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高上一册第二单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轩火
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
语言建构和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2.
思维发展和提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3.
审美鉴赏和创造: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
4.
文化理解和传承: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2.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劳动最光荣
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劳动是一种力量,无论是精神文明的迈进还是物质文明的飞跃,无论运用的是决胜千里之外的高科技,还是城市美容师的挥汗如雨,不同的劳动和相同的汗水构成和谐的社会。跨越时代的风帆,我们依稀还能看到那些辛勤的劳动者的身影,让我们翻开书卷,一起来学习三篇人物通讯,看看作者都记录了这些劳动者们什么样的事迹。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一:自主阅读资料,做好学习笔记,感知文体
1.在学习人物通讯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物通讯?
【阅读资料一】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
(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阅读资料二】《通讯的特点》(康文久,见《教师教学用书》)
2.明确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内容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灵活)
以记叙为主
时效性
弱
强
学习活动二:阅读作品,整体感知,并合作完成表格
1.初读课文,明确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阅读要求。如字词的梳理,文章结构的把握等。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明确三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主要事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说说这三个人物劳动贡献都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异同。可以和大家交流。
学生基本了解袁隆平、钟扬的主要事迹,但由于时代久远,对张秉贵比较陌生。教师可做相关补充。(两个表格可选择一个进行合作学习)
篇目
作者
主人公
主要事迹
贡献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袁隆平
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为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者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张秉贵
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服务。
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几代人的心。
“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
钟扬
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为国家种质库手机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心系科学,不懈追求。
在教学和科研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成就,诠释了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奉献精神。
篇目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喜看
稻菽
千重
浪
发现天然杂交稻种第一代试种失败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赞扬实践精神
心有一
团火,
温暖众
人心
探
界
者
钟
扬
学生交流异同之处:
共性:三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都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同之处: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勇于建立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的途径,体现了对革命性科学创新的引领;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劳动模范的高度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等方面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价值观;钟扬的多重身份,在他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竭尽所能,致力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践行。
作业
补充查找三位人物的主要事迹资料,结合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概括人物主要功绩,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他写一段评论性文字,并发到班级群与大家分享。
【补充资料:《钟扬事迹报告:在我心里,你永不远去》(张晓燕,见《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