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同步练习:专题5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rar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同步练习:专题5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rar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30 12:08:40

文档简介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所以A项不正确,B、C、D三项都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C.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
D.1971年基辛格访华期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这是首次承认。
3.2009年11月15日电就职未满一年的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展开了他的首次访华之旅。打破外交惯例,赶早访亚访华,及其在华四天三晚的行程安排。这与37年前《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共同影响是 (  )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结成联合反苏统一战线
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此次奥巴马访华打破外交惯例,赶早访亚访华,及其在华四天三晚的行程安排及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可以看出,这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2011年3月13日,中国救援队赴日本地震灾区参与援救援助。赴日救援为中日双方进一步相互认识敞开了一道窗口,拉近了两国距离。“地震效应”呈现中日两国关系转缓。回故建国后两国外交关系史,标志着中日结束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两国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
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B.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C.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21世纪教育网
D.日本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关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5.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 / )
(1)图一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副部长为何会如此开怀大笑?你认为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2)观察图二,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
解析:第(1)题需从1971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出乔冠华大笑的原因,然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因素;第(2)题根据图片内容得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影响等,题目可以围绕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来拟定,如“冰释前嫌”“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等。
答案:(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
(2)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B.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解析:选B。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反映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符合时代趋势和潮流。但是西方国家并没有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
2.“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解析:选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项不正确。C项应该在改革开放后。
3.表决2758号决议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上去发了一个言,他说我建议这个决议草案应该改一下,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理会的席位,保留所谓中华民国在大会的席位,这个话一讲,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哈哈大笑,觉得老布什太不识相。这个决议就在哄堂大笑之中自动否决了。“不识相”是指没充分认识到(  )
A.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B.台湾国民党当局已放弃在联合国的席位
C.中国已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D.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而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解析:选D。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2758号决议获得通过。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台湾当局手中夺回联合国代表权。A项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B和C项不符合史实。
4. 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方的英文是:China:A Whole New Game;下方的英文是:U.S Ping Pong Players at Great Wall。符合该封面内涵的主题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另起炉灶”      B.体育交往
C.破冰之旅 D.中美建交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示和英文内容可知是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第一次突破,联系以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应该归纳为破冰之旅。A项是建国初的外交方针,B项仅是表面现象,D项在时间上不对。
5. 右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 /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21世纪教育网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当时的特点。至于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
6.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在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  )
①中国透露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识记能力。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美国正式建交是1979年,都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符。
7.(2011年温州高一检测)2010年4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日本财务大臣菅直人时说希望两国政府加强协调,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要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两国应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以史为鉴,走和平发展之路21世纪教育网
②忽略历史,求同存异
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21世纪教育网
④增进互信,拓展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关注现实,分析理解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历史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大障碍,应正视历史而不应忽略历史,故排除②。
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选D。中国70年代的外交大事主要有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人开始扬眉吐气了;而1972年尼克松访华,把手伸过太平洋与周恩来相握,所以是“跨洋握手”;而继尼克松访华之后,日本也与中国开始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最终“冰释雪融”。
二、非选择题
9. 右图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该图片的拍摄时间是________年。
(2)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3)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4)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知道其大背景。比如说中美断交和建交,美国拒绝和中国关系正常化是和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意识形态的分歧有关的。而70年代与中国和好则是因为其经济滞胀,又陷入越战泥潭等原因。对历史有整体性的把握是解题的基础。
答案:(1)1972年。
(2)拒绝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两大阵营的对抗。
握手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国陷于越南战争泥潭。
(3)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局面,是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4)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中日建交。(共32张PPT)
第2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中国政府为 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
争;20世纪70年代后,广大亚、非、拉、
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
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新中国国际地位逐步
提高。
恢复
发展中国家
问题思考
1.美国为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提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
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阻碍了美
国霸权政策的实现;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的差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利于
美国操纵、利用联合国为其谋求霸权。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
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 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是中国 的一个重大胜利,作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交战线
问题思考
2.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
者称为:“震碎了会议大厅的玻璃”,请问乔冠
华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
提示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
大胜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美国方面: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美国“ ”中国政策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中国方面:中苏关系破裂后, 陈兵中国东
北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
共同要求。
遏制和孤立
苏联
2.过程
(1)1971年3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
国,这在世界外交史上被称为“ ”。该
行动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访华
做了准备。
(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
》,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
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
关系走向 。
乒乓外交
中美联
合公报
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
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 政府是中
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
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题思考
4.《中美联合公报》与《中美建交公报》有何异
同?
