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三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教案(人民版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专题三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教案(人民版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30 12:08:40

文档简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
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也有三点,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2、经过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
第二阶段: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
3、结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的召开
概况: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的召开
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概况:1924年初,广州
2、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3、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北伐战争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国民革命失败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抗日战争
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
1、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
3、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历史意义: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归纳
2、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本目重点
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
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849年,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㈠五四运动
【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概况:时间、口号、运动中心及主力的变化、结果
[]
【师】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史料链接
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注册资本共计4890万元;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注册资本共计22340万元;1912~1919年,中国境内新增厂矿600多家,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总和。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回答: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讨论,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人阶级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史料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的一员,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如下:
⑴取消列强在华特殊性权的七项希望(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
⑵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
⑶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
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①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
②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
③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
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毫不妥协地反对帝封建的革命运动”
(方法提示:从运动的口号入手,围绕运动的过程,看斗争的最终结果。)[]
【师】学生讨论,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思维拓展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相反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我们可以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虽说我们今天远离了1919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可是五四精神坚决不能忘,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五四精神?
史料链接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关于中国共产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诞生于1921年7月,至今已经有6 000多万党员;我们还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还应该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80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是怎样创建的?(学生合作讨论)
【师】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时间、地点、中共“一大”的内容
【师】介绍中共“二大”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的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可行性。
㈢国民革命
【师】引导学生从国、共两方面分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
思维拓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方式?
【师】简要介绍国民党“一大”的概况: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师】指导学生从三个阶段,归纳国民革命的概况:兴起、高潮、失败
课堂习作
假如你是美联社一名驻华记者,请为报社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报道。
方法提示:学生合作写作,老师及时点评。
【师】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师】引导学生分析1927年中国革命形势,介绍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及秋收起义的概况
【师】引导学生探究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这么走?如何走?
走什么道路:“中国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为什么这么走:简要介绍当时中国的国情,帮助学生理解。
怎么走:中共领导,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师】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师】简介遵义会议的内容,学生讨论遵义会议在历史上的地位。
【师】长征胜利有哪些伟大的历史意义?
史料链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思维拓展
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师】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师】引导学生分析1945年的中国形势
[]
【师】引导学生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史实
【师】共产党由抗战时,不到中国半壁江山的地盘,并且主要在农村,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整个中国大陆,是为何呢?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取得胜利的原因。
【师】引导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方法指导:这个问题的设计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
⑴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
屈辱——独立(自主);专制——民主;分裂(割据)——(基本)统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⑵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后,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与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历史的带来变化。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复兴而努力。
附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在革命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的区别
阶段 革命对象 革命主力 指导思想 革命领导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领导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国各革命阶级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
土地革命战争 国民党发动派 主要依靠农民革命 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独立领导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全民族的一切革命力量 国共第二次合作
解放战争 国民党发动派 主要依靠人民群众 共产党独立领导(共38张PPT)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经过:由于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 的侵略
权益转给日本。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北京
学生提出了“ 、内惩国贼”等口号。从
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到上海, 成为
革命的主力。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影响: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彻底
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
山东
外争国权
工人阶级
反帝反封

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示 (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
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
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
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
权的新社会。
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有什么意义?
提示 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畏强权、
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列强面前说“不”,体现了民
族意识的觉醒。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条件: 的实践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路径; 及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
定了基础。
(2)成立:1921月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
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决定党
的中心任务是 。中共二大指出党的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 的
民主革命纲领。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领导工人运动
反帝反封建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
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
斗争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
一新。
问题思考
3.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了?
提示 (1)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
政党。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
命纲领。
(4)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国民革命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条件: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到严重挫折,使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
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
”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建立: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
线的建立。
(3)影响: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
党内
合作
国共合作
问题思考
4.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的原因是
什么?
