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二十一、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强化训练(教师版)—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文阅读-二十一、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强化训练(教师版)—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6 09: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一、送东阳马生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爱好 ?
(2)录毕,走送之
走: 跑 ?
(3)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 挤满 ?
(4)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同“才”,才能 ?
(5)久而不怠焉
怠: 放松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
3.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
【甲】文: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1分)【乙】文:不努力学习。(1分)
4.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甲】【乙】两文的异同点。(4分)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2分)
【参考译文】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但我)每天学习,持之以恒,等到学成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几倍,能力也超过别人几倍;抛弃这些(优势)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完全)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的人。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能(完全)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不懈怠的人,是自求上进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寓逆旅        寓: 寄居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穿着 ?
(3)腰白玉之环
腰: 在腰间佩戴 ?
(4)以中有足乐者
以: 因为 ?
(5)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但: 只,仅仅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2)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图奢华,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
3.【甲】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4分)
通过与“同舍生”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4分)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都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勤奋自持 , 刻苦用功(或:能吃苦) 。(2分)?
【参考译文】
【乙】世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孙做大官,我不希望(自己的后人)做大官,只希望(他们)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奋俭朴,自立持家,习惯于劳苦,既可处于安乐中,又可处于节约中。这才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不敢沾染一点儿(不好的)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苦朴素的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儿也可以。凡是做官的人家,从简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简朴就困难了。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图奢华,不可以养成懒惰的习惯。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曾高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