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原文】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
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
力哟!
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做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泻’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他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原载1920年1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人《女神》第二辑。
【文体介绍】
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词、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歌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丰富,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研读赏析】
1.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其实这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青春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赞扬。
2.诗中描绘的“滚滚的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的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3.“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示例: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青年的青春激情的特征。
4.《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是侧重于写景,还是侧重于抒情?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这首诗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和气势磅礴。
观点二:这首诗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青年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颂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5.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展示消灭旧事物的豪迈气度,和五四要求“扫除旧的一切”的时代精神相吻合。“努力、毁坏、创造、滚滚洪涛”表现追求自我解放,自我独立,诗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而且更加敏锐。
6.《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7.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同意。本诗从北冰洋的情景、太平洋的伟力抒写开去,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8.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天 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我是一条天狗呀!”开始,“天狗”的形象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
B.第一节的末尾“我便是我了!”是诗人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代表了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初步觉醒的革命意志。
C.诗的第二节连续用四个“光”和“
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进一步强化了“天狗”的气势。
D.第二节的“月”“日”“星球”“全宇宙”四个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递关系,从范围和气势上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2.“天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作品赏析】
《炉中煤》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拓展提升】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炉中煤》每节都用“啊,我年轻的女郎”开头,是不是很啰嗦呢?如若不是,请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白云肯定会是在空中的,这三个加粗字是否多余?为什么?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1.【答案】B
【解析】B项,“初步觉醒的革命意志”错。
2.【答案】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解析】结合“天狗”吞日、放光、飞跑所体现的横扫宇宙的破坏精神,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的勇气,舍弃一切,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新生的个性进行概括。
1.不好。燃字既紧扣题目中的炉中谋,又表达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用爱或思念既不能和题照应,感情也不如燃字强烈。
2.起标志作用,分小节,增强节奏感,往复回环,形成音乐的美感。增强抒彩,感情层层深入,更好地突出诗的中心。
3.不多余。强调作用。诗人把读者的视线由海面引到空中,在空中与白云呼应,点明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是全诗中心,与题目相吻合。
4.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