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6 12: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6分)
1.(2分)结合如图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储水量很大
B.随着人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C.哈尔滨靠近松花江,因此永远也不会缺水
D.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
2.(2分)下列情况,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医疗急救
B.气焊
C.石蜡燃烧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3.(2分)空气对人类的健康非常重要,今年哈尔滨冬天的空气质量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被列为空气主要污染物的(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C.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蒸气
4.(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氢气纯度
B.胶头滴管的使用
C.倾倒液体
D.过滤
5.(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固体
B.汞在空气中加热:银白色的液体表面产生黑色固体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
6.(2分)下列物质的相关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B.氦气用于飞艇
C.氮气用于制霓虹灯
D.木炭用作燃料
7.(2分)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用于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化学物质
C.地球上淡水很少,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大约29%
D.海水可以淡化,且淡化成本不高,目前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8.(2分)在常温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对人类有利也有弊,结合图示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是3个氧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B.臭氧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C.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用于呼吸
D.臭氧的符号表达式是3O
9.(2分)下列物质可以被看作是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自然界中的冰
C.贝壳、鸡蛋壳
D.蒸馏水
10.(2分)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e
B.Na+
C.2C
D.H2
11.(2分)下列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
12.(2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化学反应后,有新的分子生成
B
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
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
C
春天,街道上丁香花花香四溢
分子有香味
D
体温计中的汞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变大
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A
B.B
C.C
D.D
1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有变化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最终进入水的体积约等于原瓶内氧气的体积
D.明矾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主要利用吸附原理
14.(2分)某同学对下列四组物质都设计了两种区别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要求
木炭和二氧化锰
氧气和二氧化碳
氯酸钾和氯化钾
硬水和软水
第一方案
闻气味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取样,溶于水
煮沸
第二方案
观察颜色
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观察颜色
分别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15.(2分)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B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千克
B.12
C.
D.
二、非选择题:(28-51共84分)
16.(4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1)氧化汞受热分解: 
 ,属于 
 反应;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17.(4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用途广泛。能制成霓虹灯的原因 
 ;其中 
 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2)净水器中的活性炭主要起 
 作用;小卵石和石英砂在净水时起 
 作用。
18.(4分)为减少燃油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在这类汽车上都安装了尾气催化净化器。
(1)汽车喷出的尾气温度较高,所以,尾气催化净化器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由此推测该金属材料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答一点);
(2)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可以在净化器中的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两种气体,一种为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另一种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除上述措施之外,请你再提出两条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
19.(4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并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从微观的角度说出该类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原因 
 ;
(2)请写出此变化的微观实质 
 ;
(3)该化学反应前和反应后总的分子个数比为 
 ;
(4)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
20.(4分)分类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1)请你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从爱护水资源的角度进行分类。
A
B
C
D



用喷灌灌溉农田
建设污水处理厂
用淘米水浇花
工厂安装污水处理设备
你选择的一类是 
 (填字母),你的依据是 
 。
(2)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有下面三个燃烧实验,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区分: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区分出的一个实验: 
 (填序号);理由是 
 。
21.(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想利用下列仪器制取氧气,试回答一下问题:(部分用品省略)
(1)一般情况下仪器②的用途是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还需添加的一种仪器是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所需添加的仪器外,还需要在试管口 
 ,主要防止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若要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有少量的水。①水的作用是 
 ;②该实验集气瓶中存在的少量水是如何得到的 
 。
22.(4分)A、B、C、D、E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且D通常情况下为暗紫色固体,C、E都能与B发生反应,且二者均为单质,C与B反应的产物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能被磁铁所吸引,请回答问题:
(1)A 
 
E 
 ;
(2)写出D转化为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写出C在B中燃烧的现象: 
 ;
(4)某同学做E在纯净的B中燃烧实验时,发现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 
 (一共答两点)。
23.(8分)某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记录】接通电源后,在两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玻璃管B、A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请在图中括号内标记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用“+”和“﹣”表示)。
【查阅资料】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和氧气。
【猜想与假设】甲: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氢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氧气;
乙:A管内收集到气体的是氧气,B管内收集到气体是氢气。
【实验探究】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两种气体;
甲在检验A管气体时观察到现象是 
 ;检验B管气体时观察到 
 。
【实验结论】水是由 
 。
【交流与讨论】乙同学因为实验设计与甲不同,你认为在检验 
 管(填“A”或“B”或“A和B”)气体时可能会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此实验中还会观察到C中液面上升,如图所示,此时A、B管内的压强 
 外界大气压(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A管内气压 
 B管内气压(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提示:A、B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加上A、B管内液面到C管内液面高度的液体压强)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2分,共56分)
1.解: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储水量很大,说法正确;
B、随着人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显短缺,说法正确;
C、哈尔滨靠近松花江,但不能永远也不会缺水,说法错误;
D、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