提示 (1)中共吸取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
训,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弱小,只有团结广大的农
民和民族资产阶级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2)国民党是国内第一大党,有着良好的社会威望
和实力,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党和革命运动的发
展。
(3)孙中山希望通过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且
“党内合作”是孙中山唯一能够接受的方式。
(4)共产国际的帮助。
2.进行北伐战争:1926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
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出师北伐;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积极配合北伐。1927年初,
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
和“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
革命失败。
3.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年幼的中国共
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
的 。
4.意义: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它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民革命军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领导权
人民大革命
北洋军阀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
的重要性,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八七会议
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开辟:1927年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在进军长
沙途中受挫。10月,毛泽东率军来到井冈山地
区,创建了 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
几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力量
土地革命
井冈山
问题思考
5.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开创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的?
提示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共指明了新的
出路;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
取政权的新局面;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
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从
1928年到1930年,中共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
根据地。
3.根据地斗争:土地革命: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的土地革
命;政权建设: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反“围剿”斗争:红军粉碎了敌人
的四次“围剿”。
封建剥削制度
问题思考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由几部分组成?其内在关
系如何?
提示 (1)组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关系:共产党的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
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能充分发
动群众,为革命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武装斗争
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
保卫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
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与
根据地建设相结合,武装斗争就失去了阵地和依托,
土地革命就失去了根基。
4.长征
(1)原因:由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造
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
长征;在1935年的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
稚走向 。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
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
(4)意义: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
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遵义
成熟
会宁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1937~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成立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
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问题思考
6.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有哪些主要的异同点?
提示 (1)同:都面对共同的任务,第一次是反帝
反封建,第二次是抵抗日本侵略;都取得了较大
胜利;都因国民党破坏、背叛革命而失败。
(2)异:第一次主要是反对封建势力,第二次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
外合作;第一次只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
次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的胜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 、民
主;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坚持 和内战的方针。
(2)过程: 1946年全民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在解放
区进行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
性,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1947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 ,揭开了战
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底到1949年初,发动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 ,推
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和平
独裁
土地改革
大别山
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
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
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
,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
期;(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改变了
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4)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
斗争的士气;(5)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 到社
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
中国人民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的
发展方向
世界
政治力量
新民主主义
问题思考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
些?
提示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
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有
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江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
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和现代
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
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
“走自己的路”。说明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
和“走自己的路”指什么?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
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思路点拨 题干表明这里的“走什么路”指的是革
命道路问题,从孙中山的“走西方的路”到中共走
“俄国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反映的是中
国人民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这个探索过程也是
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将外国先进
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
答案 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
路;结果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
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
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指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胜
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
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认
识: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
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
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
抗议口号同时出现于 (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看,有几个信息很关
键,“外争国权”“签字誓不承认”,这正是五
四运动的口号。
A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
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
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
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
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
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B
3.下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中,反映出国民革命
运动失败主观原因的是 (  )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必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
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
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我们的责任是为开展国民运动而工作
解析 这句话中“万勿参加政府工作”表明党放弃了
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B
4.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图
中①②③④代表我党建立的四块革命根据地,其
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D
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
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
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
期”,这一时期政治上成熟表现在 (  )
①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找到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党问题的领导核心 
④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从时间限制上可以得到正确判断。
B
6.毛泽东诗词中有一经典名句:“钟山风雨起苍
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大江”是(  )
A.乌江 B.金沙江 C.大渡河 D.长江
解析 “钟山”指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指
渡江战役。
D
能力提升
7.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
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
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
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放军纪律严明,赢得
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只有C项
符合题意。
C
8.8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
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
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
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
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
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 本题只要通过计算就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
当然要注意“8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
要放鞭炮”“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救
国”等信息。
C
9.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
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
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
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
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
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 《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
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
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自信。
“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
因素。
(2)长征。“左”倾错误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3)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
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的胆略。
10.阅读下列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问题:
图二 江西井冈山黄
洋界保卫战旧址
图一 毛泽东的书法
图三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结合图一回答,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发展成
为燎原之势的?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军
民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3)图一、图二和图三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三反映的
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 (1)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
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
围城市的道路。1927~1930年,全国共建立了大小
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多人。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2)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采取了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3)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的壮大、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为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②意义:中国革命有了统一的政权机构,使革命发
展更加有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