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
教材
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
课的
类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积极参与多种方式的活动,感受活动、游戏时的乐趣与成功感。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素质,体验组合动作的协调、连贯,提高身体控制能力。有70—80%的学生能够完成前滚翻交叉转体接组合动作,50%左右的学生能够稳定地完成提踵转体的动作。
3.能和同伴一起活动,做到互帮互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形成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自信评价中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1.动作协调连贯。2.发展身体灵敏和柔韧性。3.提高自主参与、友好合作学习的能力。
难点:提踵转体180度成蹲立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开
始
环
节
准
备
环
节
略
略
3'
3'
一、常规教学(略)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二、队列练习(略)
并步法四列横队成体操队
形散开。
一、热身活动(课前完成)
颈部拉伸练习穿插高矮人
定位游戏。
高人:直立右臂上举
或两臂侧上举
(开始、结束动作)
矮人:蹲立团身抱腿
二、辅助性练习
1.抱腿团身滚动。
2.交叉腿团身滚动。
3.仰卧屈腿收腿交叉团身抱腿起成交叉腿蹲撑。
4.向后转拓展两腿交叉向后转体。
三、专项体能练习(结合关键动作)
两腿交叉转体接力跑、蹲跳
游戏。
教法:
师发令,学生集体队列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四人一组十组)
教法:
1.随音乐节奏进行颈部拉伸,听教师口令快速反应进行高矮人定位游戏。
(激发兴趣,积极参与热身活动,巩固开始、结束、团身抱腿动作)
2.学生自主垫上活动。
(逐步加大动作力度,强化两腿交叉时机与团身滚动的技能,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学生自主尝试两腿交叉转体练习。
(从后腿方向转体)
4.四人一组站立、蹲立交叉转体迎面接力。
(相距6米。巩固应用从后腿方向转体,发展灵敏、快速跑体能。)
要求:精神饱满
学法:
学生听口令集体练习。
要求:动作整齐有节奏
学法:
1.集体学练,激发兴趣。
2.自主学练,提高能力。
3.尝试体验,感受动作。
4.发展体能,巩固应用。
要求:活动积极、有序。
主
体
环
节
结
束
环
节
18'
8'
3'
一、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及体能练习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
前滚翻至臀部过垂直部位后,两小腿成右(左)脚在前,左(右)脚在后的交叉,滚至蹲立时,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向左(右)蹲转180度,成蹲撑。
保护与帮助:站于同学侧面,随同学移动,针对不同的动作以及同学掌握的技能水平,适时进行扶、托,给予同伴以帮助,禁止用力推同伴,保证活动的安全。
二、发展灵敏性体能游戏“传递流星球”
游戏方法:每队第一人匍匐前进爬过四块垫子转身,把手中的毛毛球投到起点处传给下一个同学,然后起身从右侧返回排尾,接球同学站在小垫子后面接到毛毛球方可进行爬行(如没有接到则要拾起后做一次前滚翻再进行爬行)。
一、配乐放松活动
二、学生自我评价
三、教师评价总结
组织:中间为展示体验区。
教法:
1.利用图示从“自选动作超市”中选取一到两种自己比较擅长或喜欢的动作,结合两腿交叉转体180度动作加以练习。
(重点交叉转体与自选动作的协调连接。)
2.尝试体验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接自选动作。(练习前提出问题:交叉转体时两脚应注意什么?身体重心是高还是低?如何做到连贯协调地完成组合动作?)
3.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示范归纳方法。
4.分组自主学练,改进动作。练习中穿插安排双脚跳过小垫子等多种形式的体能练习,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素质。
(依据学生的表现互评)
5.分小组、个人进行展示,师生共评。
(教师引导评价的要点进行师评、互评,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组织:前后四块小垫子对接在一起,四人一组,分十组进行。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提出规则要求。
2.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游戏。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4.评价游戏活动完成情况。
组织:四列横队散开(站于体操垫右侧)
教法:
1.师生共同随配乐诗歌《登鹳雀楼》拉伸放松活动。
2.学生谈参与活动的感受。
3.师小结本课活动情况。
学法:
1.复习旧知,应用实践。
2.尝试体验,感知动作。
3.观摩学习,理解动作。
4.自主学练,改进动作。
5.展示交流,提高技能。
要求:听从指挥
有序活动
友好合作
互帮互学
学法:
1.认真观摩,领会方法。
2.尝试游戏,体验方法。
3.集体合作,发展体能。
4.认真听取,领会反思。
要求:安全有序
遵守规则。
学法:
1.自主放松,愉悦身心。
2.交流感受,自我认识。
要求:愉悦放松
乐于表达
教
具
准
备
小垫子42块
毛毛球10个
图
示10套
多媒体设备1套
预计
生理
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