2.解:A、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供给呼吸,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气焊需要利用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使食品不被氧化变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均被列为空气主要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氧气、氮气、稀有气体都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解: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大量二氧化硫气体,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银白色的液体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选项说法正确;
B.氦气的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氦气用于飞艇,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通电不发光,所以氮气不能用于制霓虹灯,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具有可燃性,所以木炭可以做燃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着重要用途,可用于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含有的物质种类很多,不止80多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海水可以淡化,但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解: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臭氧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C.臭氧的化学式为O3,氧气的化学式为O2,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故错误;
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臭氧的化学式为O3,故错误。
故选:B。
9.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自然界中的冰中不仅含有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贝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10.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氖元素,表示一个氖原子,还能表示氖气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该符号可表示一个钠离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可表示2个碳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解:A、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A正确;
B、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错;
C、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C错;
D、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D错。
故选:A。
12.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氧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该事实说明化学反应后,有新的分子生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B、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春天,丁香花花香四溢,是因为丁香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丁香花香,故选项解释错误。
D、体温计中的汞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13.解:A.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有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两种气体的沸点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可以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最终进入水的体积约等于原瓶内氧气的体积,选项说法正确;
D.明矾溶于水会生成胶状物﹣﹣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解:A、木炭和二氧化碳都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锰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晶体,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故C错误;
D、煮沸只是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不能鉴别软水和软水,故D错误。
故选:B。
15.解:已知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实际质量为Akg的另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二、非选择题:(28-51共84分)
16.解:(1)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gOHg+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HgOHg+O2;分解;
(2)P+O2P2O5;化合。
17.解:(1)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霓虹灯;液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液氦;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小卵石和石英砂在净水时起过滤作用;故填:吸附;过滤。
18.解:(1)汽车喷出的尾气温度较高,所以金属必须具有耐高温的性质,即熔点高;
(2)能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之一可以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氮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2CO2+N2。
(3)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多步行上学;随手关灯等都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1)熔点高(耐高温);(2)2CO+2N2CO2+N2.(3)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多步行上学;随手关灯等(合理即可)。
19.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类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发生了变化;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氯分子分裂成了氯原子,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和反应后总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1)分子发生了变化;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氯分子分裂成了氯原子,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3)1:1;
(4)化合物。
20.解:(1)爱护水资源一是要防治水污染,二是要节约用水,其中AC属于节约用水,BD属于防治水体污染;
(2)木条、硫燃烧分别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属于气体,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所以区分出的一个实验:③;理由是铁丝燃烧的生成物为固体。
故答案为:(1)AC;节约用水;(2)③;铁丝燃烧的生成物为固体。
21.解:(1)试管的用途是: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还需添加的一种仪器酒精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所需添加的仪器外,还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主要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
(3)①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②可以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留存的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
(1)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酒精灯;KClO3KCl+O2;放一团棉花;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KMnO4K2MnO4+MnO2+O2;
(3)①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②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留存的少量的水。
22.解:根据D通常情况下为暗紫色固体,则D为高锰酸钾,根据“C、E都能与B发生反应,且二者均为单质,C与B反应的产物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能被磁铁所吸引”,则A可能为二氧化碳、B可能为氧气、C可能为碳、E可能为铁,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A可能为二氧化碳,E可能为铁,则其化学式分别为:CO2;
Fe;
(2)D转化为B,即高锰酸钾分解,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KMnO4K2MnO4+MnO2+O2↑;
(3)C在B中燃烧,即碳燃烧,故反应的现象:黑色固体燃烧,放热,发白光;
(4)某同学做E在纯净的B中燃烧实验时,发现实验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有:铁丝表面有锈、铁丝过粗或伸入集气瓶时,剩余火柴梗过长。
故答案为:
(1)CO2;Fe;
(2)2KMnO4K2MnO4+MnO2+O2↑;
(3)黑色固体燃烧,放热,发白光;
(4)铁丝表面有锈;铁丝过粗或伸入集气瓶时,剩余火柴梗过长。(合理即可)
23.解:【实验记录】接通电源后,在两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玻璃管B、A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并且正氧负氢,因此A是氢气,B是氧气;故答案为: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A﹣、B+;
【实验探究】甲在检验A管气体时观察到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检验B管气体时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故答案为: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木条燃烧更旺;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交流与讨论】乙同学因为实验设计与甲不同,在检验B管气体时可能会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因为氧气如果比较少,就可能会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此实验中还会观察到C中液面上升,如图所示,此时A、B管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管内气压大于B管内气压;故答案为:B;大于;大于。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