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同步练习:专题9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同步练习:专题9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30 12:08:4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3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
(1)原因:东欧国家自身政治和经济困难积重难
返;戈尔巴乔夫“ ”的影响。
(2)概况: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相
继发生剧变。
(3)影响:东欧剧变使东欧国家纷纷向西方靠拢;
经互会解体, 解散,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
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新思维
华约
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背景: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造成经济机制
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2)经过: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
国联盟条约》,把中央集权的联盟变成了一个松
散的邦联;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
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 性质发生根本
变化;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
国领导人签署《 》,苏联完全解体。
国家政权
阿拉木图宣言
问题思考
1.苏东剧变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提示 (1)原因: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出现困
难;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它是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外
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教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产
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防止西
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经济多极化
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奠定了基础;两极
格局解体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受到许多
因素的限制。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两极格局解体后,暂时
形成“ ”的局面。
(1)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
大国,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
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建立
“ ”。
单极世界
一超多强
(2)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两极格局终结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91年欧共体在荷兰签订《 》,希望将欧共体由经贸集团建设成政治实体;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欧盟力量的发展,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联盟条约
问题思考
2.欧盟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与美国不一
致?
提示 经济实力是外交的后盾;随着欧洲一体化
进程加快,欧洲在国家事务中想发挥更大作用,
反对美国霸权政策。有欧洲一体化“发动机”之
称的法德两国对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很反感。
欧盟与美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有商贸关系、特
殊政治利益等具体分歧。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①措施: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也注重与亚洲邻
国的密切的经济分工和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
“亚洲代表”自居;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
行动合作法案》,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
打开了大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
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②影响:
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引起了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
走向的担忧和疑虑。
军事力量
(4)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和文化大国,自然资源丰富,教育和科技基础雄厚,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 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 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俄罗斯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以牵制美国,并协调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防止美国势力的渗透;2000年出任总统的普京,推行务实外交,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
美国
全方位
问题思考
3.为什么说俄罗斯仍是美国的强劲对手?
提示 从军事上看,仍是美俄两极,因为它仍拥
有经过裁减后的大部分核武器;俄罗斯通过调整
政策,走出了低谷,并保持了大国地位,仍具有
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俄罗斯还拥有丰厚的文化、
自然资源、教育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
(5)中国
①表现: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连续7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参与不结盟运动,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面对
,中国政府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危机做出了贡献。
②影响: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必将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南亚金融
风暴
3.影响:世界多种力量的发展有利于制约美国的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
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变长
期以来个别霸权国家主宰世界的局面;有利于世
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繁荣。
问题思考
4.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为什么新的世界格局还
尚未形成?
提示 (1)多极化格局不像“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和雅尔塔体制,是在世界大战根本改变国际
力量对比的形势下迅速建立的,而是在没有发生
世界大战的形势下各强国力量消长的基础上形成
的,各强国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2)各强国较量磨合和分化组合,并形成“均势”
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以
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需要较
长的时间。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克林顿说:“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唯一希望。”
请回答: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与目的如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联系现实,说明你对多极化格局的看法。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材料、概括
提炼有效信息、综合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具
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能。解题的前提是对两极格局
结束后,美国推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有大致的了解。
解题时要结合教材,概括材料进行史论结合式的
评述。
答案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干预他国内政。其目的是企图独霸世界。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轰炸,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其实质是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以实现新形势下的“美国霸权下的和平”。
(3)“一超多强”的局面是暂时的,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
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
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
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
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吸取教训”等可知邓
小平谈话的背景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
2.“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
要。……如果没有我们在海外的积极领导和参
与,各种威胁就会加深,我们的机会就会缩小。”
该材料体现了美国的什么政策或企图(  )
A.“冷战”政策 B.维护世界和平
C.构建“单极世界” D.促进多极化趋势
C
3.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
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
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
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说明 (  )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
霸世界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解析 有多个权力中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说
明美国的霸权活动受制约,C项最佳。
C
4.右面的漫画反映的是冷战后美国
的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事例与这
一政策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
B.美英军队未经联合国授权便攻打伊拉克
C.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争端不断
D.美国加紧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解析 总统的梦想是将美国的国旗覆盖全球,寓
意要称霸全球,C项不是称霸的范畴。
C
5.某条约规定,德意志东部地区,共分成五个州,
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
邦德国,并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味着 (  )
A.德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B.欧盟地域范围的扩大
C.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
D.东德和西德实现统一
解析 材料反映出德意志东部地区集体加入联邦
德国,因此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德国的统一。
D
6.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的最大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消除了国家间的对立
C.地区局势得到缓解 D.新兴力量开始崛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这一趋势不断加强。
A
能力提升
7.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
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
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
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解析 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也在谋求成为
世界政治大国,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地
位。这也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归根结底是由
其经济实力决定的。
C
8.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
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
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
发展的因素有 (  )
①美国地位相对削弱 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
大进展 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
国迈进 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⑤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⑥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
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⑥
解析 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发展都推动着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他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世纪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称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二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加强煤钢生产。……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1993年11月1日,欧洲共同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建成欧盟。目前欧盟已有25个正式成员国。
——《欧盟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欧共体”是有哪些机构合并成立的?
