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4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教案(人民版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专题4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教案(人民版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30 12:08:4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
性转折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 制度建立起
来;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
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社会主义
(2)内容: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 变
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
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
”,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全党要坚
持党的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3)意义: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 的一个良好开端。
主要矛盾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把社会主义
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
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
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
》。
(3)发动: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
的全面发动。
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1966
(4)“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7年,毛
泽东支持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夺权,各地掀
起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1968年,
全国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 ,实际上
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中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 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5)影响:使国家的 和 被肆意践踏,全国陷
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使国家的民主政
治建设严重倒退。
(6)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的 。
革命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
法制
内乱
问题思考
1.简述“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
残的原因?
提示 (1)中共成立后,多年以来存在着“左”倾
错误,后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导
致“文革”发生的直接原因。
(2)与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的联系:经济上,中国
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影响极深;政治
思想上,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公
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法制的观念。
(3)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的法制还不健全,公民
的合法权益暂时得不到保障,以至于以权代法、
权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使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3.“文革”内乱留下了哪些重要教训?
提示 制定政策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一切从实
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正确分析中国社会
各阶段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党内民
主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机会主义问题上既要
反右又要反“左”,但主要是防止“左”,因为
“左”倾错误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背景:“文革”结束后,由于没有从思想上彻底
清理“文革”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
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
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要彻
底纠正“文革”错误;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
想,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实事求是
2.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重新确立了 、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
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
开始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为中心的
历史性转变。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
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
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
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背景: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目标。
2.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0年,邓小平发表《 》
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
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权力
过分集中
(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
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中国在
历史新时期 的总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 ,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治国安邦
依法治国
问题思考
4.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之差所
体现出来的变化?
提示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
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国家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领域都有法可依。
一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
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
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5)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依法治国
宪法
问题思考
2.为什么说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是中国法律建
设的里程碑?
提示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
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
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
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
5.你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
关系的?
提示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
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
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
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
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发展和完善。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文革”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
历了怎样的曲折和发展?
思路点拨 “文革”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曲折主要指“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使我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应回答“文革”对民主法制
破坏的史实及严重后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发展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
和成就,应从措施和成就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曲折:“文革”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全国人大
制度彻底瘫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受到野蛮践
踏,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2)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
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这表现在一是平
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二是进行政治体制改
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
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加快法制建设,逐
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四是将“依法治国”
正式写入宪法,并颁布《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
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1.“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的主要原
因是 (  )
A.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
B.极“左”思潮的泛滥
C.红卫兵组织建立
D.许多人被抄家、批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下,导致了A、C、D三
项的情况,因此选B项。
B
课时作业
2.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但个人的政
治命运却经历了“三起三落”,“文革”期间两
度被打倒,其根本原因是 (  )
A.领导集体内部意见不合
B.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C.国家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D.个人主义导致
解析 结合“文革”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可知,党
的重要领导人随意被打倒,是民主与法制不健全
的突出表现。
C
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
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下图为焚烧“万世师
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
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②明显与史实不符。
A
4.从1966年到1975年,十年间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公检法”被砸烂
B.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
D.国际环境恶劣
解析 A项与题干所述现象是并列关系;C项是
“文革”期间的一起重大冤案;D项是外因,不是
主要原因。在“文革”时期,“左”倾错误严重
泛滥,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导致题干中现象发生。
B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1957年整风运动的目的是要全党学会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符合
当时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反右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逐
步扩大化直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表
现,不符合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A
6.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
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思想实际上反映了
(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依法治国 D.把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
C
能力提升
7.张艺谋拍摄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
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
伤并丧失劳动能力后历尽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
了法庭,村长被拘留。电影中的台词“讨个说法”
一时成为流行语言。这部电影反映了(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利 
④我国的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一个农村妇女具有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将村长告上法庭,说明了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答案 C
8.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变得炙手可热——政
府听证。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
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
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
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国
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
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灯1.35
解析 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征询民众的意见,接受民众的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刘少奇和王
光美被强行批斗。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
“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
法保护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
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此后,所
谓的“刘少奇专案组”不顾党纪国法,严刑逼
供,突击审讯,制造了刘少奇“叛徒、内奸、工
贼”的伪证。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无声无息
地离开了人间。
材料二 下图是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刘少奇追悼大会的场景:
材料三 下面是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进行审判的照片
材料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我们用十年沉重代价
换来的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
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国家的国家主
席被迫害致死,突出说明了什么问题?除了刘少奇
遇到的这种情况外,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生
活还出现了什么严重情况?
(2)材料二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你认为在中国,要避免“刘少奇案”那样的悲剧
重演,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 (1)问题:“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
到严重践踏。情况: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
踏;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
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全面拨乱反正。
(3)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10.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
不断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八届人大代表提出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新当选的村主任
在发表就职演说
群众在进行普法知识宣传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
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
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
主选举。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
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21世纪教育网
2.了解“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3.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4.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充分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21世纪教育网
2.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特别是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文献,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了解“文革”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4.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要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八大召开,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1世纪教育网
2.由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遭到重大挫折: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历史的伟大转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左”的错误没有及时清理,党和国家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21世纪教育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6.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21世纪教育网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践踏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教学: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求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二、 历史的伟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回答问题:
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21世纪教育网
②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1世纪教育网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意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阅读材料: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回答问题:
①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你认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要健全法制,做到要有发可依,有法必依,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21世纪教育网
“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挫折,要从根本上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文革”结束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