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一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一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6 11: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年1月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25.公元659年,武则天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进入
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这一举措
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B.选拔了高素质人才
C.铲除了世家大族特权 D.体现了权力再分配
26.清雍正年间,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将优质农用耕地改造为鱼池基塘的现象;广州西郊,形成了固定
的蔬菜、花卉生产供应基地。这一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影响农业生产 B.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完成 D.广东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27.自汉代以来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是如《逸礼·王度记》所言“天子驾六、诸侯驾四”,还是如《毛诗》所写“天子驾 四”,一直是史家争论的焦点。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 天子驾六车马坑,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这说 明传统典籍
A.价值来源于学者考证 B.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C.可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D.不能成为研究的依据
28.图8 为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形势示意 图。该事件最终导致
A.中华民国成立 B.国民革命失败 C.解放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爆发
29.民国初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国内纯碱市场。1917年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
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结束了洋碱独霸国内市场的历史,并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
章。红三角牌纯碱的成功折射出
A.近代民族工业全面提升 B.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
C.列强资本在中国的萎缩 D.近代工业的主导地位
30.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中国知识界围绕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大论战。王礼锡在
《中国社会史论战序幕》中指出:“需要找出中国社会的前途。具体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
本主义革命?亦或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主义?”。中国社会
性质大讨论说明当时的知识界
A.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对社会性质认识趋于一致
C.积极探索救国道路 D.否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31.1962年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大力压缩重工业战线。这一措施意在
A.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D.改变所有制的结构
32.下表为苏格拉底之死的相关材料,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雅典
A.司法判决顺应民心 B.审判结果公正合理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司法程序相对规范
33.1649年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是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检察官指出“国王的权力本是人民
为自身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权力伤害人民,依据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处以最严厉
刑罚”。法庭还允许查理一世对其罪行一一进行回答。公开审判查理一世有利于
A.落实《权利法案》 B.巩固君主立宪制
C.推翻君主制度 D.传播民主思想
34.十月革命后,美国对苏俄(联)执行了长达16年的“鸵鸟政策”,拒绝给予外交上的承认。直到
1933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美苏建交的经济因素包括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美苏经济发展的需要
C.凯恩斯主义理论兴起 D.苏联经济危机的爆发
35.某部文学作品被这样评价:“(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
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总之,有它的整个社
会”,最符合这一评价的作品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为选考题,考
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并蔓延至京畿重地。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及防疫机关——吉林防疫总局。总局外设31处地方防疫局,为处置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颁布了《检疫规则》,包括了疫情报告检验、疫区隔离与阻断交通、强制消毒、疫尸及秽物处理、防疫奖惩及善后措施等。清政府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居民食用干净食物、饮用卫生水源、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环境洁净。1912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至此,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当然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为滞后。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防疫措施相比,清末防疫体系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评价。(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京津地区历史大事简表(部分)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京津地区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为主题,自拟题目,任选一角度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标题、主题鲜明,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顺治皇帝赐达赖“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喇嘛”称号得到正式规定。雍正时期设驻藏大臣,后清政府废止藏王制。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创造“金本巴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亲临监视达赖、班禅及其他呼图克图“灵童”转世,再呈请中央政府批准,方为有效。财政方面驻藏大臣经管铸造西藏银币。从此,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对西藏管理措施的影响。(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52年《旧金山媾和条约》生效,美日战略同盟形成,日本恢复独立。但是“不是完全的独立,而是从属于美国的独立”。无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经济、意识形态领域,日本都需要借助美国的支持。进入70年代末,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相当于西德和英国的综合。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也很快,在许多领域对美国提出挑战。1971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达32亿美元。日本对美国“经济从属性基本消失,而政治独立性则增强了”。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出口美国的商品,特别是汽车出口实行“自动限制”。这一行为引起了日本朝野的不满。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进入80年代,美日联合声明首次肯定日美“同盟”,宣布两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平等伙伴关系”。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原因。(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申纪兰(1929-2020),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1946年参加工作,1953年入党,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51年积极组织参与农业改造,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申纪兰当选为副社长。按照合作社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下田一天记5分工,“老五分”严重挫伤了妇女们的积极性。太行山区还有“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的封建传统习惯。申纪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和男人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劳动竞赛”活动,并争取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的要求。当时,申纪兰并没有意识到,她带领西沟妇女所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纪兰在50年代的主要贡献。(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纪兰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倡议的时代背景。(8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年1月测试
历史-文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D A C A B C A D D B B
二、非选择题
41.(25分)
(1)特点:历史悠久;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受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一点2分,5点10分)
(2)内容:建立专门机构、颁布防疫法律;召开国际会议,吸收国际先进经验;重视利用报纸等新兴媒体(一点2分,三点7分)
评价:有利于保护民众健康;推动了近代防疫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思想启蒙及文化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卫生防疫体系总体发展缓慢。(一点2分,4点8分)
42.(12分)
评分标准:

例:京津地区的变化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创办了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等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卖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在外商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朱其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见证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0世纪初,清末新政奖励工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综上:随着清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和京津地区近代企业的创办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5.(15分)
(1)确立金平掣签制度,加强对藏传佛教的管理;废藏王制、设驻藏大臣完善西藏政治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铸造西藏银币(一点两分,四点7分)
(2)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高西藏地区的文明水平;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点2分,四点8分)46.(15分)
(1)由扶植日本到限制日本;由主从关系变为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每点3分,两点6分)
(2)日本综合国力的提升(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日本意图成为政治大国;美国经济实力发展缓慢,深陷越战泥潭;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第三世界崛起(一点3分,三点9分)
47.(15分)
(1)积极参与三大改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男女同工同酬、提倡男女平等;参与新中国政治建设(一点2分,三点7分)
(2)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刚刚起步;封建传统思想尚存(一点2分,四点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