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
发展和国内 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
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
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
了 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社会主义
和平与发展
3.外交政策的变化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
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 。
(2)实行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
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对外开放
不结盟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1.前提: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则,积极开展 ;2000年9月,中国国家
主席 出席联合国 会议,倡议举
行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3.影响: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方面
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多边外交
江泽民
千年首脑
国际合作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
提示 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
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1993年11月,中
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 出席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该会议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概况: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
海会晤,形成了“ ”;在中国推动
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
为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
西雅图
上海
上海五国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2)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
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
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
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
问题思考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和我国有什么影
响?
提示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
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
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
域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关系。
3.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趋提高,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失败相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原
因何在?
提示 改革开放,国力强盛;适时调整外交政
策;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初期的“一
边倒”再到现在的“无敌国外交”,这说明什么
问题?
提示 中共的正确领导;新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是联合国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你知道中国是怎样在联合国发挥作用的
吗?
思路点拨 可以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中国
在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的职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地参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活动。在历届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
国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
解决而积极努力;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作出自己
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
际机构中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并采取了
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作出了真诚而有效的努
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还积极地为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提出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主张。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经济实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
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
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解析 “中国不打美国打牌,也不打苏联牌”说
明中国不与美苏结盟,“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
国牌”说明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由此可知新
时期外交的特征是不结盟。
D
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中国2006年度外交活动
的年终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
“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
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B.和平发展 战略结盟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C.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负责任的大国
D.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解析 A项中“文化渗透”不确切,我国坚持平等互
利原则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B项错
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不与大国结盟。D项
不准确,全球化、多极化作为一种趋势不断增强,在
文化上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
C项符合实际,应选C。
C
4.新时期,我国对外坚定地奉行不结盟政策,其含
义包含 ( )
①反对霸权主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不
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③不以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论亲疏,发展同一切国家正常关系
④不同任何国家搞战略伙伴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实际上不结盟政策不是不与其他国家交
往,发展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相反,中国
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包括
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发展了友好合作的
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结盟政策所反对的是与他
国搞军事同盟。
A
5.下列四幅图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
①向海地派驻维和警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
成员国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
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④都是中国依据联合国宗旨,在联合国框
架协议内进行的外交活动。②③是中国致力于地区
间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外交活动,故选D项。
答案 D
6.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于2008年
12月2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15世纪郑和下西
洋以来的首次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这说明
( )
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
合法的 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严重损害
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 ③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
的基本方针 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
护国家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
C
7.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
片表明 ( )
图一 毛泽东
会见斯大林
图二 毛泽东
会见尼克松
图三 邓小平会
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解析 图片反映了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关系正常
化,中苏关系由友好到破裂到再次和好的过程。这
表明新中国外交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答案 C
8.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
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
这种思想的是 (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
9.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
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建立一个
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
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作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
工作。”可见个人在联合国事务之中是可以、也
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的。
材料二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铸剑为犁
打结的手枪
请回答:
(1)这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
宪章》规定的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是什么?
(2)当今世界威胁联合国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已在对外政策上树立
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成为联合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你认为这与我国新时期哪些对外政策有关?
(4)作为中学生,你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参与联合国的事务?
答案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办法:安理会
决议采取有效集体的办法,即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
“大国一致”的原则。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宗教
纷争。
(3)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
平;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和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
友好关系。
(4)更多地了解联合国事务及其进展;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结合联合国宗旨,评价联合国的事务;宣传
联合国宗旨。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
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
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是争取世界和平。 ——邓小平
材料二
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五
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材料三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新时期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
是什么?又体现了哪一具体政策?
(2)依据材料二,回答该图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什么
成就?与该图性质相同的重大成就还有什么?再
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回答该图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什么成
就?与该图性质相同的重大成就还有什么?再举一
例。
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结盟政策。
(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0年9月江泽民
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993年江泽民出席了在美国
西雅图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D。 A、B两项过于片面,C项不切实际,“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中国与周边邻国发展友好互信关系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A项最佳。
3.21世纪初,我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限制(21世纪初)和国家条件限制(俄罗斯和中亚国家)。2001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21世纪教育网
4.2010年3月17日21时,中国第十一批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第一梯队80名官兵飞赴刚果(金),开始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右图为维和官兵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时的情景。这再次说明了( )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中国第十一批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第一梯队80名官兵飞赴刚果(金),开始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再次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 http: / / www. / )
材料2:邓小平说:“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材料3: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0年1月,中国多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员在海地大地震中遇难。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具体方针又有怎样的变化?
(2)材料3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多边外交涉及到哪些领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影响中国外交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答案:(1)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现在的“不结盟”、“不称霸”。
(2)领域:多边经济领域,地区性国际组织领域,联合国授权的国际维和行动。
(3)中国的国家利益、综合国力。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新战略决策。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
2.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内容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题干强调“始终”,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曾恶化,排除A;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始于1978年后社会主义新时期,排除C;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始于2001年,排除D项。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3.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解析:选D。改革开放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的外交是围绕这一重心展开的。
4.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主要是因为( )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
解析:选B。维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说是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稳定的环境。
5.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本题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和平崛起”,即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会构成威胁,并有利于世界和平。①表述不正确,④与材料不符,故选②③。
6.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化的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 )
A.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北美自由贸易区会议
C.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主要表现是( )
A.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D.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世贸组织为世界性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和中国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合作组织,所以A、B、C不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是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组织。
8.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 )
A.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B.以防务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同盟
C.以打击恐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机构
D.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解析: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2001年上海峰会,由中国倡导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这三股势力奠定法律基础。B错在“军事同盟”;D错在任务上;A忽略了其经济功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图三、图四,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又是如何实施的?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图一指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图二指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结束。
(2)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图三指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江泽民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
图四指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