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心发言人:周先合课标要求本专题主要学习民主革命时期近代中国人民(包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具体要求是:⑴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⑵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⑶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⑷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专题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斗争。最具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由于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坚持斗争14年,轰轰烈烈,最后失败。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没能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经验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本专题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三目课文,第一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斗争的经过及历史意义,由此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目“辛亥革命”,着重讲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着重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即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的主要史实,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三、教法:问题法21世纪教育网四、学法:自主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导入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加紧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激化,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进行导入讲授新课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知识链接课本p46学习思考: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回答,老师归纳答案提示:马克思指出了中国起义的欧洲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亚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同时由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本来是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宗教,却被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总之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因此,从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根本原因)(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2.准备工作引导提问:起义前,洪秀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老师讲解: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21世纪教育网提出问题: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教义的结合。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称号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人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事件[来源:21世纪教育网]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解除天京之围21世纪教育网结果失败胜利胜利意义沉重打击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引导提问:“天京事变”为什么会发生?学生回答,老师归纳(1)原因:①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2)概况:引导提问:“天京事变”的概况如何?学生回答,老师归纳(3)影响:引导提问:“天京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2.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先后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1864年,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天京和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形势日益危急。3.太平天国的失败(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2)失败原因:引导提问: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此革命也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再有太平天国也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天京事变的起因就是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另外,参加太平军的将士大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是迫于生计才参加革命,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后,在北上途中打了许多胜仗,但却弃地不守,得而复失。打到天京后,太平天国手里就只有一个天京了。各地反动统治秩序重新恢复,严重威胁着革命政权;北伐失败原因也属战略上的失误。 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战略上的失误,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给予这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唯一的思想武器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改造了基督教,反映了农民朴素的平等思想,因而,这种宗教对于农民革命的发动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由于宗教上的隔阂,太平天国不能联合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由此可见,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可能把革命斗争引向彻底胜利。②客观原因: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内部存在许多弱点,可是它所面临的敌人除满族贵州、汉族地主这些封建反动的封建势力外,还有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遇到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这些反动势力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对农民战争的敌视却是一致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知识链接p49学习思考: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答案提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来反封建反侵略。但是,农民毕竟是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存在着宗派思想和享乐思想,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来团结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出现了诸多过激政策,排斥知识分子;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出现了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可能实现,或者无法实行,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与各地起义联合的时机等。题目中的看法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从斗争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入手,所以是不正确的。4.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引导提问:太平天国的发生有何意义和教训?学生回答,老师归纳(1)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太平军占领清朝统治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争夺天下。太平天国所到之处,地主官僚,望风而逃,黎民百姓,夹道欢迎。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2)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学生阅读教材自己总结)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内容: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基本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4)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2.《资政新篇》[来源:21世纪教育网]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评价:①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②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两个文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不同点:《天朝田亩制度》21世纪教育网《资政新篇》背 景社会经济主张群 众 基 础作 用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学习思考:p47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的理解。答案提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这一文件建立起“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农民阶级以平均主义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要求是革命的、进步的。一方面可以以此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去,壮大革命声势;另一方面可以对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困苦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平均主义不可能使农民摆脱贫困。《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它不是农民运动的必然产物,没有涉及和解决农民关心的核心问题——土地问题,也缺乏实施的必要社会基础。小结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军的将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作为小生产的代表,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作业:完成《创新设计》的相关内容。六、板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准备工作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21世纪教育网3.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金田起义(2)永安建制(3)定都天京(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2)概况(3 ) 影响2.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3.太平天国的失败(1)失败标志:(2)失败原因:4.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内容(2)基本目的(3)核心思想(4)评价2.《资政新篇》(1)目的(2)内容21世纪教育网(3)评价七、教后反思 备课组组长签字: 备注
洪
逼
杨
韦
石
杀
责
走
疑
灭
杀杀(共33张PPT)
1851-1864
1911
1919-1949
1851-1864
龙潜海底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 1840年为2万多箱,1850年增加到5万多箱。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外债及一切苛捐杂税
官府压榨
你认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自然灾害严重
西方宗教的影响
根本原因
金田
永安
全州
长沙
武昌
南京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一、感受农民斗争的惊天动地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永安建制---封王
冯云山牺牲
萧朝贵牺牲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目的
结果
意义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解除天京之围
失败
胜利
胜利
沉重打击
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巩固天京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军事全盛
二、感伤英雄末路的彷徨惆怅
洪
杨
(1)逼
韦
石
(2)杀
(4)责
(6)走
天京事变:
(5)疑
天京陷落:1864年
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你认为失败原因有哪些?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3)杀
灭
天京变乱的后果
1、元气大伤:
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2、形势危急:
清军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
3、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三、感悟农民运动的精神财富
2、《资政新篇 》1859 年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三、感悟农民运动的精神财富
(一)《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评价(革命性、空想性)
土地分配:
原则、方法
产品分配:
原则、方法
目的: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⑴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有何感想?
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客观: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主观: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规律
(二) 《资政新篇》
目的:
内容: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振兴太平天国
评价: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 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历史文献组: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重点探究
思考: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
不同:
联系:
革命纲领;
反封建;
脱离实际
1、产生背景不同;
2、群众基础不同;
3、经济主张不同;
4、作用影响不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继承反封建的一面;弥补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和落后。关于社会经济的 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自主完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表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 景
社会经济主张
群 众 基 础
作 用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平均分配土地、产品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民阶级支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行。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开始: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1856 北伐和西征后
盛衰转变:1856年的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前后14年
探究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战略上有重大失误。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试一试: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的土地制度,但对旧有的经济结构造成了破坏,有利于后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而新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形成、革命性变革力量还没有诞生的历史时期,其失败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阶级领导的一场革命运动。
它的反封建性体现在哪里?反对外来侵略的特征又体现在哪里?能否举例说明?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太平天国可说是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选择题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 )
A 基督教 B儒家大同思想
C 拜上帝教 D佛教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
A 宣传西方的基督教 B推翻清朝的统治
C 建立理想的共和国 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4、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
A 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5、洪秀全宣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反映的思想是( )
A 平等思想 B大同思想
C 平均思想 D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C 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
D天下共享天父大福
7、《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势力的阻挠
D 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8、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
A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 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C 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 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9、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B 受到清政府和湘军等地主武装的围攻
C 太平军将领指挥作战失误严重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10、1855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指挥部队在江西鄱阳湖打败湘军,此次战役的战略意图是( )
A 推翻清王朝统治 B巩固天京大本营
C 断绝清政府财源 D打击湘军主力部队
11、太平天国东征的目的是( )
A 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朝政府
C 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12、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
A 1853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