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教学设计及作业 (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共36张PPT含教学设计及作业 (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6 16:04:18

文档简介

课后练习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下图),回答3-4题。
3.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4.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
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④农民进人市区寻找高收人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自然条件上具有什么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年份
1955BBBB舞
1965
1975
1985雠菲菲辩辑
1998嗤
图8
千公顷
水稻田画园艺农业□弃耕地
果园
圉鱼塘
改革开放前
京密引

北京市
>山m

石景研H业
定電〓

丰台区
图例蔬菜基地北京城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北京A
寿光
广州
湛江
海口(共36张PPT)
区域农业分析的一般思路:
在哪里—有什么—
怎么样

怎么办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制约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因素是水源。
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制约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因素是水源。
西北地区水果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珠三角位于广东沿海,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常有台风影响,降水集中,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我国名列前茅。
图1:珠江三角洲地形图
1.珠三角传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分析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是在充分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之后,
因地制宜的一种选择。
珠三角位于广东沿海,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常有台风影响,降水集中,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我国名列前茅。
2.珠三角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灾减灾?
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否一成不变?从季风水田农业到基塘农业的转变,体现了哪个因素的主导作用?
农业生产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
自然地理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引导农业生产调整。
4.基塘农业属于哪种农业地域类型?请分析其在生态、经济方面的效益。
4.基塘农业属于哪种农业地域类型?请分析其在生态、经济方面的效益。
1.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土壤水源污染;
2.减少涝灾对土地的破坏(低洼易涝之地);
……
3.多种经营,经济收入多样;
4.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5.减少化肥、饲料使用,成本低;
……
农业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思路:
影响
景观的改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
……
耕地面积减少
珠三角土地景观变化(1989-2008)
城市化
1979年
2009年
顺德陈村的花卉
珠海的水产养殖
广州东升有机蔬菜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产特点:
集约化程度高、
经济收益高、
区域特色化专门化生产、
科技水平高、
机械化水平高
……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5.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6.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课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影响农业区位的各种因素,包括主导因素、制约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并分析各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对促使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了解地理环境的内涵,分析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材分析】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本章教材探讨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
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用全面、变化的眼光认识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地域的形成”,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因素,进一步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农业地域的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基础,“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具体运用及拓展升华。
【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时已学习了相关内容,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基本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不但要求学生“温故”,还要求学生“知新”,要通过对分析某个案例,推理出地理分析的规律。
【教学目标】
了解区域农业分析的一般思路;
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某地某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制约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结合材料,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材料,概括某种农业的生产特点;
结合案例,分析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志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思路设计】本教学设计是整章教材的复习课,共1课时。
以“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变迁(季风水田农业到基塘农业到现代都市农业)”为案例,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的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概括以及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农业模块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一、读中国种植业分布图及中国干湿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发展____________。
②西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
③在图中标出西北三大灌溉农业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标出四大干湿区。
④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制约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因素是__________。
⑤西北地区水果个大味甜,促使其优良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三、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变迁
材料一:珠三角位于广东沿海,年平均气温21.4℃,年降水量1732mm,常有台风影响,降水集中,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我国名列前茅。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形图
1.珠三角传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思路:
2.该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防灾减灾?
材料三:基塘农业示意图及景观图
2.农业区位因素是否一成不变?从季风水田农业到基塘农业的转变,体现了哪个因素的主导作用?
小结:农业生产不仅要因____制宜,更要因____制宜。
3.基塘农业属于哪种农业地域类型?请分析其在生态、经济方面的效益。
小结:农业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思路
材料四、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4.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5.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材料五:珠三角大力打造“高特优”三足鼎立现代都市农业
点面结合搞集约化经营。佛山市为例,农地每亩产出2.2万元,遥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扬长避短走差异化道路。顺德陈村的花卉、珠海的水产养殖、广州的有机蔬菜、东莞的热带水果,集中优势兵力打造特色农业。
安全至上引科技化潮流。珠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外来人口众多,高端农产品消费群体规模可观,同时供应流通链条复杂、网络庞大。前者,让农产品附加值的变现能力大大提升;后者,则让“安全”成为农业企业立身之本。而农业科技化是安全和优质的保障。
6.概括珠三角现代都市农业的生产特点?
7.分析珠三角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的有利区位条件。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练习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下图),回答3-4题。
3.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4.1975年至1998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
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④农民进人市区寻找高收人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自然条件上具有什么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5
同课章节目录