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8-07 19:1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六章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在已知的150万种动物中,有100多万种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比脊椎动物要多,并且无脊椎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单细胞动物,多数是多细胞动物;有的能在水、陆、空三界自由活动,有的则只能靠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过寄生生活.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根据身体的构造)
昆虫类(最多)
甲壳类
多足类
蛛形类
(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它们都是单细胞动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
由于身体很小,都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
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常见的有:
草履虫、变形虫等。
原 生 动 物
草履虫:单细胞动物,形状象个倒转的鞋子,全身长有纤毛,身体一侧有口沟。
变形虫:没有固定的体形,依靠体表突起的伪足来运动和摄食。
腔肠动物
珊瑚虫是常见的腔肠动物。它的身体成圆筒形,身体上有很多触手,触手上有刺细胞,能麻醉和捕食其他小动物。
水螅、海葵、海蛰等都是腔肠动物。
珊瑚
腔 肠 动 物
水母:海生,身体呈球形,半透明状,腕部分支,体内90%左右为水,利用有毒的刺细胞进行捕食。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大多数扁形动物过寄生生活,也有极少数不是靠寄生生活的,如涡虫。
常见的扁形动物有:
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扁 形 动 物
涡虫:身体扁平,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流较缓的小溪里
血吸虫:通过被污染的水和潮湿的土壤感染人,春末、夏季和早秋感染率多。
猪肉绦虫
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和扁形动物相似,绝大多数都是以“寄生”的方式生活。
线 形 动 物
蛔虫:常见肠道寄生虫,一般由于误食虫卵,特别是儿童感染率很高。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呈圆柱形的身体是由许多一样的体节联合而成,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横穿身上所有的体节。
蚯蚓、水蛭(蚂蝗)属于环节动物。
环 节 动 物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水蛭:俗称蚂蝗,身体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吸盘,有吸附作用。以吸食血液为食,能分泌蛭素,防止血液凝固,有医学用途。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个大族,现在已知的有10.8万种。它们的身体柔软,大多数有一个石灰质的外壳。
河蚌、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软 体 动 物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
体外有个坚硬的石灰质外壳
鹦鹉螺:生活于太平洋热带海区,营底栖生活,
能短暂浮动和游泳,是一种古老的动物。
乌贼:头足类动物,能游动,有石灰质的内壳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界种类的4/5以上。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
身体外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分节,所有成对的附肢也分节。
常见节肢动物有:
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和蛛形类。
昆虫类
昆虫类是节肢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类群。
昆虫的特点: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昆虫的呼吸器官在胸部和腹部
克氏原螯虾:生活在淡水,也叫大头虾,在本地也叫小龙虾。
龙虾:生活 在海里,分布的热带海域。
甲 壳 类
寄居蟹
甲 壳 类
蜈蚣:有毒腺,每个体节有一对步行足。
多 足 类
马陆(千足虫):有臭腺,身体圆柱形,每个体节有2对足。
多 足 类
园蛛:常见于屋檐,田园,能织网,以昆虫为食。
蛛 形 类
蝎子:尾节演变成毒刺,内有毒腺,昼伏夜出,捕食昆虫等。
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如海星、海参、海百合等都是棘皮动物
棘 皮 动 物
海参:身体呈蠕虫状,遇危险能喷出一部分内脏
逃生。能实用和药用。
紫海胆:壳半球形,体表有棘,呈紫色或褐色
海星:身体扁平,生活在海底,以软体动物为食
海百合:生活在深海,营固着生活。
练习:
1.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
A.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脊椎动物 D.原生动物
2.大自然中动物大部分是无脊椎动物,其中:
(1)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是( )
(2)身体线形,不分节的是( )
(3)身体柔软,有贝壳的是( )
(4)生活在海水中,身体表面有棘的是
( )
A
原生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根据身体的构造)
昆虫类(最多)
甲壳类
多足类
蛛形类
(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