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三个大框题。它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今后地理学习中必备的基础知识,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且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力图减轻难度。
二、学情分析
主观上说,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的积极性高。但在客观条件上,首先是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利用经纬网定位”方面的内容,了解的很少,认识水平欠缺;其次是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空间思维水平较低,很难一下子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规律;其三是刚上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学习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增加了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达成尽量减小难度的目标,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位置。
教学关键:分别找出并领会确定这一点的经度位置和纬度位置的规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Powerpoint课件。
四、设计思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1、本课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练”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与领会方法和规律,真正地会用经纬网,从而提高探究和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在操作实践、讨论交流、合作互助、相互评价中,既可以取长补短,快速达及目标,得出结论,也可提高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课堂中还在复习旧知和巩固新知环节中创设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
五、简要的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
1、导入新课——竞赛猜谜:前几节课学过的地理名词——如纬线、经线、经纬网等(师说定义,一个条件一个条件给,学生猜)。
2、新授
(1)经纬网虽然没学过,但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意义吗?(生说,课件展示)
(2)一个点的位置是怎样用经纬线确定的呢?小组讨论,发言代表可以举例子说明,也可以打比方。
(3)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南北纬、东西经的判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判读一个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先找出它所在的纬线,确定是北纬还是南纬并读出度数;再找出它的经线,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并读出度数;最后把这点所在的纬线和这点所在的经线写在一起,就是该点的经纬度位置了。
经纬网定位练习:方格状的经纬网;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弧形经纬网的认读。
(4)通过游戏进行知识迁移,强化难点。
①以教室的横竖排为网格状的经纬网,教师确定行列的经纬度数,然后教师随意点出某一学生,让其报出自己的经纬度位置,再由该学生确定下一名参与游戏的学生,这样依次报出各自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反复强化。
②给出三、四个点的位置,学生分组设计经纬网,要求经纬网中要含有重要的标志性经线或者纬线,再将各点标注在自绘的经纬网中,并说出各点的半球位置。
③拿出地球仪,查找书上活动题的内容(替换一两个点,如“神六”着陆点、印尼地震中心、拉萨等)
④思考题:以北极为中心,如何判读经纬网,以南极为中心呢?(有时间的话,可抛出,讨论,提供思路)
3、学生小结,教师总结归纳成“经纬网定位法”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