国民党一大宣言》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形势图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C.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取得的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与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有关,A
项不符合题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国共内战,星火燎原有关,C
项不符合题意;国共合作,抗日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知识点】北伐顺利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答案】B
【解析】略。
【知识点】秋收起义
(2019·郑州市巩义市·期末)1929
年,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词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首词描述历史场景客观上
A.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军
B.打击了各派军阀
C.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反围剿的胜利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首诗反映了毛泽东提出利用国民党各派军阀混战的时机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结合课本所学,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
项符合题意,排除
B
项;由“1929
年”,北伐顺利进军是在
1926—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A
项;“围剿”和反围剿斗争开始于
1930
年,排除
D
项;故选择
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2018·真题)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川陕革命根据地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
(2018)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毛泽东在
1924

6
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信;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文件。这些文物
A.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C.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2019·北京密云区·期末)与下面示意图直接相关的诗句是
A.扫除帝制建丰功,革命仍愁阻万重
B.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答案】C
【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红军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长征直接相关,C
符合题意;与“扫除帝制建丰功,革命仍愁阻万重”相关的事件是辛亥革命,A
不符合题意;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相关的事件是抗日战争,B
不符合题意;示意图反映的是长征,“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与长征无关,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20
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A.北伐战争
B.大泽乡起义
C.抗日战争
D.黄巾起义
【答案】A
【知识点】北伐顺利进军
(2019·北京通州区·期末)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图片,请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红军长征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新中国政权巩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飞夺泸定桥是
1935

5

29
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图三水草地,是红军长征时经历的四川北部的沼泽地带,因此研究的主题是红军长征,A
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A。
【知识点】过雪山草地
(2019·西安市未央区·期末)下列标语口号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北伐战争时期”,结合课本所学分析,A
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B
项属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的内容;C
项出现了北伐战争时期;D
项出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为
C。
【知识点】北伐顺利进军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答案】B
【知识点】南昌起义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答案】B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
(2020·北京门头沟区·模拟)“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这一歌谣中的八一是指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南昌起义
(2018·广西桂林市·期末)“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所指的军队是
A.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约一万人,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的军队不是井冈山会师的军队,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井冈山会师
二、复合题
(2019·天津和平区·期末)
材料一
1927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1934

10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实行战略转移。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改向,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秋收起义、会师陕甘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1)
材料一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结果如何?这对中共探索革命道路起到什么影响?
【答案】事件:秋收起义。
结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影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红军此次改向“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这一战略转移最终胜利结束的标志什么?
【答案】事件:长征。
意义: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结束标志:1936
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2020·湖北荆州市·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
1898
年的戊戌变法运动,即改良主义运动;更大的一件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运动。
——摘自范文澜着《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知识点】百日维新、南昌起义、北伐顺利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的意义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件大事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各回答
1
点)
【答案】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等。
【解析】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等。根据材料“更大的一件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等。
(2)
根据材料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史实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列举
1
例)
【答案】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中担任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共产党员在北伐进军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解析】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中担任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共产党员在北伐进军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020·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知识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
(1)
根据上图,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中工人、农民比例的变化。
【答案】变化:工人成分比例下降,农民成分比例上升。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史实。
【答案】史实: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或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国民革命失败(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018·苏州市吴中区·期末)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徳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橫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材料三
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请回答:
【知识点】会师陕甘以及长征胜利的意义、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哪里?
【答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宁会师。
【解析】依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6

10
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的会宁会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
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的理由?
【答案】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
【答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