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确立与发展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
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 中的统治地位
确立。
议会
(1)1640年,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反对以国王为首的封
建势力,经过两次内战,于1649年,将国王
送上断头台。
(2) 利用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于1653年就任“护国主”。后来由于“护国主”政
府缺乏强有力的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由于复辟王朝的统治直接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的利益,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控制的
议会发动了“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
继承英国王位,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查理
一世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问题思考
1.“光荣革命”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提示 (1)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
级本质上分析,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
间的相互妥协。
(2)“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
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
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辟了道路。
2.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所控制的议会,通
过了一系列 的法案。
(1)《权利法案》: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
规定:国王无权废止 ;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
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
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
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 。
(2)《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通过,把
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议会
手里,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3.影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将实际权力逐渐转
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 、司法
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 的基础。
限制王权
法律
议会
王位继
承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君主立宪制
问题思考
2.“光荣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有何
变化?
提示 (1)革命前,国王掌握国家大权,实行专制
统治,认为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2)革命后,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国王日
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不支配国家政权,
议会是权力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二、英国代议制的逐步完善
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背景:“光荣革命”之前,国王的最高的咨询
机构被称为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
大臣;“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期, 成
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汉诺威王朝时期,
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2)形成:1721年,下院 沃波尔任财政
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
了实际上的首相,并开创了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
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从而增强了议会的行政
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 ;国王“统
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内阁
多数党领袖
监督控制权
(3)影响: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
问题思考
3.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及形成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
向议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具
体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下院多数
党领袖通常就是首相,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
(2)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立法机构得以控
制行政,有效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其
形成维护了君主立宪制。
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前,议会选举仍实
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引起工业资产阶级
不满;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革命浪潮的推
动下,英国群众斗争高涨,工业资产阶级为谋求
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2)内容:对选民的 作了重新规定,对
选区和议席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分配。
(3)影响:使 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
和选举权,使议会制度向民主化方向又迈进了一
步。
参政权
财产限制
工业资产阶级
问题思考
4.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责任内阁制之间有何
关系?
提示 (1)三项制度都是英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
(2)其中,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代议制的核心内容,
围绕着它又形成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等重要制
度,从而实现和维护了君主立宪制。
三、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
1.政治发展趋向:内阁权力膨胀,形成“内阁专横”
的政治格局。
2.表现:19世纪70年代后,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
案权;通过制定重大问题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内
阁掌握了部分立法权;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
问题思考
5.英国政治制度的演进有何特点?
提示 (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
政治制度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
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
阁到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即
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转移到内阁
的过程。
(3)创新性: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
制逐渐形成,代议制度不断完善。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如何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思路点拨 ①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历史所
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是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
之一。②对“君主立宪制”一类的概念的认识首先
应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即答出其含义;然后进
一步揭示其特点,即该政体与其他主要政体如共和
制相比所呈现的突出不同,比较时应侧重从最高统
治者的地位和国家权力的中心等方面着手;最后是
该制度所产生的作用,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归纳即
可。③对“如何认识……”这样的问题的回答一般
是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步骤,即答出问题所
呈现的“表”(含义、突出特征和内容),最后及
“里”(即对其实质、评价等延伸点的归纳)。
答案 (1)含义:所谓君主立宪制,即一切都要由法律
决定,君主本身也要遵循法令,法律在王权之上。而
议会有权制定法律,这样议会就通过自己制定的法律
一步步缩小了国王的权力,同时也逐渐扩大了自己的
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特点
①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联
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实
际上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其人微言轻,
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国王的
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3)作用
①从国内来看,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
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②从国际上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
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
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
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
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
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
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
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 )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不流血的方式”可以判定为
光荣革命。
C
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
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解析 《权利法案》规定议会主权,王权受到了
限制。
B
3.《权利法案》中:“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
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聚会。”其涵
义是 ( )
A.议会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B.议员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
C.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D.议会有限制国王的权力
解析 注意材料中“时常聚会”一词。
C
4.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
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
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成为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D
5.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
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
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段话反映了英国的
政治制度是 (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军事独裁统治
解析 材料表明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因
为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
B
6.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维尔克斯主持的《苏格
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
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
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B
能力提升
7.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出现了“内阁专横”的政
治格局,这种格局表现在 ( )
①内阁掌握了一部分立法权 ②议会的财政权被
内阁篡夺 ③内阁占用了议会会议的全部时间
④内阁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A
8.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
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Europe”。这是因为 ( )
A.无产阶级赢得了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解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
的变化,这次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
格要求,民主的范围大大扩大。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
砍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还会再
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
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
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
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
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
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
的老百姓的身上。
材料二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后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史选读》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什
么时候的情况?
