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答案
1.(3分)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使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错误,“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的直播”与“价值理念产生大革新”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项,“都有对餐饮文化的论述”错误,《资治通鉴》有关论述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俭约;《自然辩证法》有关论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项,“以提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中“以”表示的逻辑关系错误。“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提升应急供应保障水平”是并列关系,用“以”连接则成了目的关系。
2.(3分)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及作者观点的能力。
B项,“不科学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导致各类病症的发生,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说法缺乏依据,由材料一第五段可知,“加剧医疗负担、引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只是一种可能,而非必然。
3.(3分)A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饭店餐桌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不属于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范畴,饭店在餐桌上放置“光盘行动”标语牌,旨在提醒顾客崇尚节俭,避免浪费。
4.(4分)材料一首先从制止浪费的地方倡议和中央指示谈起,提出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论点。(1分)阐述了“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1分)然后提出要让饮食文化简朴俭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分论点(1分)。最后发出号召,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简约文明的饮食文化。(1分)
5.(6分)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②加强粮食储备管理;③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④加大宣传,增强忧患意识(爱粮节粮);⑤倡导节粮减损;⑥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D(说“小伙子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属于解读错误,“有心机”具有贬义色彩。)
7.C(“突出合作共赢的主旨”分析错误,文章通过这样的对比是为了突出创新的重要。)
8.(4分)①烘托人物心情。(1分)“天总是阴着一块脸”烘托出柳大林郁闷的心情;“光华家具厂的宿舍区静悄悄的,静得悲戚”,烘托出柳大林内心的悲凉。(答出任何一点,即得1分)②暗示情节走向。(1分)“柳树的丝丝缕缕织出翠色的珠帘,桃花也绽放出许多笑意来。”暗示了故事将有好的结局。“阳光从云层里射出,金灿灿一直射到客厅里来”也暗示了故事将会有好的发展方向。(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分)(如果答出社会环境,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也可给分。只答套话,没有分析不能得分。)
9.①“匠心”意蕴丰富,既指小絮在适当的时机把小木匠介绍给她的父母,体现了小絮的独特匠心;②又指小木匠的担子里面的各种家具模型,体现了小木匠的奇思妙想,匠心独运。③“匠心”的深层含义则是创新,小说以“匠心”为题,突出走创新之路才是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的主旨。(每点2分,酌情给分,)
10.答案:B。解析: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11.答案:A。解析:“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错误,应是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12.答案:D。解析:“因班固未完成任务而罢官”说法错误,是因为受到窦宪破败的牵连而免官的。也不是因此死在狱中的。
13.答案:(1)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任命(班固)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写的书。(“奇”,意动用法,以……为奇,感到惊奇,1分;“除”,任命,授予官职,1分;“终”,动词,完成,1分;大意1分)
(2)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听说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率军退回了。(“会”,正赶上,1分;“掩破”,攻破,1分;“引”,率军,1分;大意1分)
14.(1)汉和匈奴自古以来就有往来,虽然方式不同,但联系从未间断;(2)拒绝匈奴没有什么好处,和他们打交道也没有什么坏处;(3)如果等到匈奴强大了再去结交他们,还不如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每点1分,共3分)
15.B (B项“年华已老”错误,应为诗人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委婉”错误,是直抒胸臆的手法。)
16.①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激。从背景介绍可以看出他处境艰难。从“待见天心却太平”句可以看出怀才不遇。②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从“未甘身世成虚老”句可以看出。③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从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处可以看出。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从“燕然未勒胡雏在”“却太平”等可以看出。(每点2分,其中1分概括,1分联系原文分析。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
17.(1)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2)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3)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每空1分,有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
B(文中的省略号标示语意未尽。A项,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B项,标示语意未尽;C项,标示引文的省略;D项,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19.①句中把水纹比作鱼鳞,(1分)湖面上发出的光芒比作宝石发出的光芒,(1分)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水纹细细的弯曲的形状和鱼鳞的形状相似,(1分)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蓝光和蓝宝石发出的光芒相似。(1分)
20.①原句中,“深深浅浅”突出山谷中的绿色具有层次感,而改句只表现出山谷的颜色是绿色;②原句中,“白”“黄”“枣红”使整个画面的色彩更为丰富,而改句的画面色彩则显得单调;③原句中,“十分悠闲安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羊、牛、马以人的情态,更加生动形象,而改句则只是普通的描写;④总之,原句比改句描写更为具体、细腻、生动,表现力更强。(每点1分,酌情给分)
21.
①删去“快速”,或删去“迅猛”;⑤删去“根据”或“显示”;⑥删去“而随着”或“也令”;⑧将“把控”改为“把握”。
22.(1)(3分)第一问:“其道”是指正当的方法,即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1分)第二问:他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都厌恶贫穷困顿,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体现孔子坚守信念,不违于仁的思想。(2分)
(2)(2分)第一种解读: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贫穷困顿),(君子)就不会去摆脱。第二种解读:如果用正当的方法却处于贫贱之中,就不用去摆脱它(而甘于贫贱)。(每种解读1分)
23.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观点明确,破立结合。能维护自己的观点,又能恰到好处地驳斥对方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引入假想论敌,使议论深刻。切合辩论者的身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内容丰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生动,符合辩论词的文体特征,字迹工整。
二类文:观点明确,以立为主,立中有驳。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语言通顺,符合辩论词的文体特征,字迹清楚。
三类文:观点相对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辩论词的文体特征,字迹基本清楚。辩论者的身份不明。
四类文:观点不明确,摇摆不定。内容不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符合辩论词的文体特征,字迹潦草难辨。与辩论者的身份无关。
其他要求:
1.不符合辩论词格式的扣2分;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2.
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
3.不足600字,评分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评分不超过20分。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写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钻研的。(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发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害怕班固被郡署审核拷问,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快马加鞭到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写的书。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请求与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少数民族有兵戈纠缠。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虽然进退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匈奴以后逐渐强大,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到居延塞(等候),想去朝见汉朝天子。窦宪派遣班固率领数百骑兵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听说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率军退回了。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他的儿子们,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阻拦了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高二语文答案
第
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