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四章生物大分子实验活动3糖类的性质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的是(
)
A.肥皂
B.聚乙烯
C.淀粉
D.纤维素
2.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400℃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的"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溶液中高温加热,生成了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36H50O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半成品碳"在硫酸溶液中加热可能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B."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C.蔗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D.焦糖烯是一种新型的烯烃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溶于水、过滤、蒸发结晶
B
证明酸性:苯酚<H2CO3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
C
除去乙酸乙酯粗品中的乙酸和乙醇
将粗品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混合,静置,分液
D
验证淀粉溶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A.A
B.B
C.C
D.D
4.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黑芝麻糊”是一道传统美食,食用时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
C.“鹤鱼石斧图”彩陶缸是我国出土的一件珍贵历史文物,彩陶缸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葡萄糖和蔗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乙酸和丙酸
D.乙醇和甘油
6.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7.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H3NO2HNO3
B.SiO2H2SiO3(aq)Na2SiO3
C.Fe2O3?FeFeCl3
D.CuCl2(aq)
Cu(OH)2Cu2O
8.白居易在《秦中吟·重赋》中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其中“麻”属于
A.淀粉
B.纤维素
C.蛋白质
D.油脂
9.“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的商品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中国丝绸
B.埃及长绒棉
C.乌克兰葵花籽油
D.捷克钻戒
10.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11.以下实验:
①将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迅速升温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烯生成
②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炔生成
③实验室中将苯和浓溴水混合,再加入FeBr3来制备溴苯
④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⑤为验证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产物,向溶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产生银镜;
其中可能失败或者无法证明实验结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只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B.可用金属钠区分乙醇和苯
C.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13.下列有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C.蛋白质发生变性后,生成氨基酸
D.棉花、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成分都是纤维素
14.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15.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为测定其水解程度,所需的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 ②Ca(OH)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碘水 ⑤BaCl2
A.①⑤
B.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6.我国古代人民学会了利用含淀粉丰富的谷类物质发酵酿酒的方法,其过程可粗略表示如下:
过程Ⅰ:(C6H10O5)n+nH2OnC6H12O6
过程Ⅱ:C6H12O62C2H5OH+2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6H12O6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为检验过程Ⅰ是否反应完全,可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______,观察溶液是否变______。
(3)“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窖藏过程中生成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结果。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酶是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B.温度为30~50℃时,酶的活性最强
C.上述过程Ⅰ可以用蛋白酶作催化剂
D.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17.有①NH2-CH2-COOH②CH2OH(CHOH)4CHO③(C6H10O5)n(纤维素)④HCOOC2H5⑤苯酚⑥HCHO等物质,其中(用数字序号填空):
(1)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微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水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可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①下列化合物中,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
(填字母,下同)。
a.
CH3Cl
b.
CH2=
CH2
c.
CH3CH2OH
②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
a.蔗糖
b.乙酸
c.乙醇
③下列有机物中易溶于水的是_____
。
a.乙烯
b.乙酸乙酯
c.葡萄糖
19.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药片是用淀粉作为黏合材料压制面成的片剂,若检验其中的淀粉,所用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检验时的现象是________。
20.把一定量的淀粉和少量的淀粉酶配成溶胶灌于半透膜中并置于盛有热的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进行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淀粉在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滴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热煮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淀粉__________________水解(“尚未”或者“已经”)。
(3)要证明淀粉在这段时间内未水解完全,应进行怎样的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21.与淀粉相关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B与羧酸和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的催化氧化产物既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原料之一,又是常见的居室污染物;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1)
A的结构简式是___。
(2)
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
B在不同条件下可脱水形成不同物质。若两分子B反应形成了链状酯,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若两分子B反应形成环酯,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B还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聚酯,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
(4)
某同学欲验证淀粉完全水解的产物A,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待冷却后,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②加热3~4
min ③加入少量稀硫酸
④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⑤加热
⑥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则以上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填选项序号)______。 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④②③⑤①
C.⑥⑤①④②③ D.⑥③②①④⑤
22.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为用玉米作原料制取各物质的转化过程。
已知:
G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且可以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1)B的分子式为________,该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电子式为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足量的F与甘油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3.有机化合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B、D是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物质,F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B、D中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3)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B+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B除了生成F外,还有水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分子中含有“—COO—”结构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包含本身和立体异构).
四、实验题
24.葡萄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葡萄糖)2________+2C2H5OH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分离出试管b中生成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分液漏斗
c.
长颈漏斗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OH。验证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官能团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A3.C4.B5.C6.A7.C8.B9.D10.C11.D12.B13.A14.D15.D
16.葡萄糖
碘水
蓝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C
17.①②⑥
⑤
②④⑥
①②③⑤
③④
①④⑤
18.b
a
c
19.碘水或碘酒
溶液变蓝
20.Cn(淀粉)+nH2O
nC6H10O5(葡萄糖)
产生砖红色沉淀
已经
取半透膜袋内的溶液少许,加入碘水,若出现蓝色,说明淀粉未水解完全
21.CH2OH(CHOH)4CHO
+H2O
D
22.C6H12O6
羟基、醛基
CH3COOCH2CH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CH3COOH++3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23.
羟基
羧基
加聚反应
酯化(取代)反应
5
24.产生红色沉淀
CO2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防止倒吸
b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放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