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J)
四 圆柱和圆锥
第1节 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不断地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旧识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材依次出示题目,学生口算)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探究新知
教师先后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物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征?
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继续提问: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出示的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1.圆柱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还有两个面是圆,并且从上到下一样粗细。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出示有圆柱形物体的投影片)
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的几何图形。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
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并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圆柱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出示一个带完整商标的罐头盒)这个罐头盒是什么体?它的侧面是哪个面?(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再将商标纸打开,平展在黑板上)现在商标纸是什么形状?(沿着商标纸的边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再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包在圆柱的侧面上)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
测量罐头盒底面的周长和高,并计算出它的侧面积。
小组合作完成。
三、课堂作业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为什么?
2.填空。
(1)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2)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3)下面这两个圆柱,( )粗一些,( )细一些,圆柱的粗细由( )决定;( )高一些,( )矮一些,圆柱的高矮由( )决定。
3.求下面中圆柱的侧面积。
(1)d=10厘米 (2)r=4米
h=6厘米 h=1.5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柱的一些基本特征,对圆柱有了具体的了解。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这也说明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a\vs4\al(圆,柱)\b\lc\{(\a\vs4\al\co1(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粗细相同)),长方形面积=长×宽,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