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下面这四道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并说说是怎样做的(主要说出运算顺序,师生共同订正)。
师小结,并引出问题:连加、连减的题目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回答,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4)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7.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教师示范脱式计算的书写方法,边示范边说明:先在算式53-24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把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再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脱式计算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板书: 53-24+38
=29+38
=67
(2)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在进行脱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8.探究15÷3×5的计算方法。
(1)全班交流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47页“做一做”。
(3)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计算过程。
(4)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应用
完成第47页“做一做”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6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像这样只有同一级的运算,我们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计算,一定会算得又快又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只含有同一级运算),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1 53-24+38 15÷3×5
↓ ↓
=29+38 = 5×5
=67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