(2)“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是什么?
(3)据材料二说明欧共体的演进趋势。
答案 (1)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2)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
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演进趋势:
①从单一的经济组织向经济政治组织演变,合作领域
扩大。②规模扩大,成员国增加。
10.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
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
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
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
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右图反映的是20世
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
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2)柏林墙被拆毁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个大国关系的演变过程。第(1)问主要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美苏在全球争霸表现为在欧洲的冷战和在亚洲的热战。第(2)问通过“柏林墙倒塌”来见证东西方对峙走向瓦解这一事件。第(3)问直接回答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即可。
答案 (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
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德国趋于统一;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或“冷战”、两极格局等)趋于瓦解。
(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1.一位细心的同学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A.欧共体成立       B.联合国改革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在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国旗为图一)并入联邦德国(国旗为图二),两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其国旗采用原联邦德国的国旗。
2.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http: / / www.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选C。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3.201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2011年2月以来埃及、利比亚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关系
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
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关键信息是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甚至发生流血冲突,A符合材料反映的问题。局部冲突不能证明B的说法。霸权主义影响国际关系,但不是主导,排除C。D项说法错误。
4.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
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
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可排除带③的选项。21世纪教育网
5.(2011年广州市调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材料1: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1,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其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的外部挑战主要有哪些?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是如何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影响的?
解析:第(1)问从“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以反映战略意图。有利和不利条件可以从战后世界力量变化情况来分析。第(2)问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和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第(3)问有利条件从国际格局变化和中国自身发展因素角度来回答。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可以从中国的外交活动来回答。
答案:(1)攫取世界霸权。
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不利条件:苏联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2)欧洲和日本崛起;苏联、中国的竞争。
影响: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调整对外战略。
(3)有利条件: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发挥影响: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为(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A。首先判断出题目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关,再在其诸多变化中选出突出变化,因此答案为A。
2.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因果关系之一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选A。国旗的变化反映了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2011年吉林调研)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解析:选A。苏共实行高度的集权制,党内缺乏民主机制,使权力从根本上失去了制约和监督,以致党的干部由人民的公仆蜕变为人民的老爷,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都是这一原因产生的结果。
4.
读右图,分析它出现的实质是(  )
A.英镑地位的衰落
B.美元的贬值
C.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体现
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体现
解析:选D。插图反映的是欧元,欧元的启动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的表现。A、B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政治一体化表现不出来。21世纪教育网
5.(2011年广东质检)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选B。经济决定政治。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
6.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表现有(  )
①发动科索沃战争 ②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
③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④领导北约东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①②③明显是美国撇开联合国构建“单极世界”的表现;结合时政知识,④也是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重要举措,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7.下列因素最能说明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国家的是(  )
A.版图广阔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资源丰富 D.军事大国,科教基础雄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军事科技力量强大是俄罗斯综合国力强大的最主要体现,也是俄罗斯对美国构成挑战的最主要因素。
8.
( http: / / www. / )
2005年以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组成的“四国争常团”竭力要求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这实质上反映了(  )
A.联合国实行改革是当务之急
B.国际关系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C.军国主义势力正在抬头
D.世界一体化正在加强
解析:选B。四国的争常,是四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和要求提高国际地位的反映,这正说明了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日本经济计划一览
时间 战略计划21世纪教育网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神武景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材料2:2004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日本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积极要求改革联合国安理会,增加安理会席位,明确提出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此,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阐述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理由与愿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你还能答出其他哪些因素?
(2)材料2体现了日本当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联系所学内容回答其原因。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人民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其中的原由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1)制定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机遇,日本政府加强投资和重视教育,引进先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2)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原因是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日本没有认真反省二战罪行,近年来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样一个不能正视历史,不能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的国家,是不能胜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