(2)材料一中的“查理”和“缙绅”各指什么?“暴政的树梢砍掉了”与“压迫的大树”分别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法”是指什么?其列举的条款分别
对国王的权力作了怎样的限制?
答案 (1)1649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和“光荣革命”
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2)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即护国公统治。
(3)“法”指《权利法案》;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法
律的执行;不经议会的允许,国王不能擅自征税。
10.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
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
不得征税等。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
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
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
到各部大臣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
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
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
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小威
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
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
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到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5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三 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议会。 ——钱乘旦《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
(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材料一详细列举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过程。材料二则从选民的财产资格角度反映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状况。材料三介绍了英国行政改革状况: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削弱教会贵族势力。
答案 (1)从限制王权到责任内阁;司法权从王权中独
立;内阁从属于议会到下议院中的多数派组阁。
(2)向城市工商业者倾斜;有财产资格限制;选举范围
扩大。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
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
(3)削弱地方贵族和教会贵族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4)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
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实际上考查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的权力和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只有①②符合题意。
2.2008年以来,英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潭,布朗可谓是内外交困,大失人心,最终于2010年辞职。布朗辞职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其不信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不支持
C.保守党的反对
D.国际社会对他不支持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有关内容。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逐步形成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另一方面首相可以提请君主解散下院,重新选举,由选民来决定内阁和议会的去留。材料反映了议会对首相的不支持,迫使其下台。
3.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所属的国体不同 D.所属的政体不同
解析:选C。国体即国家的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19世纪英国的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而清王朝的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军机大臣的职务是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由此可见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的主要权力机关,后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最高政务机构,故应选C。
4.
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它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君主制与民主制相互融合
B.议会是权力中心
C.国王“临朝不理政”
D.国王是民族团结的纽带
解析:选C。要通过漫画中“我只是摆设而已吗”这一关键信息判断,它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的政治特点。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21世纪教育网
……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21世纪教育网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2)《权利法案》的制定有何意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保证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
(2)意味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
1.(2011年上海调研)“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
A.《王子复仇记》 B.处死查理一世
C.光荣革命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解析:选C。本题考查通过解读新材料再认主干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指向非常清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从材料情境中辨认出这是“光荣革命”。选项A、B、D都不符合材料情境或英国史实,故选C。
2.(2011年济宁高一检测)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
A.英国议会 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
解析:选A。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光荣革命”后,威廉夫妇是作为英国议会邀请的客人入主英国的,国王的权力不再来自上帝而是议会,故威廉夫妇接受的是出自议会的议案。故选A。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制定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C.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D.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
解析:选C。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社会转型”,明确其含义是古代向近代的社会转型,从政治上看是“法治”代替了“人治”。
4.(2011年南通学业水平检测)“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已经建立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重要内容和影响。A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的通过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C项说法错误,《权利法案》后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是在18世纪中叶。
5.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的任何决定须由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国王的立法权受到限制
B.首相地位明显提高
C.内阁加强对国王的控制21世纪教育网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议会限制王权的深层认识。《王位继承法》由英国议会颁布,其中对国王发布命令的限制,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议会以立法权限制行政权,是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的实质性反映。
6.(2011年泰州高一检测)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这是哪一次历史事件的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A.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B.1832年议会改革
C.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D.2010年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7.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10年3月1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向英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兼外交使团副典礼官马丁递交国书副本。刘大使应该将国书的正式文本递交给英国( )
A.国王 B.首相
C.财政大臣 D.外交大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国书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正式文件,只有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元首才有权接收,英国的国王虽然没有实权,但却是英国的代表,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因此,刘大使应该将国书的正式文本递交给英国的国王。21世纪教育网
8.2009年4月,英国民众2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布朗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解析:选C。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21世纪教育网
——《英国史讲义》
材料2: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它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潘恩选集》
材料3: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0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4: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贸易自由代替了保护主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概括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2)依据材料3,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3)依据材料3、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40年代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它们的被废除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英国议会改革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综合认识及其与工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第(1)题可通过详细解读材料1、2,从选区划分和权力分配来概括议会制度的弊端。第(2)题可在阅读材料3后,从选区划分和选民资格调整来归纳变化,然后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存在限制选民资格的不足。第(3)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时代特征,从经济发展和阶级要求来分析原因,指明影响。第(4)题可以结合材料事例,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互动来阐明其关系。
答案:(1)弊端:选区分布不合理(或议会代表分配不合理),新兴工业城市居民无选举权;上议院的权力依然被贵族把持(或存在暴政残余)。
(2)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以财产收入作为获得选举权的主要依据。
说明: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上升。
不足:选民资格有财产限制。
(3)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
说明:贸易自由主义确立起来。
(4)认识: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英国议会的民主化;议会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又促进了工业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