提示 同: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异:《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美国与台湾当局
“断交”“废约”“撤军”;《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国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
3.影响: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走向缓和,成为
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
问题思考
3.美国为什么要迫切地和中国搞好外交关系?
提示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经济上受到日本、
西欧的挑战;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孤立
中国政策失败,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
用。
三、中日建交
1.原因: 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
善;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积极推
动。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
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
宣告结束中日间的不正常状态,对由于战争给中
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表示 ;承认
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一部分。1973年,中日两国互派大使。
3.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
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美关系
田中角荣
深刻反省
中华人
民共和国
睦邻友好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1】 下图反映了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
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被第26届联大通
过时,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一片欢呼,西方国家代表
愁眉苦脸。
上述场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为
什么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一片欢呼?为什么西方国家代表愁眉苦脸?
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
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
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
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美国扶持台湾国
民党政府,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到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中,亚、
非会员国的日益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
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
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遭受的一次“最
惨重的失败”。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探究2】材料一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
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 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根据新华网摘编
请思考: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
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
的?
思路点拨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了中美关系的三
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
材料一、二提供了美国对一个中国认识的发展,材
料三则概括了三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 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的
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
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
《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942年,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
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形成的标志,与中国重返联合国无关,故可排除①。
答案 D
2.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诗歌:“我
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
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
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
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
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叙
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消除了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3.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
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解析 此题可以通过“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
表团”和“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等有效
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结合“小球推动大球”的
佳话,及不久后尼克松访华的史实可得出选A。
A
4.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
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
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1975年12月,毛泽
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
在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
的外交活动有(  )
图一 图二
①中国透露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 ②中日邦交正常
化 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识记能力。第一
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与美国
正式建交是1979年,都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符。
答案 D
5.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
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
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种
说法本质一致的地方是 (  )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和孤立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
出发点
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析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制定国家对外政策
的立足点,C项说法最能体现上述原则。
C
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
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解析 本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需要缓
和与中国的关系来寻求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苏联,
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
A
能力提升
7.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
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
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
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C
8.从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使馆,互派大使已经有37
周年,但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建交以
来,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美国态度 B.经贸关系
C.历史问题 D.台湾问题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
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
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
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联合国中取
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
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
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
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解析 (1)主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敌视——改
善关系。回答问题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2)外交政
策的确定,基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和时代变迁。了
解了这两点,问题就好回答了。(3)中国的外交活动
要注意时代性。材料一主要是50年代,材料二主要
是70年代。
答案 (1)美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及
经济军事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采取了“一
边倒”的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与苏联结盟;抗美援
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打破帝国主义封
锁。
(2)政策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
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处
于劣势;中国实力增强。成就:中国外交取得重大
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又掀起了
一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0.阅读下面三幅图片:
请回答:
(1)依据图片,概括70年代新中国三大外交成果是什
么?三幅图片有什么内在联系?
(2)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
国的”,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先给图二拟个标题,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
代史实分析中美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4)影响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共同障碍是什
么?应怎样扫除障碍,保障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
展?
答案 (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
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重返联合国,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激发了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
望;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又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2)第三世界(或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之密切相联。
(3)跨越大洋的握手或破冰之旅。“斗则两伤”:从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中美对抗造成了中国经
济技术落后,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美国也失去了中
国这个巨大市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则两利”:70年代后中美关系改善并走向正常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变了美国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地位;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贸易往来;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台湾问题。恪守《中美联合公报》和《中日联合声明》精神,特别是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