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县高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抚顺县高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30 11: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抚顺县高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化 学 试 题
提醒考生注意:只交第3页和答题卡!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命题人 李宝胜
常用原子量:H - 1 O-16 C -12 N -14 F -19 Na -23 Mg - 24 Al-27
第Ⅰ卷 选择题(6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8小题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A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度的表示,最快的是 (  )
  A.V A2 =0.4mol·L-1·S-1    B.V B2 =0.6mol·L-1·S-1
  C.V AB3 =0.5mol·L-1·S-1   D.无法判断
2.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mL0.1mol/L 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mol/L
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A.20℃,10 mL硫酸   B.20℃,5 mL硫酸,5 mL水
 C.30℃,5 mL硫酸,2 mL水   D.30℃,4 mL硫酸,3 mL水
3.对于可逆反应2A+3B2C,△H<0,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可以加快正反应速
率的是 ( )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加A的量       D.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Cl、HCl、H2O都是电解质 B.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3是电解质
C.蔗糖、SO2、酒精、Cu是非电解质
D.乙醇和AgCl的水溶液都不导电,故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H3·H2O=NH+OH-
B.NaHCO3=Na++HCO HCOH++CO
C.H2CO32H++CO D.Ca(OH)2Ca2++2OH-
6.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熔化时不能导电 B.不是离子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D.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出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7.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10ˉ12,若该温下某溶液的H+ 浓度为1×10ˉ7mol·Lˉ1
则该溶液是 (  )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判断
8.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11,则由NaOH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
与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之比为( )
A.1010:1 B. 5×109:1 C.108:1 D.1: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9.从手册上查得;H-H、H-Cl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和431KJ/mol,并已知
H2 (g)+Cl2 (g)=2HCl(g) ;△H=-183 kJ/mol。则Cl-Cl的键能为 (  )
A. 283 kJ/mol B. 243kJ/mol C. 432 kJ/mol D. 382 kJ/mol
10. 已知:H2O(g) = H2O(l);ΔH = -Q1kJ/mol C2H5OH(g) = C2H5OH(l);ΔH = -Q2kJ/mol
C2H5OH(g) + 3 O2(g) = 2 CO2(g) + 3 H2O(g);ΔH = -Q3kJ/mol
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
A.Q1+Q2+Q3 B.0.5(Q1+Q2+Q3 )
C.0.5Q1 - 1.5Q2 +0.5 Q3 D.1.5Q1 - 0.5 Q2 +0.5 Q3
11. 已知101KPa时的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
为57.3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①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 △H = +5518kJ/mol
②C8H18(l)+ 25/2O2(g)= 8CO2(g)+ 9H2O(l); △H = -5518kJ/mol
③H+(aq)+ OH—(aq)= H2O(l); △H = -57.3kJ/mol
④1/2H2SO4(aq) + NaOH(aq) =1/2Na2SO4(aq) + H2O(l); △H = +57.3kJ/mol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
12.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 的恒温槽中,烧瓶
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
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于反应CO2(g)+H2(g) 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
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 H2 CO H2O
甲 a mol a mol 0 0
乙 2a mol a mol 0 0
丙 0 0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CO)的大小顺序是( )
A. 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 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C.A的转化率减小了 D.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15. 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6.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分别为:
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
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
1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 2XY(g) ΔH<0达到甲平衡。
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1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则不能自发进行
B.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一个物理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熵变有增有减,
熵变增加,则反应可自发进行,熵变减小,则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反应焓变和熵变有关。当△H—T△S >0时,反应非自发。
D.既可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可逆反应。
19.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20.用水稀释0.1 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A.c(OH-)/c(NH3·H2O) B.c(NH3·H2O)/c(OH-)
C.c(H+)和c(OH-)的乘积 D.n(OH-)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 = 4
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 = 1
D.pH = 3的醋酸溶液,与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 7
22. 室温时,将x m 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 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
溶液p H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 =7
C.若ax=by,且a+b=13,则pH =7 D.若x=10y,且a+b=14,则pH>7
23. 下列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③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39分)
24题得分 25题得分 26题得分 27题得分 总 得 分
三、简答题:(39分)
24、(9分)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 _ 。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并_____ 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 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右图所示,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25、今有①CH3COOH、②HCl、③H2SO4 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 8分)
(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由大到小排列是 。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的由大到小排列是 。
(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
(4)若取等质量Zn分别跟浓度相同的①、②、③三溶液反应,
使Zn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
26.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
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
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
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
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
或“放热”)反应,该反应_______(填“需要”
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H =________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 O2(g) = H2O(g) △H = - 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____ kJ·mol-1 。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7.(12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 (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如上图所示)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
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否则不予批卷
第 Ⅱ 卷 答 题 纸(39分)
24、(9分)
(1)眼睛注视_ _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_____ 为止。
(2)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 _。(将答案序号填在此横线上3分)
(3)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 _ mL。
25、(8分) (1) 其物质的量浓度的由大到小排列是 。
(2) 其pH的由大到小排列是 。
(3)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
(4) 所需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
26. (10分)(1)反应是________ 反应,该反应_______ 加热, △H =________
(2) 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kJ·mol-1
(3)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27.(12分)
(1) 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 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
(2)
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说法正确的是 (将答案序号填写在此括号内,3分)
(4)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分)。
反应过程
能量
(kJ/mol)
反应物
分子
生成物
分子
活化
分子
反应物的
总能量(E1)
生成物的
总能量(E2)
(Ⅰ)
(Ⅱ)
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