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30 11: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宁某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图中甲、乙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 自转角速度不同
C.地方时相同 D. 昼夜长短不同
2.若黄赤夹角为零,则下列地理现象不会存在的是( )
①白天、黑夜的交替       ②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③图中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④南通正午太阳高度冬季小于夏季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一艘由美国旧金山开往上海的海轮,船员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将( )
A. 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长于一个恒星日 D.短于一个太阳日
4.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008年7月30日,“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通过对采集到的冻土样本加热,证实火星上确实有水,且以水冰的形式存在。结合下表,完成5—6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夹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5.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 )
①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相近 ②火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③火星和地球体积相同 ④火星上有大量液态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地球和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 B.地球和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
C.地球和火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D.地球和火星都位于银河系中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7~8题。
7.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8.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9~12题。
9.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建国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暴增加
11.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 )
A.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积极开垦荒地
C.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12.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进一步增加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
A.西气东送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引黄入晋工程 D.黄河整治工程
14.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发展冶金工业
15.“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据此完成16~18题。
16.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东线的工程量最大
17.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 )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另外,很多国外的企业都在此建厂,在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据此回答19~21题。
19.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设厂的原因是 (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多侨乡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0.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建厂的好处是 ( )
A.充分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B.可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了污染
C.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耕地面积
D.减轻就业压力,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维护了城市环境
21.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原因除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外,还有 (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气候变干旱
C.河流径流量减小 D.水质型缺水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图1),回答22~25题。
2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24.“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25.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2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2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2)甲图所示流域除金属矿、水资源等丰富外,能源资源中 占全国重要地位。乙图所示区域除矿产资源外, 、 资源丰富。(3 分)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2分)
(4)A、C两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解决的措施分别有哪些?(4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原因。(2分)
(2)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简述该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6分)
(3)描述图中绿洲的主要分布特征。(4分)
(4)此区域西部边缘城市喀什,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且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5)简述图中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5 DDCAA 6-10 AAACC 11-15 AABCD 16-20 ABBCA 21-25 DACBD
26.(1)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27.(12分)(1)(2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⑵ 水能资源 耕地 森林(3 分)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始历史悠久,精耕细作。(2 分)
⑷A:土壤冲刷。表土流失严重,黑土层日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B:洪涝严重。 A: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注意加强黑土培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B:严禁沿湖围垦,做到退耕还湖,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搞好分洪工程;营造中游 地区的防护林;修建水利工程。(5分)
28.(共24分)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2分),所以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多而补给河流; (2)管道运输(2分) 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小(任答两点即可,满分4分)。 (3)山麓地带(冲积扇);河流沿岸(4分)。 (4)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地势平坦(8分) (5)农业基础好(经济发展),交通便利,人口较多(任答两点即可,满分4分)。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